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散文《拾麦纪事》
正文

拾麦纪事

麦子泛黄的时候,就意味着我的生日快到了。村里人说我生到福处了,粮食下来了,就不缺吃。又说我生到忙月里了,怕是个下苦的命。嗨,一辈子了,福呀吧苦呀吧,颠颠簸簸着过来了,倒还满足。纵观一生,人呀,大抵都是这样,往前看,不如人,朝后看,还有不如咱的。

细想起来,我的确没受过短吃短喝之苦,即便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也还吃的是每月33斤粮的学生标准。让我愧疚的倒是,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一生没割过麦子,没受过蹲在麦行子里,一镰一镰地割着往前蹭着的那样的汗流浃背之苦。所以每到“五月人倍忙”的时候,我就想到“农夫心内如汤煮”和他们的人生不易,也常常为自己那时候的傻感到脸红。

农村三夏忙季节,到处写着抢收抢碾抢种、颗粒归仓、禁止吸烟、防火防盗保安全等这样一些标语。颗粒归仓的任务就交给了我们这些学生。也不知咋的,我当时个儿低,又胖乎乎的,显得笨里笨气的,老师和村干部却让我当那拾麦队长。用农村一句话讲,我当时的确是“给个麦秸枝当拐棍柱”。那个时候农村吃粮已经紧张,麦收时节谁家不想抽空去拾些麦穗呢?连队干部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可我却太大公无私了。为了防止学生帮助自己家里拾麦,不允许拾麦队的学生缺勤,每天早晨统一在村口集合,排成整齐的队伍,打上“拾麦归队”的旗子,喊着一二一的号子出发。到麦田里,给地边派几个“哨兵”,禁止社员个人进地拾麦。村西北角有个赫家沟,又窄又深,拉麦的脚轮大车常常从这儿经过,两边的大锏上就挂满了麦穗。一些老汉老婆就钻空子,等在沟口,麦车一来,跟在后头,贪婪的拾麦穗。我就去给队长提意见,说我们拾麦归队,这些老汉老婆却给自家拾麦,太不公平了。队长笑了笑说,小娃家的,心放长些,老年人能拾多少麦?队长还答应,我们这些学生,上工给集体拾麦,下工后也可以给自家拾麦。我真没想到,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疯了似的齐喊,吔,太好了!

后来我就想,人咋都那样自私呢?拾麦归队只是一种心理的约束,而拾麦归己才是行为的本真。《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那本意不是说人生下来性情就是善的,而是说本应当是善的。所以说“苟不教,性乃迁”。让我不明白的是,我作为一个孩童,同生产队长一样接受着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而且队长在某种程度上是这种思想的传播者和教育者,但是他那固有的自私思想怎么同社员群众是一样的呢?那天我们拾麦回来,一个一个的都自觉地把麦子倒进生产队的麦堆里了。队长奇怪地问,咋不去过称呢?咋给你们记工分呢?我说,小学生不算是生产队的劳动力,不应该挣工分。我们义务为生产队拾麦。队长愣住了,说这得同家长商量。我又没有想到,所有家长都不同意,都说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公平合理,娃们的劳动应当记工分。我回到家里,父母骂我傻,哥嫂说我爱出风头。

我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自己没有丝毫的自私自利之心。我哭着说,不当那个惹事的拾麦队长了。那队长倒好,果然就不让我当了。尤为严重的是,从此,队上的拾麦放开了。生产队一下工,一溜带串的男女老幼涌向麦茬地,把个麦茬也踩得平平的了。大队干部竟然表扬我们队“颗粒归仓”搞得好。我至现在还记得,我那手脚麻利的母亲那年夏收期间拾了五斗麦子。我们那位队长也因此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四年连选连任。

后来我当了记者,结识了一位生产队长。他那大公无私的精神的确感人。那年秋末,棉絮早已开败,他的女儿来熬娘家,在生产队的棉田里拾“落茬棉”。他回到家见窗台晾晒着棉花,就问是哪儿来的?老婆护女儿,说娃拾了点落茬,又咋的了?他凶了,说咋了,今晚到社员大会上斗私批修!他们村的风气就是好,小偷小摸,占生产队便宜的事是没有的。我写的那篇通讯《大公无私的队长》上了省报。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这位队长咋就变得那样的自私呢?他最先承包了20亩苹果园,成了村子里的第一个冒尖戶。这一年苹果熟了的时候,我陪同省报记者去他的果园采访。他很热情,取烟沏茶,却始终没有摘一盘苹果来。说到务苹果,他满肚子都是经,谈经济效益,他满脑子又是账。完了,他问我们带不带点苹果回去,并说在苹果园里给我们算便宜些,每斤两块钱。我悄悄的吐了吐舌头,那时候我一月才几十块钱工资,哪敢吃这么贵的苹果?我们不言传了,他立即说,那就算了,那就算了。我已是来了灵感,以这为素材,写了篇小小说《苹果熟了的时候》,很快被《瀚海潮》杂志刊用了。也许是我的主题用意太明显,我这才觉得这位队长的思想是成熟的时候,这正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一面啊!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2: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