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寂寞依然却未被忘记——-萧红故乡行
正文

七月流火的日子,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萧红的故居,看望心目中仰望已久了的女作家。我的喜欢萧红不仅仅是因为她那些不朽的作品,更多的是被她那凄婉、悲凉、多舛的命运所打动。

呼兰小城距哈尔滨只有六十里地,现已是哈尔滨的一个行政区了,暑气蒸腾的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街道布局虽然还有老街的影子在,但已和一般在建设的小城镇一样呈显着现代化的气息。

萧红故居座落在城南的二道街204号,距城中略远,少有车辆和行人,安静许多。如萧红那生的寂寞一样,那立在故居中的塑像同样吿诉我们她仍是寂寞的,鲜有游客的造访,说明了这一点。

走在这空旷的院落里,想象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如果不是生在贪婪、残缺的家庭,不是缺少父母的庇佑,不是没有温暖和关爱,不是历经了辍学、逃婚的苦难。不能想象这座院落还会在今天依然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会留下萧红的名字吗?某种意义上说是苦难成就了萧红。

萧红故居的每个房间都是按照原样仿制的,看着那用纸糊就的窗棂,不禁想起三岁的萧红为着好玩捅破窗纸而被祖母用针刺痛手指的情形。看到东间耳房的储藏室,就想起了藏在那里,曾给萧红带来过无限乐趣的古董、旧物。看到后园那郁郁葱葱的爬满了黄瓜、架满了西红柿的绿植,一畦畦的韭菜、青葱。还有那撒落了一地黄杏的杏树,都不禁让人想起萧红那仅有的童年快乐。那冯歪嘴子曾住过的磨房、做漏粉的房客们住过的粉坊、还有那被折磨致死的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住过的小偏房,都让人想起《呼兰河传》里永驻人心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只是那曾经的小主人长眠于地下,寂寞地看着每一个来看望她的灵魂。

萧红的生是寂寞的、萧红的死依然是寂寞的。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萧红执拗、无望的抗争没有摆脱命运的安排,以致死后都因作品版权问题为男人们争执的焦点。正如萧红临终前所言“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个女人”。一语中的道出了萧红人生的苦楚、无奈、宿命。尽管如此,人们并没有忘记她,在那孤魂凄苦无依地漂泊香港十五年后,热爱她、思念她的人们把她接回了祖国。1957年8月3日萧红的骨灰从香港的浅水湾运回了广州,15日被安放在广州银河公墓,流浪多年的孤魂终于有了安息之所。

尽管寂寞,但诗人芦荻有诗云“文苑谁人不识君”,是人们没有忘记她的明证。家乡的父老乡亲更不会忘记从呼兰小城走出的,为他们带来荣耀的呼兰女儿,城中的公园里萧红的衣冠冢、故居的重建都是人们怀念她的明证。从哈尔滨回来的火车上,临铺的三个女子各带一个孩子出游,攀谈起来,竟是哈尔滨萧红中学的老师,萧红中学的前身就是萧红当年就读的东北特别区立第一女子中学,这不是人们纪念她的明证吗?此外还有如我等之萧红的“粉丝”的不时光顾,不也是人们敬仰她的明证吗?

如此,谁又能说萧红寂寞呢?

2008。8于北京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5: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