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纵使相逢应不识
正文

去年,到了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初冬的她淡然干净,萧瑟中带有几分肃穆,让我几次执笔踌躇。

所幸白落梅的《水墨丹青婺源城》,在山水与人文的风景里,打捞着婺源沿袭至今的诗酒年华,婉约得如同一首使人回味无穷的诗,在丝竹的清音中迤逦铺展。

痴上了水墨江南,便越来越不愿意廉价地展览心跳。当我折叠起所有的惆怅,去寻找戴望舒悠长而寂寥的雨巷,希望遇到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时,那里的人们,如海德格尔所说,正诗意的安居。

冬季的婺源,山野宁静,草木枯萎,层层梯田裸露着原始的肌肤,印象中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已悄然转身,试图给春天酝酿一个更美的怀抱。

芦苇摇曳,游人稀少,似乎只有花香徘徊不去,犹似故人。干净的月亮湖,明镜般照出天空的景观,随着车随路转,逐渐变成半月、圆月、下弦月,如梦似幻。沿岸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素静如佛。田野上的小路阡陌纵横,偶有一两只水牛缓慢地穿过稻田,尾巴摇摆出一串串清亮的童谣。鸳鸯湖面鸳鸯诗意地游栖,流水声滴滴答答,悠然空冥,似雨打竹林,又像呜咽细语。蓝天白云与矜持起伏的山峰倒影水中,不知留存了万载乡村多少亘古风情。

没有花团锦簇,没有百鸟争鸣,冬季的婺源,以她执拗的沧桑和冷峻,掩藏着一份淡定的接受和从容的放弃。

寻旧觅踪,无限亲近的贴近大自然,是我一直不改的初衷。

那么,原始的古镇,是我零距离接近的最好方式。

晓起村,明清时代保存下来的完好古镇。乡野的山歌穿透江水的薄雾,倾泻在小街青石板的缝隙里,一条暗青色的石板路,纵横穿梭在清代遗留下来的徽派建筑间,木制的门楣上,圆圆的门环圈刻着古老的历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马头墙、飞檐、画栋及雕花窗鳞次栉比,风雨合谋已将石灰墙洗刷成灰墨一块块,斑驳不清的石面映出了时间追运中的挣扎和无奈。

村后,数十棵百年香樟傲然挺立,绕村而过的小溪,在晨雾中轻烟袅袅,掩映着远山墨青色的苍绿,犹似少女踏云含羞而来。石阶逶迤溪中,岸边的浣衣女子,清脆的棒槌声唤醒了一个清晨。小鸡在青菜丛中悠闲的刨食,牛羊安详的踱着方步……

傍晚,村庄上空袅袅炊烟淡淡飘出,这里的人们说,到了春天,站在山顶,俯瞰一望无垠的油菜花,看层层青砖灰瓦间飘出的袅袅炊烟,清婉如一幅水墨丹青,燕子双双剪影搅乱月亮湖的平静,古老的木质水转车,在悠长的岁月中以不变的旋律静静摇摆。落霞、炊烟、牛群、牧童、洗衣的村妇与唱晚的渔船,构成了一幕幕乡村小景。

山峰的隐现、烟雨的点染、树林的轻吟、竹排的游弋随时会不经意的加入,那撒网的一瞬,不知引得多少摄影师按动快门,又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家为之倾倒。夕阳下的婺源,若非亲眼所见,也许不会想到“江舟渔火”四字是怎样的静谧安然,也永远无法体会那种亲切流露的天然村景带给内心的是怎样的一种感动。

可是,纵使相逢,我不识。只因在冬季。

萧条的季节里,我呆望着天空远去的雁影,直至西山残红,直至夜来凉月初升。当落霞渐渐隐没,当尘烟已丝丝散去,庆幸还有村民的讲述,文人的笔墨,让我在寂寞的回望中相得益彰。

“不思量,自难忘”,我又何必“无处话凄凉”?

无论春天,还是冬季,人人都可以拥有雨打芭蕉那样的美好境界,只要你把心底托付给那芭蕉绿叶和萧萧雨滴,在清净优雅中过滤掉那些浮躁妄念,就会在心底生长出清逸纯真和安详快乐。

是的,当我和小姐妹们穿行在由林林总总的各种文化符号构成的特色商业街时,这里众多的工艺品店、书画店、砚台店、咖啡厅和茶馆,给这古朴的小镇增添了纯正的小资情调,也带给我们争相购物的欢快愉悦。看到明目繁多的小吃,我们以手当箸,拈指而食,啧啧赞叹好甜,这人间美食,叫我如何舍得下这尘世炊烟。

可是,寂静中,我总是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不为人知的喧哗角落。

几幢拔地而起的西式小楼,豪华气派,个性张扬,明清时代的古朴清雅被它轻描覆盖,这看似不可能的,全部糅合在长度不到千米的小街里,它们让我站在寂静的古镇上,无限伤感地想起一个浮华的词:衣锦还乡。

匆匆的一日来去,婺源,就这样被我轻轻地翻阅。其间的过程如茶越喝越淡,淡到说不出滋味,就如你我的故事,春天开始,冬来淡去,淡了过往,淡了疏离,可是,叫我如何可以做到淡到,将你遗忘。

有些景,温馨如饴,有些爱,沉静如海,纵有千般的翻腾起伏,但因为太深,太沉,也只能平静的回归。

只是——

那些发现风景不过尔尔依然步履留恋的人,我称之为知己。

那些被犬吠惊出了一身冷汗而满心欣喜的人,我视之为挚友。

那些风景及伫立在记忆中的人,我此生再也不会忘记他们。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4: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