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牧童遥指桂花村
正文

离开南明十年之后,这次因为社区矫正评估的调查走访,才有机会重新回了趟桂花村。

桂花村也叫桂花山,藏在南明镇的大山深处,是南明镇较边远的一个行政村。说起桂花村,当年留在记忆深处的印象就是,那些三五成群的村落,好像是一头牛沿路拉下的稀屎,东一坨、西几坨地撒落在沿溪沟的田边地角上。全村20好几个村寨,最大的自然寨就是“土牢寨”,充其量也就3、40来户人家的样子。至于其他的村子,也就是几户、好几户和十几户的规模了。

2001年的冬天,我被交流到南明镇工作。第一次入村就是到桂花村参加调处修建公路的纠纷和组织村委会的选举,就曾经与桂花山有过许多的交集。在那里经历过许多的故事,所以这次重上桂花山的时候,才生出许多的感慨来。

桂花山的党员路

从岑戈村的寨边向右一拐,车就昂起头,朝着坡度很陡的桂花公路驶去。这条路我是特别的熟悉。刚开始到南明镇的那时节,就曾经到这条路的起步路段调处过纠纷,所以印象特别地深刻。

这条通村公路一路修来,开始却是因为几个老党员的执着的梦想。当时已经70多岁的老党员、青年时候任过岑戈村支书的老支书杨序球,带领全村5个党员领着全村的群众,抡锄头挥膀子,已经苦斗了3个春秋。原来倡议修路的5个党员,在修路的几年时间里,先后去逝了2个,只剩下包括杨序球在内的3个共产党员,而且当年杨序球已经是带病在身,腰杆已经弯得几乎贴近地面了。为了号召群众修路,杨序球毫不犹豫地表态先把公路修通其他寨子,然后最后修通他所在的村子。因此远近的人们就把这条路叫作“党员路”。在我在南明工作的那些年,这个故事在南明地方传得沸沸扬扬,有口皆碑。直到通往桂花村的整条路基都基本成型,在宁鹅寨的旁边有一座深沟实在迈不过去了,序球老支书才到镇里要求向县政府请求给于必要的资金帮助,解决好那修桥的困难。

我们的车子从宁鹅寨的村子边路过,看着那几家沐浴在秋天早晨的阳光里的农家房屋,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杨序球老支书的那山响的声音。车子驶到宁鹅寨屋背的山粱子上,被正在施工的现场阻拦住。由于这条路正在进行水泥路面改造施工,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在施工人员的指挥下,把车停靠在路边,然后转乘从桂花山现任支书开来接我们的车辆。在显得有点清冷的水泥公路上,支书的皮卡车在树林掩映中毫无悬念地前行。

深秋的阳光慢慢地升起来,远处的一株枫树,歪歪斜斜地挺着独有的姿式,牢牢地定格在路边的土墩上。枫叶开始红了,执着地燃烧着我的眼球。我便猛然想起,那深秋里的红色,多像当年的那面引路的旗帜。

桂花山的村支书

金祖发这几年在剑河这地方算是个名人了。他的大名和事迹,在县报上和网站上都屡见不鲜。不论是在桂花山、是在南明镇,还是在全县,都是屈指可数、可圈可点的人物。

70后的金祖发,和当地的青年人一样,都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就在我到南明工作的那几年,曾经到过桂花村工作多次,曾经接触过他的父亲金永富,当年金老爷子是桂花村的调解主任,因为他为人正直,处理纠纷公平公正,深受当地群众的信任和喜欢。那时候我曾经到金老的家中住过,记得那时候他们一家的年轻人都是全部外出打工的,家里就只有两个老菩萨在家守着。在金祖发决定回家开发那一年,他就已经在州府凯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广告装修公司,每年的进账已经不少于60-70万元。在这种可观的收入面前,金祖发居然能够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家重新创业,在一些人看来,还是真的有点不可思议。

可事实就是事实。金祖发一下子从金碗跳回了土碗,回到生他养他的桂花山,开始了他新的一轮创业。他利用桂花山独有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天然森林条件,打造当地传统的优质品种“桂花鸡”林下养殖。短短几年下来,他的汗水变成了成功,除了保持住原有的桂花鸡的优质品种外,还引进了现代仔鸡孵化技术,批量向村民提供种鸡,带动附近多地的群众发展林下生态鸡养殖,共同走向发家致富,而且还申请到了国家地理标志认定,成立了好几个养殖合作社,正在走向规模化发展。

林下养鸡成功了,村里出入的交通又成了新的问题。由于桂花村的公路当年是人工修筑的,路面窄、坡度大,拐弯多,只能勉强容纳一辆山路车上路行驶,平时找个宽点的地方错车都十分费劲。群众要求要把公路进行改造,方便群众和客商出入。群众的想法倒是很好,可是资金从哪里来,技术从哪里来,劳力从哪里来,前前后后都是新的难题。

群众的要求再次考验着金祖发的领导能力。为这条路,金支书向镇里作了汇报,得到镇领导的鼓励和支持,表示愿意带他到县交通局牵线联系,剩下的事就由金支书自己努力。自镇里的领导把金祖发带进县交通局见了第一面之后,他先后14次去到交通局反映桂花村公路的建设,其中有8次是直接穿着水桶鞋出现在局长的办公室里。看到局长不解的眼神,金祖发向局长解释,桂花村离通班车的公路有2小时的路程,为了按时赶上班车,他只有穿着水桶鞋在夜间赶路,有时候刚走出山路,就遇到班车,来不及换掉水桶鞋,就只有直接穿到县城里来。

14次的连续反映和要求感动了领导,桂花村水泥路面硬化建设的项目终于落实下来。通过一年的施工,村内20多个寨子的串寨公路全部完成,现在已经施工到主要通道上。再过点时间,桂花山泥巴公路的那一页历史就真的翻过去了。

桂花山的桂花鸡

皮卡车摇摇摆摆地向林子里开去。如果不是金支书亲自开车,我们就不敢想像在这样的大深山里还有人家居住,而且还会有人在林下养殖久负盛名的桂花鸡。

从车窗望去,远处的林子里掩藏着一排排的房子。房子是清一色的绿色,屋顶也是绿色的。中午的太阳从树缝照下,闪着青幽幽的绿光。车子走近,停车下来,朝沿湾的林子里走了一段小路,里面还有两排房子并着,也是绿色的。一块刚收割后的稻田里,稻草横七竖八地堆着,一大群土红色的鸡们在田里尽情地觅食。在路边还堆着一码板房的材料,看来也是做鸡舍用的。

两个村民从树林里走出来,支书介绍说,这就是蒲某某兄弟俩,这个养鸡场就是他两弟兄的。这个养殖场刚开张半年,有了一点规模,正在准备扩建,板房的材料刚从剑河拉回来。现在的问题是资金有点紧手,正愁找不到办法呢。

蒲某某是一名社区矫正人员。2013年由于滥伐林木,被县法院判处缓刑,因此不能离开常住地外出打工,家里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困难。2014年,县司法局开始探索“阳光创业”示范工程,鼓励社区矫正人员就地创业,借以发展个体经济,解决家庭生活困难的问题。蒲某某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通过金祖发支书的帮助,向他提供种鸡和养殖管理的技术,慢慢地把养鸡场建了起来。眼看着第一批桂花鸡基本成型,随时就可以上市,第二批仔鸡又在准备放养之中。蒲某某从中看到了新的希望,打算安安心心地大干一场,堂堂正正地活他一回,好洗涮曾经的违法犯罪带来的耻辱。

据金支书介绍,桂花鸡是剑河县有名的传统鸡种。由于桂花村地处高寒山区,鸡身成长较慢,因此肉质特别的鲜嫩,再加上个型适中,长期在林下放养,靠吃林中昆虫和稻谷饲养为生,既原生态又无公害,远近享有“桂花鸡”的盛名。外来的客人进入桂花村,村民用“桂花鸡”招待,算得是最高的礼遇。“桂花鸡主要销往三穗、剑河、凯里等外地市场”,金支书说,前年春节前,他拉了一车桂花鸡到凯里,车还没停稳,就有市民前来抢购。由于他当时不知道凯里鸡市的行情,就乱喊个80元1斤的价格,结果没几下就被抢购精光。去年,“桂花鸡”申请到了国家地理标志认定,成为剑河县的一大原生态品牌,现在现货根本就供应不上,客商天天电话催促,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金祖发支书说,现在桂花村的群众已经意识到“桂花鸡”的品牌效应,组建了好几家“桂花鸡”原生态养殖合作社,开始了“公司+农户”市场化运作。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准备把桂花村的黑山羊、蜂蜜、土鸭等传统的土特产品捆绑发展,把“桂花”品牌做大做强,不冤枉我放弃高薪收入,回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一场。

走访完毕,已经是日过正午。不等村主任挽留,我们就主动到村主任家中蹭饭。村主任一家特别好客,早就做好了准备,既宰了桂花鸡,也备了桂花酒,好说歹说也不肯收下我们的伙食费,还说收了钱感情就淡了,收客人的钱不是桂花人的风格。酒饱饭足过后,我们就告别主任一家子人,往回来的路上赶。我们还是坐在金支书的皮卡车上。车外太阳朗照,天高气爽,一阵秋风吹来,只感觉这桂花村的路越走越宽,也越来越爽。于是我就想起一个句子:“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桂花村”。这句子在这时候用起来,感觉也是相当的精彩。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