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试教育之伤 |
正文 | 应试教育之伤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时代,每一个王朝治世的时候,都有着许多缜密、可行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治,从而使国家能安邦兴国和长治久安。而科举制度更是我们国家的首创,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数次的变革,而如今的应试教育体制,却始终脱离不了科举制度的影子。 科举制度的创立,为每一个读书的人提供了一条通往无量仕途的康庄大道,人人为了功名利益,十年寒窗苦读,耗尽毕生的青春年华,而有所作为者,凤毛麟角而已。但读书的经历却是一段漫长而艰苦的人生之旅。因此,自古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世上有三苦,读书,赶马,磨豆腐”。而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赶马这样的原始运输方式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磨豆腐的活儿已被机械化所代替,而唯有读书依然还是世间之苦。 我们很小就开始步入了读书生涯,随着学龄的渐长,学习的难度和压力也不断的上升。幼儿园到小学犹如跨越了一条小沟,小学升初中犹如跨越了一条小河,初中升高中犹如跨越了一条大江,高中到大学犹如在无边的大海里浪迹。 知识是无边无际的,而人的精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记忆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每一个正常的学子都要背负着只有超人才能够接受的超负荷压力。例如,现在中国的初中生,国家为了从小就把他们培养成全能的知识型人才,竟要求九门功课同步学。他们是最早起床的,也是最晚休息的,从早晨6点到晚上23点,象钟摆一样的围着功课而运转,这对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何等的残酷。他们连最基本的八小时睡眠时间都得不到保障,巨大的书包压弯了他们稚嫩的腰肢;繁重的功课任务加厚了幼小鼻梁上的镜片;黑发少年的头上竟滋生了些许白发。或许,这将成为下一代或下几代学子的大众形象。 早在二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在今天实行得很好,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得更多的孩子有了读书上学的机会。但因材施教,仍然只是挂在嘴边的空头话。十指有长短,人与人之间各有不同,包括人格、个性、特长都不相同,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孔夫子 “因材施教”的先进思想始终没有得到贯彻和实践。我们这一辈人,在初中主要学习的功课有六门,高中文理分科之后也还是六门,六门功课虽然繁重,但只要每天早晨起早一点,晚上再挑灯夜战一会儿,大脑的接受能力也能跟上,纵然只有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一天的学习任务也能够不落下,身体也基本吃得消。但现在,刚从边玩边学的小学状态,升上了有三大科、又有文理科等总计九门课程的初中生来说,应该没有谁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即便是有,那他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那具体能不能掌握其中的核心知识呢?这就很难说了。这好比一个学生在历史试卷上回答了秦始皇三个字,但是你问他秦始皇是谁,他却全然不知。这就能够充分说明应试教育不仅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背离了“因材施教”的进步思想,不但如此,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孩子们丧失了自己最初的兴趣,被动的接受知识,僵化和禁锢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而且使学生形成了读死书的教条模式,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现在的初中生,不仅做事机械死板,按部就班,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这何尝不是应试教育的悲哀。 在父母老师的眼里,成绩就是一切。成绩好就说明孩子的能力强,成绩差就说明孩子的能力弱。但是,成绩并不等于能力,有些孩子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却始终上不去,最后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三重压力下,一些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有的初中都没有念完,便早早的辍学在家,过早的沦为了社会的弃儿。 倘若孩子们能按兴趣和个性有选择性的去学习,也就是“因材施教”地培养各类人才,如此一来,孩子们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又没有多门功课的重重压力,或许在某一学科的领域中就能做到精益求精或学有所成。相反,一味的应试教育,虽然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理论成绩上去了,却泯灭了一些孩子的创新理念,最终使其成为了应试教育下的短腿儿。中国学生的创造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是最差的,但理论成绩却是最好的,这也是中国理论型人才严重过剩,技术型人才严重缺乏的重要原因,而这样的教育制度和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教育部多少年前就开始着手做着的事,但至今也不过是在原有的制度下小修小补。而我们的教育制度却还延续着封建科举制度的老路,只不过是改了个时代,换了件衣服罢了。 教育体制改革喊了这么多年,无非是学生们的压力越来越重,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导致知识狭窄,高分低能的学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和智商的发展。而应试教育的改革是需要大量的实验体的,每一位学子都构成了改革要素中的一个实验体,但千千万万的实验体却推动不了应试教育制度的改革步伐。其原因就在于行政化教育体制的固化、考试的八股化、教学方式的僵化、学生学习素质的异化,从而使得教育目标迷失了根本的方向。倘若改革永远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追根溯源的话,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后继者和人才便无从谈起,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也就遥遥无期了。 当社会在苦闷中哀叹创新型人才少之又少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还有数以万计的人才正在被应试教育体制所扼杀。当一群群脑残的学生在披着中国人的皮囊时却做着有辱国家的事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应试教育还会把多少人变成没有良知恶棍。过去,当我正亲历应试教育的时候,只能麻木到一味的服从,而随着我思想的不断成熟,看着那些还被应试教育毒害的孩子们,我却依然无能为力。 作为一名有想法的大学生,对于现在的教育体制我只能期盼、服从、和别人分享我的看法,并发发牢骚。除此之外,我只能憧憬着教育事业步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应试教育的体制能得到全面的改善罢了。 当你的孩子没有拿到好成绩的时候,不要给予他们过多的责骂和棍棒,要学会理解与体谅,因为他们每天都在承受着多门学科的学习压力。换一种思维角度去看看那些因不堪负重而过早退学的儿童,还有那些因为学习压力而自寻短见了的、被压力折磨得神志不清了的学生们,或许我们就会得到宽慰及理解他们的理由,孩子们有如一棵幼苗,需要我们给予同情、体谅和关怀。因为,应试教育下的孩子真的伤不起。 张小 翔 十一个工程文章 2013年1月25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