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第一天的那些事儿 |
正文 | 关于大学,我只能说声“抱歉”,因为我绝大多数时间都与大学校园无关。我的大学,从一阵唏嘘中开始。所以,我对大学第一天的印象还是很清楚的。虽然已经过去了6年。 2006年,在经历一次由于家在山里的山里,人托人地几经周折我才从500公里之外的山村来到了有着500万人口的省府:春城昆明。 到大学报到的那一刹那,我觉得我被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欺骗了。没有学校上面那些缤纷的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也没有想象中的大学的快感。在走入大学校门的时候,觉得还过得去。有一栋和中学超不多高的大楼,绕过大楼来到“后花园”,山茶、海棠和樱花树占了大部分,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常绿植物。经过花园,来到了图书馆。但是图书馆关着门,只有一扇大大的玻璃门可以窥视里面的空虚。 转了一圈之后。在别人的指引下在学校的报到点办理了入学手续。因为一无所有,拿着录取通知书也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几经周折终于办完基本的手续,接着由高年级的学长负责从校本部带到了学校分部。当到了学校分部的那一分钟,我心中那个失望啊:只想骂娘。教学楼如此破旧,当看到立在教学楼门前那座升旗台的时候,我感觉回到了小学。当办理了住宿登记手续之后我被领到了距分部校区2公里左右的住宿区。 到了住宿区一看,是个什么大宿舍,24个人住。至此,我彻底奔溃了。在我的印象中,大学绝对不可能24个人一起住一间宿舍。在宿管和学长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这个集团式宿舍。一进宿舍,看到的就是一排高高的立柜。那是后来舍友们存放衣物鞋袜和食品烟草的地方。再看我们的床位,全是高低床。我从右边开始寻找空着的床铺,结果全部已经有人预定了。绕到左边的时候,总算找到了几个空着的床位。 哈哈,因为不认识人,我找了个没有人的下床将自己的那些被褥放了上去,把自己的石林运动鞋等杂物放在床下,开始倒在床上睡觉。后来我大学的哥们儿说,那是的我留着长发,一脸沧桑,像个学生的家长,哈哈,现在想想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儿啊。只可惜那种成熟感后来彻底消失了,我成了特立独行的猪,不和同学一起外出,就算一起外出也会随时消失。这个习惯好像到大学毕业都没有改变。 那天下午,第一次在昆明找饭吃。在离宿舍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菜市场。里面除了买菜,也有几个小吃店。卖米线和面条。我比较喜欢米线,所以当天晚上我一个人吃了一个大碗牛肉米线。当我付账时,老板告诉我说4,我马山感觉我被人敲竹杠了。但是,没有法子,人生地不熟的,有什么办法呢?我在我中学时一碗米线也就1。5元,咋的到了昆明就变成了4元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发现了,这个城市真的不是东西,啥东西都贵得离谱,连上厕所都要付钱。 不过,那天晚上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当我吃了当时认为此生最贵的一碗米线回到宿舍后,有几位陌生的舍友已经在自己整理自己的床铺了。之后,他们好像和我攀谈了一下,但是记不住了,只是觉得大学生就是比较主动的。后来才知道,与我主动交谈的那几位舍友都是我的同学,于是,到大学毕业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宿舍,而且成了好朋友,好哥们儿。现在依旧是。所以,很感谢大学的第一天有你们的陪伴。更高兴你们都有所长,强于我的偏执和“马加爵式”的忧伤。祝好哟!虽然,我们还时常相见! 大学,真的不是叫我们读书识字的地方,只是一个我们重新选择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有的人大学毕业硕果累累,有的人两手空空。我属于后者,但是,大学里我得到了很多关于自我、关于友情、关于互助和同情的体验,我一直庆幸我能上大学,更庆幸我有那么多的同学,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同学们老师们对我的帮助,没有我的同学和老师,我可能真的会变成第二个马加爵或者沦为《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敲钟人。不过,这些都已经过去了,我现在心里比较平静,一切都是那样真实。 晚安!我的大学!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