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晓雪《贾来发文存》序
正文

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

——《贾来发文存》序

晓雪

认识贾来发已经有十多年,但我们有近十年没有见面。最近他请我为他的作品集作序,抱了几大本新诗集、散文和散文诗集、旧体诗词集和一些书法作品给我看,我才知道他不仅是文学创

作上很有成就的多面手,而且是颇见功力的书法家,早已出版过《小学语文同步习字本》、《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帖》等著作,曾先后获得五十多次不同级别的奖励和“全国百名德艺双馨硬笔书

法家”、“世界华人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他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参加劳动,今天取得这样的成就,全靠自己排除万难,勤学苦练,宏轩斋吟草大胆探索,顽强拼搏,自学成才。在农村的日子,他不管是上山打柴,下地干活,只要一有空闲,就一头扎进自学之中,或读书、或临帖、或创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朝着远方的目标一步一步地艰难行进。他说:“为了练好字,每天一大清早,我就悄悄起床,以大地作纸,以溪水为墨,在自家门前的水泥地板上端水练字。门前的这块空场,面积虽不甚大,可是对于我来说,它却是一张巨大的纸张,可任凭我写来画去,尽兴涂抹。”他“既不善广交朋友,也不会摇尾乞怜。常常躲于小屋之内,耕耘于方格之间。”他“时时心系书堆,身边就常常带了书本,打柴要看,做活要看,入厕要看,走路要看,有一刻闲,便读一刻书,以致坐着站着睡着,都眼不离

书,书不离手。读来念去,遂有了名儿,人呼‘书痴’。”以致发生过这样的事:“某日偕村人上山,磨蹭半日,回来时天已黄昏,却还歇肩半途,弃担啃书。及至家人仓皇寻来,仍如痴如

醉,不知骂声之将至。”

贾来发的文学创作和书法艺术的水平,就是在这样长期坚持如痴如醉地读书写作,勤学苦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而达到今天如此引人注意、值得称道的水平的。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

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

他的书法(包括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在临摹二王和颜、柳、欧、苏的基础上,努力学习众家之长,而又有自己的追求,在潇洒飘逸中见风骨,雄健硬朗中透灵气,已初步显示出不同于

别人的独特风格。

贾来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对乡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后来他虽然进城当了干部,离开乡村多年,“依然脱不了一身乡味,浑身上下散发出乡里人特有的气息。”他说:“我对于

乡村的怀念,已日渐深入了我的骨髓和灵魂,就像溪水为什么要缠绕着大地,白云为什么要依恋着蓝天。乡村的风土和人情,怕已是植入了我的身体的每一根神经,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

分。”他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陶醉在广大乡村的山山水水之间。他“常于闲暇独个儿登山涉水,或访名胜于深谷,或探幽微于丛林。累了倦了,便憩息于碧天之下,看彩云飞扬,听百鸟欢歌。欢

了乐了,就立身山野,纵目四望,顿觉乾坤尽收于眼底,崇山群伏于脚下,日月飞旋于身边,不由心驰神往,身腾云天。”他的文学作品,不论是散文、新诗、散文诗或旧体诗词,写得最多最

好最动人心弦的就是他对乡村的怀念、农村的风土人情以及他在农村广阔天地与山水之间的种种感受、感情、感想和感悟。他对故乡、对祖国、对时代、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深深的爱,都倾注

和浸透在这一系列乡村题材的各类作品之中。而这里边,我个人特别喜欢的是他收入《宏轩斋吟草》中的许多诗词作品:

秋月春花几度违,如今始望故乡归。

谁家黄犬门前吠,哪户花鸡院里飞?

问讯时来村外客,开怀每尽手中杯。

夜深不散瓜棚宴,闲话蚕桑麦豆肥。

——《回家》

繁装褪尽换轻衫,屋外花红处处燃。

梁燕筑巢忙出进,农人捂种试潮干。

牛耕碧野骚人妒,鸟唱山村大腕惭。

谁是乾坤真画手,春风一夜染斑斓。

——《春月乡行》

望远千山外,乡关梦几番。

田间飞白鹭,湖里钓青竿。

酒备亲朋宴,言欢野老滩。

工收新月上,围坐话桑蚕。

——《梦乡》

村前千亩翠,寨后万峰青。

鸭戏清江水,篙撑竹席篷。

依依东岸柳,恰恰北山莺。

日暮牛羊下,烟炊罢晚耕。

——《记游》

联映一门红,花开小院风。

亲朋来远近,爆竹响西东。

年拜三乡外,情融万户中。

农家春日暖,欢宴动晴空。

——《戊子春节即兴》

雷声隐隐西山后,残雨斜阳,秋水流长,鸽哨晴空天气凉。农家处处风光好,鱼跃荷塘,犬吠东墙,遍地花飞瓜果香。

——《采桑子?初秋》

这样的诗,使我想起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的田园山水诗,想起杜甫的“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想起辛弃疾

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可以看出,贾来发是熟读了陶诗和唐诗宋词,受到古代诗人佳作名篇的影响和滋养,却又绝非模仿

照搬,而是用自己新的构思、新的语言写自己新的独特感受。没有险句曲语,不用华丽辞藻,不靠什么典故,也不故作深奥,只是用朴素清新、简洁明朗的句子,把我们新农村的生活写得那么

生动活泼,诗意盎然,情味悠长。这样的诗词,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含蕴深厚,越读越感到妙趣无穷,耐人寻味。

列夫?托尔斯泰说:“质朴就是漂亮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巴金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生得很美的人,并不需要浓妆艳抹。”鲁迅也写过这样的诗句:“扫

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诗词形式,来表现新的时代、新的农村生活、新的精神境界,在掌握了格律技巧的基础上,“褪却红衣学淡妆”,把诗词作品写得这

样质朴自然,洗尽铅华,淡秀生姿,似乎脱口而出,信笔写来,却又寓丰富于单纯之中,寄深情于平淡之外,是很不容易的。我感到贾来发有不少写农村生活和山水风光的诗词作品,在这方面

的追求已取得可喜的成就。

集子中也还有些比较一般、缺乏新意的篇章。有的散文诗显得比较空泛。从总体上看,各类作品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反映还远不够深刻。希望作者继续努力,不断开拓创新,写得更多更好。

二○○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昆明。

(晓雪:著名诗人,诗评家,散文家,中国当代少数

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国际诗人笔会主席团委员。)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4: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