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姨妈的故事 |
正文 | 姨妈的故事 每每放假回家,总要抽出点时间去看看年迈的姨妈,听她老人家讲曾经在地主家庭的大院儿里的故事,她总是美滋滋的提到当年她是最漂亮、最被宠爱的大小姐,那些时候的她是骄傲的公主,我的母亲生前也最爱这个妹妹。 如今姨妈已是80高龄,她讲的故事也换了题材。她有一群子女,每次过去我刚一坐下,她的子女儿孙就成了我们交流的主题,我主要当听众,人老了的时候,尽管衣食无忧,但是老人最难得有话语权,也最希望有个人能倾听她的唠叨,对她而言不是唠叨而是津津乐道。遗憾的是当今时代,每个家庭的子女们又都在忙着他们的子女,几乎无暇顾及父母的心理诉求。也许这是大道自然或许是大道不自然,可是大家都这般地忙活着,代代相传着“孝道”的可怜。 姨妈一会儿开心、一会儿忧伤地讲啊讲,她的故事里,有一件事我还是很震撼,也许是多余的震撼,因为我的子女都还没成家,我不曾体会中国式家庭这种司空见惯的发生,但是我想写出来,想引起可以读到这篇文字的孩子们以思考。 春节期间,姨妈的儿子、儿媳带着他们的儿子、儿媳回家过年、看望老人。民以食为天,大家得吃饭啊,于是厨房里忙活的身影是孙子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爸爸系着围裙劳动在“主战场”,妈妈打打下手,那对来自大城市,已成家立业的大学毕业生——最小的晚辈却躺在奶奶的床上岿然不动,最有意思的是菜上来一道,小少妇人尝一口,不知道这读了16年书的知识女性如何品味口中的佳肴,能品出个什么味道。 姨妈说孙子读四年大学花了20多万,毕业后,家里又是倾其所有为儿子结婚买房,春节回家也没给爷爷奶奶一分文。我只是听着、沉默着,把所有的思考和沉重留下来。其实四年学业10万元的消费足矣,额外支出只能助长孩子的自由挥霍和不良习惯。 这种现象在中国何止一家,几乎是万家灯火。很多家长有文化且在单位呼风唤雨,但急功近利的本能养育出来的子女还不如普通百姓家成长的孩子有爱心、懂孝道。 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子女从小独立,修养第一,外国的社会保障机制好,不用子女养老,却要把孩子教养到最好,我们中国人是指儿养老的,可是这样的结局,儿能养老吗,回到家里的儿子成了“爹”,孙子成了“爷爷”。 如果父母养育子女,到头来再“孝敬”子女,这样的人生也太悲哀了吧,即便子女已经光宗耀祖,卓有功名,他也还是你的子女,不要虚荣地奉承他们是你的主人或领导去仰慕或尊崇。这样做,对子女而言是在害他们,绝对不是爱,他们成家以后也建构不出来良好的家风。家庭、学校、社会用全部的资源和付出提供给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元素,他的成功是本分与责任。“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是童年”,子女长大了,成型了,反倒坐享其成,不明事理,问题不在孩子而在母亲,难道你也想老了的时候,再去服务孙子吗。如果母亲做子女一生的保姆、一生的奴隶,那么你的子女也逃脱不了同样的遭遇。因为家风是家庭软环境天道酬善中无声的传承。 “仁孝”与“真爱”是父母经营孩子的必修课。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