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之患 |
正文 | 今天上散文网,自己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把评审的篇目从头到尾看一遍,再当一把编辑。看了四五篇,才发现不断有新的文章接续上来,犹如顶针续麻,文章是看不完的。 看过的文章印象深的不多。好像有一篇写给儿子生日的《礼物》,有些印象。现在的文章,华丽的居多,质朴的鲜见。很少有自己的面孔。 前些年说是思想滑坡,现在的人眼睛里只剩下钱了。庄子曾说:“天下尽殉也。”就是人们成了物质的奴隶。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时代,人们浑浑噩噩,让人痛心。表现在文章中就是风花雪月、卿卿我我、麻麻木木。这散文的空洞症,应该是与人们的精神风貌相一致的。 金秋十月大抵是山东邹平人,他的《清明随想》写到:“先生的墓甚是冷清,记得只有冯友兰先生题的一副对联,刻在石头上。不知道是我去早了还是晚了,我总是怀疑没有人在清明去祭拜梁先生,每次从他墓前经过,我都注视一会儿,然后再走。他的墓前是没有瓜果花篮的,我常想,孔子是教育家,梁先生也是教育家,孔子是万世师表,梁先生是一中的创建人,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单从一中的创建人来说一中校长也该在每年自费买几束花来祭拜梁先生。可是在我记忆中是没有的,我总觉得这对梁先生不公平。” 梁漱溟先生1931年在山东邹平创办“山东建设研究院”,这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中国骨头最硬的人,不应受到如此冷落。 作者可每《给自己的话》有精辟的见解:“要记得微笑,要记得施舍,要记得宽容,要记得给予,要记得美丽,要记得任性,要记得……要记得很多很多的美好的事。要记得做个精致的女子,即使傻,也是美丽的……” 当然也有好文章跳入眼中。木棉殇《最美,人间四月天》比较生动鲜活。 她写到:“飘忽的时光掩藏了不少秘密,也淡化了不少记忆。今年的四月,我有些懒散,生活平淡无味,却也揪心得紧,想给自己休一个长长地假期,想真正进入一片花海,也想一个人完成一场万水千山的旅程。”我认为这是一个好想法!古人说得好:文以好游而益工。读书和行走是统一的,不可偏废。 之前她写到:“我喜欢黄昏,尤其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常幻想着这么一个场景,残阳晕色的天际,云朵拉长了傍晚的刻度,大片染色的天空,从静美到祥和,宛如从豆蔻到迟暮。树枝把夕阳揉碎,细细密密的洒在街道旁,柔和的清风带落了片片樱花,细碎的夕阳竟也在花瓣上泛着光泽,树荫下的小道,便浪漫了起来。”散文应该追求陌生感,如何做到这一点?陌生感首要的是注重细节,细节不会雷同,细节才有个性。细节在自己的眼睛里。 作为一位散文家首先是要葆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正如周涛所说“丰子恺之所以画好、文章好,关键在有童心童趣。葆有健康完整的自然心态,才能养就大师的眼光。”(周涛《我醉欲眠》)注意!大师的眼光是和孩子连在一起的。不要以为幼稚是可笑的,幼稚总是天真,幼稚总是纯洁,幼稚总是可爱。我们能做到只一点吗? 苏联著名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认为:保有童心十分重要。“孩子每天都可以发现一个诱人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却是大人们早就看厌了的。 这个特点——用初次的眼光去观察一切,没有因袭的负担,每次都像重新观察——是孩子和画家所固有的,对于作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每一个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每个事物——不管是彩虹还是一块断开的无烟煤——都会获得一种新奇的力量。” 散文的可贵之处,也在于说真话,抒真情。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散文感人也在于真实。散文的写作是真心的。张炜说,写作时,不要虚构出一个人的心情,也不从虚构的心情出发,其语言方式就会与小说诗歌不同。鲁迅说,从血管流出来的都是血,从水管流出来的都是水。只有心灵的流淌才能进入到人的内心,才能感人至深!“散文是一种掏心窝的文体,草率而大批量的创作是对读者不负责任。所以我觉得文章应该是短些、短些再短些。”“到底什么是散文?我以为散文的特点就是‘独特的发现,自由地表达’。”阎纲指出,要自由表达的就是作为知识分子与作家的主体精神。而当前大量散文所缺欠的恰恰是主体精神——辞藻华丽而思想贫乏,有感动而少有震撼。不少评论家同样表示出对此的忧虑,大家认为,生命体验与人文情怀是散文的灵魂和生命线,如今人文精神的缺失所导致的“滥情”和“矫情”都对散文构成伤害。(武翩翩:《呼唤纯粹的散文》) 2012年4月9日20:49:22匆匆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