标题 | 苦中有真乐 |
正文 | 凌晨做了个梦,——我是极爱做梦的,而且每夜必梦,梦醒后我常会躺在床上想着梦境故事,如果有所启发,我就会立刻下床找来纸笔记下。今夜的梦极一般,无非是自己处在一个极污秽的地方,并且被人追赶,但我在头脑清醒后,却忽然想起日间开电视翻台时,不经意看到湖南电视台正在播放的新版电视剧《还珠格格》,心里就这样想:为什么要翻拍这部电视剧呢?这部剧除了有些娱乐功能外,并无多少文学和社会价值。我是看过赵薇版的《还珠格格》的,并且为剧中人物的表演快乐过,但我却没有再看这部剧的欲望,因为它的剧情“仅供娱乐”。琼瑶的作品因为拍成电视剧、电影的缘故,所以传播得比较广,但琼瑶本人却无法在读者和观众心目中得到广泛好评认可也是客观存在的。初读她的作品,你会感动,但连续读了几部之后,你就会发现她的作品内容空洞,缺少现实生活基础,虽好看,但却不过是瓶中那无根的鲜花罢了。据说她仅用八九个月时间就可以写出一部长篇小说的,而写同样长的一部小说,其他作家往往要花几年时间甚至十几年时间。我以为文人一旦热衷名利,就很难写出好作品了。 文人大多是命运乖舛的那种人,文章写得越好的人,往往运途不顺,这就是所谓的“文章憎命达”。琼瑶少女时婚姻不幸,才有了《窗外》这部让她成名的小说,而当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后,她的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剧,名利滚滚而来,之后你会发现,她的著作虽多,但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内容大同小异,宣扬的唯一主题就是“爱情畸形恋”,因此她的作品只能感动涉世不深的少年,成熟的人一般不再阅读她的作品,把她的作品当成是“痴人说梦”,“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杜甫的这句诗是对她作品中故事情节、人物的最好注解。脱离现实的文学作品,不受人待见是正常的。 司马迁以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眼光告诉我们这些故事:周文王被纣王囚拘而演《周易》,孔子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等,他以为这些传世名著,以及《诗经》,都是圣贤“发愤之所为”,是他们“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此论正确之极。如果杜甫官途亨通,而没有乞丐般的生活经历,没有接触到社会最底层民众的痛苦生活,不了解社会深层的矛盾,他很可能成不了诗圣,就不会有那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传承千载了;如果曹雪芹的家道没有没落,落到举家食粥的地步,他可能不会产生“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于国于家无望”、“古今不肖无双”的忏悔,而写下不朽的《红楼梦》。 上帝在造人时造出了美丑两类人,他往往给这人聪明的思想后,就不想给他(她)英俊美貌的外表,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上帝还让命运之神,把好运送给这些帅男靓女,而让歹运去缠绕外貌平凡的人。因此两类人的生活往往大不一样:前者生活甜美,一生少有大的波澜和挫折,但脑袋平庸;后者生活艰辛,挫折连连,但却聪慧无比。前者的人生演绎的往往是浪漫的故事,让人眼花缭乱、心神驰往;后者的人生则显得波澜壮阔、起伏迭宕,其遭际往往使人扼腕长叹。当然这指的是大概,而非全部人生。 人生各别。幸运降临的时候,所有人的心态几乎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放纵自己,尽情享受,没有远谋深虑,以为现今拥有的一切可以永保无虞。殊不知乐极生悲、盛衰循环,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永远处于巅峰状态。面对苦难和挫折,人的品行道德才华立马显现出差异。绝大部分人在苦难面前倒下了,庸碌平凡地了却一生,而极少数人正视苦难,以智慧、勇气和辛劳化解苦难,把不幸转化为机遇,从而使人生价值升华,创造和书写历史。苦难不一定都是坏事,关键在于人的思想如何对待。而当你为你苦难的人生由衷说出“感谢苦难”这句话的时候,我祝贺你,因为你的人生是成功而且富有意义的。 2012年4月12日凌晨梦后记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