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章太守,太守文章 |
正文 | 九百多年前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扬州太守任上的欧阳醉翁先生,意气风发写下了“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值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寥寥数语不经意间将一位官员的霸气、学者的傲气凸显的淋漓尽致。自此之后文章太守,太守文章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 文章和太守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语,可是一旦拼凑在一起就让千百年来的天下士人向往不已。这也许是因为文章借助太守的官威和权势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和赞扬;太守则因为能写出优美的文章而受到后世的敬仰与礼赞。 几千年来写过文章的人很多很多,但是文章流传下来的却是少得可怜,谁敢否认是因为他们没有了太守的外衣而失去了文章流传的双翼呢?就连为人熟知的陶渊明和杜甫虽然仕途不顺畅,但也是做过官的。也许这样显得太过牵强,但是这不是这里探讨的主要问题。其实深层次的剖析文章太守,太守文章,就能很清晰的认识到传统的中国读书人素来还是有一种为官从政的理想。而儒学入仕的思想和科举制度则毋庸置疑给了读书人内在的精神支撑和外在的有效途径。自隋唐一千四百多年来,科举制度不知从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多少治国安邦的人才。这些知识分子因为一纸文章而跻身官宦,自然而然不会忘记用官宦尊贵的身份让自己的文章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在这里先撇开读书人说说官员,无论古今,希望为官从政踏入仕途的仅有两种人,一种是假借为官实现自己肮脏不为人知的勾当,另一种则是借为官实现自己的平生之志。前者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与贪婪,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少数人谋取利益;后者则是背负着强烈的责任感与悲悯之心,矢志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大多数人谋取利益。假如,仅仅是假如,假如两者都是读书人,都是知识分子出身,从文以载道的层面来看,不知道有没有人会相信两者都会写文章,而前者的文章是永远不会向后者那样有一种大慈仁爱笔墨弥香的,即便都是为了太守文章而作! 诚然官员和学者自是不应该由我辈在此妄作评价,不过无论何如,文章太守,太守文章还是鼓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书人,朝着仕途的方向大步前进,追逐着一个只有他们自己才知晓的理想。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