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者好色于自然 |
正文 | 今天突然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的标题"文者好色于自然”,突然了有了一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它宛若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人,映入了我的眼帘,让我目瞪口呆,使我爱不释手,令我如醉如痴。这是一篇大意讲述宋代词人柳永的文章,而我于此看重的只是这个标题。文者好色于自然,多么随意的一句话,却富含哲理。对于美而言,每个人都可以是个鉴赏者,也可以是一个亵渎者。“色”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字眼,绝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那么肤浅。《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其中的色,是指人们的色身即空性如来藏。而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色”,或许是一种美丽或者魅力吧,它可以是男人的气质,也可以是女人的迷人。 在这里,我们权且以这种缺失慧根的境界来看这个一般意义上的“色”字吧。文者好色于自然,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会晤的过程,这是一种把形态美用意识美表现出来的艺术,这更是一种把"自我"忘记后的空灵美。这种因为达到和谐境地,因为可遇不可求的缘故,往往成为文人墨客梦寐以求的状态,唯有这种状态才是他们体现自己艺术天分的时候。 如果说文人好色的话,那或许不止是一种姿色,而是从异性的身上找到的只是一份世间难得欣赏和人欲而已。这充其量也只是一种人与人异性之间的行为。对于自然的色而言,那只是不值一提的事,尤其是在文人(包括一切懂得美的人)的眼里。因为人的美,只是一种物种基因变迁的巧合重组,过去有,现在、将来也不例外。因为人的美,只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它或许随着审美观的疲劳而陨灭,它或许随着时代对美的不断改变而变革。自然的美,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美,这种美或许在人的眼中是一种永恒的美,这种美或许是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美,这种美或许是一种一尘不染的纯洁美。 文者好色于自然,不是一句空穴来风。因为文者的阅历需要它们来填充,因为文者的灵魂可以和它交汇。也许有了对自然色的好之,我们的文化的根才得以出炉;也许有了对自然色的垂青,我们的自负才能变得如此不可一击;也许有了对自然色的膜拜,我们心中的纠结才得以化解。李白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许就是文者好色于自然的例证。 自然是一座永远无法挖掘尽潜力的“宝藏”,它是每一个自负者、自卑者的老师。它的美对于人类稍纵即逝的生命而言是一种永恒的美,它的美有时候到了人无法赞美的地步,我们能做的只是无言的惊叹。文者,也许是一群代表着人先知、后觉的人,他们因为渊博的知识而有见解,他们因为有了苦行僧的远行而有了见识,他们的知识成了智慧,他们的智慧又使得他们有了开悟的慧根。他们懂得人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他们知道世间人的美妙是不足以与自然的奥妙做比较。于是文者,愿意在寂寞、孤独的时候,去好自然的色。 好自然之色,是文者乐此不疲的事。他们的执着不亚于当年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虔诚和毅力。因为他们知道自然的色能给予人的不知是后觉的美,还有那神秘的先觉之美。于是他们用自己的一切艺术手法来描述这种自然之色的美,而我们也假借这些人之手懂得了美。这样一代代好自然之色的文者,就这样从历史的尽头走了过来,留给我们的是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享受。 文者,好自然之色。他们用这样的色来教化我们的蒙昧,他们用这样的色来填充我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用这样的色来开启我们的智慧。或许我们没有他们处于惊叹不已时的无知,或许他们没有我们忍受不了寂寞、孤独时的难忍。他们可以为了自然之色,倾家荡产,他们愿意为了保全自然之色,而肝脑涂地,他们可以为了好自然之色,倾尽一生的岁月。这是一种不需要强迫的自发行为,不需要任何的勉强。就是这样一群前赴后继的“好色之徒”,用他们的才华、青春、生命,为我们揭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他们或者是沙漠里的骆驼,或者是天山上的雪莲。用他们用自然融为一体的感知,为我们带来今天这些光彩夺目的文明。 文者好自然之色,就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径好好的和自然爱上一次吧。我们无需妒火纵生,因为他们留给我们的总是一桌无与伦比的精神大餐。除了坐享其成之外,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一种精神上支持吧!让文者把好自然之色的乐趣,变成一种好色于自然的志趣。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