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你能拿出一分钱吗? |
正文 | 晨起,打开电视,《向幸福出发》这期节目讲的是一个十岁男孩的故事,看完后我已是泪湿衣襟。 李奇,一个十岁的男孩,家住湖南宁乡县白马桥乡仁福村仁和组,在白马桥学校4年级1班上学。 他父亲李文斌因患胆囊癌,用尽家里所有地积蓄,还借了十多万的外债,但还是医治无效,于2003年11月去世。 母亲,在得知父亲得了不治之症地时候,离家出走了,那时的李奇才三岁。 父亲去世后,爷爷为了还债,起早贪黑的劳作,终因劳累过度,于2010年8月去世。年仅八岁的他和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奶奶相依为命,家里的生活来源,就是那一亩地里种的一些小菜和喂的两头猪,如今他们还欠债四万多元。 小小的李奇除了上学,还要用他稚嫩的肩膀撑起奶孙俩的这个家。他起早贪黑的忙着下地干活,给奶奶做饭,操持家务,他不舍得让奶奶劳累,他怕奶奶累倒、他怕再失去奶奶——这世界唯一的亲人。当主持人问起孩子以后想做什么的时候,他说:“我想快快长大,然后拼命挣钱还家里欠下的外债。”听到一个十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时,我的心在滴血。城里很多像他这么大的孩子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呢,可小李奇已经想着还债了,这本不该是这么大孩子想的问题呀。节目最后主持人让李奇唱一首歌表达他此刻的心情,他用稚嫩尚且有些不着调的嗓音清唱了一首《感恩的心》,全场的人都流下了热泪。 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个过早懂事的孩子,让我想起了我做家庭教育工作时的情景。我到过四川很多偏远的乡镇,也曾看到过像李奇这样的孩子,他们幼小的肩膀已经肩负起家庭的重担。还有不少留守儿童,他们的爸妈为了家境外出打工,没法亲自照顾孩子,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亲戚,这些孩子从小因缺少父母的疼爱,性格变得很内向、孤僻,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天真,真是叫人心疼啊!看着这年迈的老人守候着年幼的孩子,不停地向我诉说着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年岁已大,又不识字,要照顾孩子也只是能为孩子做口饭吃,学习上却无能为力,可他们又是多么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呀。他们那期盼、焦虑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的内心好纠结。 记得一次到自贡文砚小学讲课,赶上中午学生放学,很多孩子由于离家远不能回家,只能在学校对面私人开的“学生餐厅”就餐,两元一餐,饭后帮助饭店老板收拾桌椅。说来价格倒是便宜,可那饭菜没有一点有油腥味儿,就是酱油水煮菜,每人一小碟,一碗饭。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孩子们,我的泪一下盈满双眼,这哪是长身体的孩子们吃的饭菜呀。 我不免要叹:同样是孩子,为什么穷苦地区的孩子吃的是酱油水煮的饭菜,城里的孩子看着送到嘴边的山珍美味、肯德基、麦当劳还挑三拣四的呢。同样是孩子,大山里的孩子要自己背着书包带上干粮走上十几里地甚至几十里地去上学,而城里的孩子每天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替他们背着书包护送上下学?同样是孩子,山里的孩子却没有条件配备完善的教室、桌椅上课,他们只能点着青灯趴在低矮的小凳上写字呀,城里的孩子则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看着多媒体享受着一流的教育。同样是孩子,他们却不能时常和父母在一起,不能在父母面前撒娇、享受父母的爱,一年甚至几年才能见到一次在外打工挣钱的父母,他们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这老老小小守着一座空屋子是多么孤单,守着家里分配的土地又是多么孤立无援啊!城里的孩子不仅有爸爸妈妈的爱,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同样是孩子,高原地区的孩子因为没有条件上学而辍学,而城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会花很多钱为孩子选最好的学校。 同样是孩子,同样是孩子啊!为什么就大不同呢?难道我们就不能好好想想我们该为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做些什么吗? 朋友们:能否伸出你的援手,一人一分钱,虽是很微薄,庞大的中国有十三亿人,那该是多少钱呀?会让多少贫穷的孩子受益,多少辍学的孩子从新回到学校。 现实社会中有钱的人们,吃着山珍海味,喝着茅台酒,坐着老爷车,穿着阿玛尼、香奈儿,拎着爱马仕。你们可曾想到过那些偏远地区穷苦的孩子们,可曾想过为他们尽一份力而少买一件阿玛尼,一个爱马仕吗? 我想说:穷苦的孩子们不要悲哀,有那么多善良的好心人会伸出援助的手,尽微薄之力去帮你们减轻生活的愁苦。孩子们不要哭,我知道你们留下的是感激、幸福的泪珠。孩子们,开心地笑笑,我多想看你们满是幸福地笑脸和那清纯的双眸。孩子们看,通向幸福春天的列车已经出发,你们的未来一定会幸福!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