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话说诗与人 |
正文 | 网络里,经常有人‘慕名’而来,特意领教我的诗香,出个对联让我对,给个词牌让我填,这类人,往往都是喜好对联,填词,作赋。他们认为只有古风,古韵,古律,才会散发出诗香。更有甚者认为诗只限于唐诗,诗经,楚辞,就连宋词都不属于诗。听到这些高论我只有望而止步。每每遇上类似的,我都得先问自己:何为诗,诗为何而写? 花开花谢总是诗,诗非诗,字非字,香非香。诗更多的是一种意,不单单限于文字形式。有时候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声低泣,一个转身,一个回眸,便散落成诗。就看你怎么捕获那种无形的诗,提炼成有形的字,再散发出诱人的香。也不是只有古风,古韵,古律文字才有诗香,诗来源自然,心到意到情到,自便香。每个人的心意不同,品出的味道自然不同。在有些公认的经典唐诗里,我不曾含情融入到作者的文字里,不曾用心体会诗中的意象,就不用说嗅到诗香。却在别人一个简单的叹息,一个不经意的回眸里读到了最美的诗,嗅到醉人的诗香。只要有心,有爱,有情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诗。 一言一行皆含情,诗性本就在于随意与自然,有感而发,有情而写。诗是散出来的,流出来的,不是请出来的,更不是比出来的。有时候朋友让我去评价(不是评论欣赏,评价就有好与坏,高与低,优与劣之分。)他的诗歌,我所能做的就是绕道而行,可远观却不可用我的文字亵渎焉。诗是你,你是诗,更在于风景这边独好。读不懂你,我就读不懂你的诗。常言到: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假如我只喜欢白菜,而对萝卜却是过敏的,可偏偏有人让我吃萝卜,这可比我饿肚子还难受。 读别人的文字,其实很费力————要把自己贯通到作者的文字里,融入到作者的思想里,并非容易。有些人读别人的文章,总是喜欢站自己的角度话说是非,指点对错,更有甚者象小学老师给他的学生作文写评语一样,一堆套话,大话:无病呻吟,空洞乏味,言辞堆砌,语言华丽,空中楼阁,等等。一般用这种贬义词去评论别人的文章,大多数是不懂文,在文学圈更不曾有建树:连文字和作者都不尊重,何来成就?最多就认识几个汉字而已。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尊重文字,尊重作者,也等于尊重了自己。写文章多了,就会发现其实就是那些汉字,词语的排列组合,就是那些汉字的堆砌,也难怪有人说写文章是码字。哪个字,哪个词是我们新造的?没有。都是前人留下的,用过的。当别人写出来的文字达到共鸣的时候,我们最多的感受就是‘原来如此’。 一个微笑,在不同的脸上,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一个文字,在不同的笔下,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哭不都代表悲伤,笑不都代表快乐。对作者来说,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都代表他一定的意思,那时的心情。如天上的月,有人看到的是玉盘,有人看到是冰轮,有人想到是故土,有人想到是天涯,有人想到是亲人,有人想到是恋人。立场,处境,思想不一样,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可我们不能说不合我的意思就错了,我没有看见过的就没有,我没有想到就是空洞。 人无完人,谁的文字十全十美?用一种友好的心态去沟通,自己认为不对的可以一一矫正,不好的可以一一指出,我想这样谁都可以接受。不是一句句笼统的大话,套话:话说是非,指点东西。法官宣判罪人都要说犯了法律的几条几款,他们不能说你犯了法,是个罪人,得判几年,这样谁服?看见自己不满意的,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不满意栽赃给作者?我想并不是文不好,而是此时的人不好。垒土成山,积水成海,谁都懂,只是希望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交流,尽其力做到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山比其一山,一海深其一海。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