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夹菜
正文

“床上教妻,席上教子。”在我小时候,父母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尤其是我也能跟随父母上酒席场中可以落座时,这话似乎说得更勤了。我也慢慢懂得了其中许多规矩,比如说,“坐有坐像,洽(吃)有洽像”,尽管八仙桌十分高大,我坐在长条凳上时双腿还在半空晃荡,但也得端正坐着,不得乱动,不得多言,只能坐在边席的下角,上席和下席是千万不能坐的——那是长辈们坐的地方,而且父子不对席相坐。上菜的时候,要等长辈先夹菜了,最后自己才能夹菜,每个菜碗里只能夹自己这边的菜,不能夹别人那边的菜。更不得左一下右一下在菜碗里翻动,我父亲很形象地说,这样像“钻山机”一样夹菜的方式,是最令人讨嫌的,会被人骂没家教。还有,夹菜的时候每次要夹少一点,同时要用调羹接着,以免汤水掉在桌上和别的菜碗里。吃的时候,也要斯斯文文,不要一把塞进嘴里,两腮帮子鼓着“猴子包”。吃酒席的过程中,长辈要吃饭了喝茶了,要赶紧放下碗筷,去给长辈打饭端茶。即便自己吃完了,也要坐着等长辈吃完再走,万一要先走,必须笑着称呼一下长辈们,然后打声招呼:“你们慢洽(吃)啊。”

酒席场中的规矩如此之多,我也渐渐懂得了这些基本的礼仪。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我甚至还爱上了给客人夹菜。我的父母是十分好客的人,我父亲爱喝点自酿的红薯酒,我母亲做的菜肴又十分可口。每逢来了客人,比如,我的老师来家访了,我的满姨外婆来了,我的舅舅来了,我的大姐夫来了,或者其他的客人来了,我的母亲会倾其所能,拿出那些平素不舍得吃的干鱼干泥鳅,过年攒下的腌油豆腐腌猪肉,或者杀一只鸡,煎几个蛋,好饭好酒招待。当菜肴摆上桌,酒饭开始了,我们都坐着吃,唯独母亲一人总是站在桌边,满脸堆笑,不时地劝客人夹菜,“来,夹起,夹起那点好的吔。”然后母亲就另外拿一双干净的筷子从菜碗里挑了上好的一块,夹起来放在客人的调羹里或者碗里,有时怕客人讲客套推辞,母亲还要夹了好菜按进客人的饭里面粘上饭粒。我的父亲也在一旁不住地劝酒劝菜:“来,洽(吃)深点子,夹起那点好的哎。”很多时候,我也加入夹菜的行列,客人刚把好菜吃下,我马上又给夹一块,看客人一块一块把好菜吃光了,我感到十分开心。

不过,毕竟吃好菜的日子在一年之中屈指可数,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吃蔬菜下饭,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就吃红薯汤土豆汤干菜汤,没有油水烧光锅的日子也十分寻常。因此,偶尔村里老人去世了办白喜事,也是我们姐弟开荤的日子。村里的习俗,老人去世前,一般人家都会去看望,或称一斤肉,或称半斤糖,或拿几个鸡蛋鸭蛋。当老人去世了,在出殡前一晚的白喜事酒席上,主家会邀请吃一餐看饭,每个看望过老人的家庭一人上席,一般都是家庭主妇。每到这时,这些主妇们都会从家里带一个大搪瓷口杯,或者一个青花大碗,每上一个菜,一席的主妇就把菜均匀分了,装进各自的口杯或大碗,她们则吃点汤汤水水,以吃饱饭为主。当母亲端着满满的一大口杯收获回家,是我们笑逐颜开的时候。我和姐姐,还有父亲,一同分享着难得的美味:一夹豆芽粉丝烩菜,一块肥扣肉,一块油榨鱼,一个精肉圆子,甚至一点菜汤,在如豆的煤油灯下,是世间最幸福的时刻。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故乡在不断地变化着模样,不变的是那依然爱给客人夹菜劝酒的习俗和温情。当我每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在我堂兄家里,或者邻居的家里,每到上席吃饭喝酒时,耳边依然不断响起那些熟悉的声音:“来,洽(吃)深点子哎,夹起那点好的哎。”

2013年12月28日 写于余姚

载2014年2月9日《郴州日报》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3: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