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居家过日子,节约点好 |
正文 | 节约,是中华传统的美德,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的人,大有人在,特别是生活弱势群体,还有那些老年人,他们都是从挨饿年代走过来的人,对节约二字,更是诠释到极致,成为当今社会上的节约达人。 老年人上街卖菜总是买些最便宜的,总是等到菜卖到货底上,才去狠劲的咬牙砍价还价,哪怕是便宜几分钱都是心里滋滋的。老人经常说:菜样好,菜样孬,卖的是样,吃的质量,只要不是烂掉了,管他好孬,营养不少,一样照常吃。 老年人穿衣服,总是抱着“驴屎蛋子一面光” 心情买衣服,很多老年人内里穿着都是价廉的地摊货,有时候,贴身的衣服穿的还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眼下这些年,很少有人穿的衣服,是带着补丁的,可是那些吃低保的人,以及弱势群体的人,还有恋旧会过日子的人,还是穿着补丁的衣服,有的老人,不是没有钱,并不是故意的简朴生活,也并不是病态的脑壳,其实是老毛年代养成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造就了他们心里永远去不掉“勤俭”的心结。长此以往,老人的生活尽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勤俭节约,是他们心灵的应有的东西,家里的老人,喜欢在修旧利废,像水嘴,水桶,水筲,勺子,烟囱,马扎子,瓷盆……等等,几乎能够修复的都是想法保留着,这叫留着有用,扔了心疼,卖了,不舍得。这也正适合我国每一届领导人所提供的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美德。目前,央视上报道惩治“餐桌上的腐败”。这更加提醒了人们学会勤俭持家,不是叫你故意的克制自己的饮食,穿衣等问题,而是该用的时候,用,该省的会省。目前,我国的国民收入整体上和世界上发达国家比还是很低的,一个国家的富裕,不能单靠那一个人的勤俭持家,要靠全体公民的努力会过日子,我们常说的吃了不疼,撒了疼。我们穿的不必是赶时髦,不必全新的,我们把平素不能穿的衣服,东西,要捐给老少边远偏僻的地方的贫穷的人,起码把不用的东西要拿到二首市场里买给一些需要的人。千万不能扔了当作垃圾,更不能烧了可惜还污染空气。要知道在我国,还会有很多人的生活,还过着解放前的生活水平,衣食住行,都是很落后的原始生活,上学是奢侈的事情,想一想他们的生活水平,我们没有理由不节俭,小学生可以【当然也包括大人】节约一张纸,一支铅笔,一滴水,一件可买不可买的衣服,可以不买。把省下的钱用在刀刃上。把刷碗的水,洗衣服的水,洗脚的水,倒入卫生间里专门的水桶里,留着冲入座便里用。充分利用废水。不必用长流水洗脸,刷碗,洗脚。不必用新水拖地。节约,本身就是简简单单的事情,不是什么难事,不必认为是小题大做。居家过日子,就是节约点好。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节俭可以节约出钱财,还能节约出心情来。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细水长流,遇灾不愁。一个好的心情就是出自节俭中来。相反奢侈是一种浪费。安格尔说过: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我摭拾这么一个民间故事: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关于勤俭节约的故事,也许听完后,你会说,节约的人,都是贫穷的人,会花销的人,就是会挣钱的人,会挣钱的人,也是会花销的人。这话听起来有道理,实则不然。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有钱富豪的人是如何节约勤俭的:日本房产界名人吉本清彦每次外出参加宴会,都一定把没吃完的菜大包小包地带回家自己吃。台湾著名的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连家里使用的肥皂、牙膏,都不许有半点浪费,即使宴请宾客,也不讲排场,大都以春卷、油饼等传统小吃款待。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家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富翁,他的家族至今亦是地球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约翰。他尽管那么有钱,却从不娇惯儿子,从小教育儿子生活要节俭。约翰?洛克菲勒从父亲手里接过家产以后,继承了父亲重视节俭、严格教育子女的家规。约翰有五子一女,在入学以前,约翰从不给孩子零用钱,孩子上学以后,才给他们少量的零用钱。发给的零用钱根据年龄而变化,7-8岁时,每周3角,11-12岁时,每周1元,13岁以上…… 我们从名人富豪者身上,难道还没有所启发?不是我们贫穷,那么身家亿万富豪的商人,不照样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很多实例叫人举不胜举。不论是名人,还是贫穷人,举家过日子,还是悠着点好——勤俭持家,节约为荣。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