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王立勤与他的水墨山水画
正文

王立勤与他的水墨山水画

张旭升笔名:张评

王立勤的水墨山水画突然在平凉画坛走红,尤为受到收藏家的喜爱,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好评如潮。欣赏过王立勤画的人评价其画为传统山水画或古典山水画,古朴自然、清新俊秀、布局规整、意境深远、美不胜收。其实王立勤已人到中年,30余年笔耕不辍,其中的酸甜苦辣不为人知,那份执着、辛苦、兴奋、热烈、孤寂、无奈伴着他消磨完青春的岁月,沉积下来则是春华秋实。

王立勤祖籍河北,其父母为生计于上世纪50年代落户于平凉,在过店街开一家“天津玻璃店”,因声誉好赢得用户赞誉,“王玻璃”的雅号不胫而走,几乎是家喻户晓。王立勤1963年生于平凉,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平凉人,但长得白白净净,俊秀好看,加上少言寡语、腼腆,走路轻盈,多了一份“大家闺秀”之气,少了一份男性的阳刚之气。其实不然,王立勤外柔内刚,无论干什么事都兢兢业业,认死理,九头牛也拽不回。他自幼喜画,用铅笔画鸡蛋、水杯、生活用具,期间受到过启蒙老师刘承涛的辅导,上小学的他以一幅《姐姐赶车路过家》的水粉画参加了县文化馆的展览,被誉为平凉的小画家。中学时学素描、色彩、人物造型,所画“玻璃风景画”走俏平凉及周边地区,为家计增加了收入。1979年参军入伍,从事电影放映及宣传工作,创作的版画《啄木鸟》在部队获奖,绘制的连环画《艳阳天》、《小兵张嘎》等宣传图片为部队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王立勤钟情于水墨山水画缘于西安美术学院一著名教授来平的一次讲学,并对长安画派主将石鲁的传奇经历产生浓厚的兴趣。石鲁的画充满生动性、实验性、装饰性,对王立勤的心灵产生剧烈的冲撞,大受感动,对他日后水墨山水画创作的思想、观念、画风及发展方向影响颇深。1985年至1986年,王立勤与平凉许多书画爱好者一样上了中国函授书画大学,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书画理论,受到了李静一、葛纪熙、刘海林、翟万杰等前辈的指导。1992年,王立勤的版画《年景》获甘肃省医药系统美术作品展一等奖,我市著名画家胡晓云被省美术家协会聘为评委,亲临了评画过程,对王立勤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并对他以后的创作给予过指导。

王立勤的学画过程充满变数。平凉制药厂原本是很不错的企业,工资高,还有奖金拿,但随着产品滞销,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困难。在一片“下海”声中,王立勤“知难而退”,与妻子(百货公司也下岗了)一道干起了装饰材料的营生,虽辛苦,但收益可观。虽10年未绘画,却临摹了许多书帖,画一些广告画,大量阅读了《美术》、《艺术广角》、《中国书法》、《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国山水画通鉴》等书籍。其实,王立勤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对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临摹从《芥子园画谱》入手,结合写生,孜孜以求,细心揣摩,以求达到形似与神似的结合。水墨山水画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浓、淡、破、泼、渍、焦、宿。讲究“骨法用笔”、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而这对王立勤来说是何等艰难。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他只能坚韧地走下去。2003年,王立勤到西安美院进修,师从李鸿照、李秦龙教授,系统学习了国画理论及勾、勒、皴、擦、点、染、烘的技法,理论水平、鉴赏水平、技法水平显著提升。王立勤的水墨山水画从临摹入手:宋马夏(马远、夏圭);元四家(黄公望、倪赞、王蒙、吴镇);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当代画家黄秋元、陈子庄、齐白石、石鲁等。转让了店铺,专心致志一心作画,可谓通宵达旦。他的画继承了中国水墨山水画所表现的“气韵”、“境界”,具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的特征。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遵循“墨即是色”的创作宗旨,使墨的浓淡变化赋有层次感。湿笔、干笔适度应用,呈现出湿笔淡墨轻岚为一体,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王立勤作画通常是一副画作反复数十张,从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力求完美。如他的《夏荫读书图》变全景式为一角式,且以边角之景,构成妙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陡坡、墨草、茂密的树、茵绿的垂柳、一间茅屋、潜心读书的儿郎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到读书是那么快乐,赋有诗意。给人想象的空间也大,似能听到夏蝉伏在树枝嘶鸣,不远处有小溪潺潺流过,鸟儿啼鸣不止;太阳高照,却有绿荫遮蔽,能够感受到阵阵凉意。在这样的酷日下,体验不到一丝焦躁,反而体验到心静如水、凉风习习的遐意。前景的陡坡、树木多用积墨法、皴法,稍加渲染,而垂柳、茅屋、人物以勾、勒为主,线条浓淡相宜、柔美,层次关系交代清楚,释放的信息更为准确。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是王立勤从事绘画的支柱,懂得吸纳、舍去、融会贯通,故而我们从他的画中能够直观地感觉到笔墨的意味、生命的情味。在他的思想中,传统意识(也可称为正统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排斥怪诞、喧嚣、轻狂、草率、低俗的影响,崇尚高逸、宁静、清晰、明确、和谐、高雅的古典主义。由此说,凡是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人,他的画便雅洁、洁净、清灵动人了。王立勤善于将画的构图与诗意巧妙地融汇与一身,力图诠释春的万物复苏,夏的蓬勃茂盛,秋的成熟饱满,冬的空旷致远,以此来表现春华秋实、生命的旅程。四条屏《春山雅集图》、《夏荫观景图》、《秋山思诗图》、《风雪归人图》均是全景式构图,“骨法”运笔,每一条线、每一个点体现出书法的力度,有如“高山坠石、落叶打秋窗”的艺术美感。其树大小参差,疏密组合,近大远小;其石形状各异,有聚有散,阴阳协调;其水或瀑布、或溪流、或湖泊,既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也有小桥流水之柔美;其人则属画龙点睛之笔,置于山中恰似有了灵魂、思想,无论是踏春观景、饮茶赋诗、秋水泛舟、冒雪归家,布置的相当精妙,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人们对自然的感悟与心灵的体会。王立勤在追求清新雅致的同时,注重营造音乐的效果,使其既有跃动、快慢、舒缓的节奏,也有低沉、追思、高亢的律动,可谓一波三折,浓淡枯润。王立勤的水墨山水画布局满而不臃,密而不塞,用笔繁复,富于层次感和空间感,善于表现江南山川的温润感,创造出蓊郁深秀、苍茫幽致的境界,明显地刻意追摹元代黄公望、王时敏的画风,达到精美而酷似的程度。但王立勤也善于变化,尝试着将北方山水融入江南山水之中,一改雄浑、苍凉、悲壮、野性的浩大强势,转入精微。《陇山春色图》为王立勤48岁时的精心作品。用全景式构图,峰峦层叠,树木蔽荫,高速公路在群山峻岭中穿梭,高架桥、涵洞、铁塔、直泄的瀑布、湍急的河流,其间点缀居民小区、亭台楼阁,画面虚实相间,云雾缭绕,表现了崆峒茂密山林郁郁葱葱及泾河两岸的烟云、山峦、杂树、村舍的春景,凝聚了作者对家乡的钟爱之情。王立勤的水墨山水画总体呈现出俊秀柔美的风格,尤为注重线条的勾、勒,线条舒缓、韧劲;近、中、远景层次过渡自然,逐次淡墨;疏密组合、阴阳参差,善于营造“诗意”的空间。但王立勤过于追求黄公望等人的“酷似”,柔美足而力不足,整体“强势”上略单薄,难以表现北方山水的大气雄浑之感。预祝王立勤水墨山水画的创作之路走得更好、更远。2012、2、23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检察院

邮编:

手机:;邮箱:ktzhangping888@163。com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7: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