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刘晏:从夏县县令走向大唐名相
正文

夏县,古称安邑,又名禹都,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都于此而得名。其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华夏民族的历史坐标上。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也许是造物主的厚爱,七山二川一丘陵的摇篮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俊采星驰的禹都儿女,亦走出一位又一位名垂青史的廉吏能臣。刘晏就是一位从夏县县令走向大唐的著名宰相……

历史,像一棵沧桑虬劲的老树,岁月的蛰须从它的血脉、它的枝丫中伸出,茁壮、顽强,盘根错节,绿荫如盖。昨天,从老树上成长为今天;今天,又从老树上成长为明天。这是历史的今天,也是未来的昨天。与我们夏县曾经的父母官刘晏的相遇,像是久别重逢。且让我们从唐朝诗人李颀《送刘四赴夏县》七古,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去感悟那年那季那人的故事:

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

刘侯致身能若此,天骨自然多叹美。

声名播扬二十年,足下长途几千里。

举世皆亲丞相阁,我心独爱伊川水。

脱略势利犹埃尘,啸傲时人而已矣。

新诗数岁即文雄,上书昔召蓬莱宫。

明主拜官麒麟阁,光车骏马看玉童。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

扶南甘蔗甜如蜜,杂以荔枝龙州橘。

赤县繁词满剧曹,白云孤峰晖永日。

朝持手板望飞鸟,暮诵楞伽对空室。

一朝出宰汾河间,明府下车人吏闲。

端坐讼庭更无事,开门咫尺巫咸山。

男耕女织蒙惠化,麦熟雉鸣长秋稼。

明年九府议功时,五辟三征当在兹。

闻道桐乡有遗老,邑中还欲置生祠。

天地改换,沧海桑田,当一切成为过去时,在故去时间里落满灰尘的,似乎总有那么一些让人叹惋的美感。花开两朵,各表一支:李颀(690-751),唐代诗人,才情颇高,获誉于世。其籍贯赵郡(今河北赵县),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少时家富,后倾财破产,隐居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南),苦读十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新乡县尉,多年无升,晚年隐居,炼丹修道。其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交游广泛,来往洛阳长安之间,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关系颇密。其涉猎较广,擅长五、七言歌行体,尤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为后人推崇。代表作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等。

刘晏(715—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出身普通官僚地主家庭。曾祖刘郁为弘文馆学士,祖父刘恭为县令,父刘知晦为县丞(次於县令);其兄弟四人,排行第四,故称“刘四”。少年时期天资聪慧、名噪当时。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唐玄宗封禅泰山途经曹州一带时,年仅十岁的刘晏向玄宗上《东封书》,玄宗读后大家大加赞赏,遂命宰相张说试其才能。张试后大为称奇,对玄宗说:“国瑞也。”当即被授予秘书省正字,号称“神童”。秘书省正字是负责校勘朝廷藏书的官,刘晏利用这一条件,饱读诗书,增长知识,为以后治理国家打下了良好基础。宋王应麟《三字经》将其树为榜样: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10岁时刘晏学会了骑马,常身着红衣,策马疾驰。一日,他骑马过桥,马惊,冲撞了当朝相国李林甫的仪仗。李林甫听下人说,此少年乃远近闻名的“奇才”,便想在众人面前挫挫刘晏的锐气,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学,遂张口道:“红孩儿骑马过桥。”刘晏随即对曰:“赤帝子斩蛇当道。”

李林甫见刘晏出语不凡,就想拉拢他,于是将其带入相府,说要考考刘晏的才学。刘晏对李林甫欺君罔上、结党弄权、陷害忠良的劣迹早有所闻,遂决定见机行事。来到相府,李林甫说:“入阁饮茶,连步可登麒麟阁。”话音刚落,刘晏答曰:“临池染翰,何年得到凤凰池。”对句工整,气势非凡。

李林甫见难不倒刘晏,思量许久,看着厅堂上一幅丹青又说:“中堂上一幅古画,龙不吟,虎不啸,花不芬芳,猿不跳,暗笑蓬头刘海。”刘晏略一思索,看见桌岸上有半局残棋,遂对曰:“凉亭下半局残棋,马无主,车无轮,卒无兵营,炮无声,闷攻束手将军。”

李林甫见未曾占着上风,有些气恼又说:“两猿伐木盘石山,小猢狲也敢对锯(句)?”刘晏冷笑道:“匹马陷足淤泥河,老畜牲怎样出蹄(题)!”

李林甫听到如此不逊言辞便企图以权势相挟,他傲慢地说:“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刘晏微笑道:“斩白蛇,入咸阳,高祖氏刘。”李林甫听罢,知刘晏才华出众,日后飞黄腾达,只好草草收场。

《旧唐书·列传·卷七十三》载:“年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累授夏县令,有能名。” 刘晏在赴任夏县前,曾三度任洛阳尉。李颀与其堪为至交了。还有一首《送刘四》如下:

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

九岁能属文,谒帝游明光。

奉诏赤墀下,拜为童子郎。

尔来屡迁易,三度尉洛阳。

洛阳十二门,官寺郁相望。

青槐罗四面,渌水贯中央。

听讼破秋毫,应物利干将。

辞满如脱屣,立言无否臧。

岁暮风雪暗,秦中川路长。

行人饮腊酒,立马带晨霜。

生事岂须问,故园寒草荒。

从今署右职,莫笑在农桑。

唐代是送别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根据送别因由不同,送别诗可以分成数种。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赠别 》中精炼地概括各种送别诗的做法:“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 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或诉己穷居而望其荐拔。” 蒋寅将唐代郎士元的送行诗归并为八个基本要素:送别时地;惜别情状;别后相思;前途景物;行人此行事由及目的地;节令风物;设想行人抵达目的地的情形;赞扬行人家世功业。这个归纳在唐代送人赴任诗中有较强的普遍性。

刘晏正是这离别的亲历者,也是这光阴的书写者。 在刘晏即将赴任夏县之时,辞官隐居的李颀,作为长者亦好友写下《送刘四赴夏县》这首诗,不仅具备了上述八个基本要素,更表达友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及彼此良好的祝愿。表面看来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情景交融,内蕴深厚,情谊无限。

大唐天宝七年(748年)深秋,秋风吹涑水,落叶满古都。一场百年不遇的蝗灾,使丰收在望的庄稼顷刻间毁之于一旦。田野里一片凋敝,所有这一切,预示着大唐帝国兴盛的时代去而不复返,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只是大唐帝国的昔日象征。

夏县高大的城门洞,三三两两进出的人流中,走出一老两少三个人:老者五十开外,带着一幅老花镜,着一身浅灰色长袍,一付老学究的模样;中年人三十开外,头带一顶浅色礼帽,着一身浅色长袍,外套一件深色马卦,一付商人打扮,眼神中流露出急切与焦虑;跟在后面的是一个小青年,上身穿一件深色短卦,下着浅色长裤,肩上背着一个搭袋,一看就知道是个随从。三人中的中年人可不是等闲之辈,他就是被唐玄宗外放到夏县任县令的刘晏。风华正茂的刘晏,用晋文公发愤图强的故事、大禹凿山治水的精神、虞舜勤政爱民的事迹,还有前朝开创的盛世,勉励自己要当一个好的父母官。刚到任,他也不忙于处理政务,稍作安顿,便乔装成商人下乡巡察民情来了……

正在这时,从巫咸山下(今瑶台山)传来一阵歌声:胥吏催赋呼声疾,农家粮缸已见底。谁怜我等庄稼汉,何时才能不寒饥。寻声望去,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个放牛郎,旁边有一条黄牛正在山坡上啃着青草。而就在此时,旁边的山林里也传来了一阵歌声:樵夫砍柴已不烧,送到长街与人交。换来升米半尺帛,一家老小难温饱……

刘晏微服私访,每到一地,孜孜以求地访问,不耻下问地考证,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忧心忡忡,以及惴惴不安。他了解到底层民众的生活、土地兼并以及“逃户”等诸多社会矛盾。于是将自己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让百姓过得更幸福、如何让国家变得更富强这两件事情上,大力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廉洁奉公,兴利除弊,为夏县百姓描绘了一幅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由于为政宽厚,虽未曾督责赋税,却输无逋期,所至有惠利可纪,民皆刻石以传。正如李颀诗中所预言,实现了县域政治清明、民生安康:“一朝出宰汾河间,明府下车人吏闲。端坐讼庭更无事,开门咫尺巫咸山。男耕女织蒙惠化,麦熟雉鸣长秋稼。明年九府议功时,五辟三征当在兹。闻道桐乡有遗老,邑中还欲置生祠。”

神童从夏县起家,从儒雅俊秀的一代奇才,到傲然风骨的改革闯将,也为他命运的转折埋下伏笔。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带着从一个伟大时代拔地而起的力量,驾驶着大唐王朝这艘巨轮远航。天宝十三年(754年)刘晏结束外放生涯,回京任职,一路从县令做到侍御史(监察部处级官员),再升州刺史(地级一把手),京兆尹(京师一把手),四十九岁升为宰相,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被誉为“大唐财相”。唐玄宗所犯错误还是来了,一错之下,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得那个歌舞升平的大唐,变成了哀鸿遍野的人间修罗。京城长安米价飙升到每斗千文,是战前的五十倍。百姓无米下锅,“官厨无兼时之积,禁军乏食”,甚至连皇宫也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可怜程度,急得唐代宗坐立不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漕运上,从江南调粮来以解燃眉之急。

刘晏受命于危难之秋,安史之乱后便掌管转运、盐铁、铸钱、常平、租庸等多种国之命脉。二十多年间,他力挽狂澜,锐意改革,制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财政和经济政策,“通拥滞,任才能,富其国而不劳于民,俭于家而利于众”,其“民不加赋,而国丰饶”,成功扭转了唐朝的经济财政危机。史学家将其与春秋之管仲、战国之商鞅、西汉之桑弘羊、宋朝之王安石、明朝之张居正合称为“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俱也。就是这样一位中兴之臣,却因建中元年,与刘晏有隙的杨炎,利用庾准制造假证据诬陷刘晏造反,唐德宗信以为真,下令处死刘晏。当一队官兵抓捕刘晏时,想必他是为了一位儒者的尊严而舍生取义吧,不然,也不会毅然决然地,自刎而死,享年六十五岁,留下的是生命的句号,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外戚集团专权,以及皇亲国戚、官僚之间的政治斗争与利益冲突,直接导致皇权懦弱、社会两极分化,大唐也自此演变为自我安慰、自我逃避、自取灭亡而衰落下去,也正印证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忠臣末路,含冤而死,历史发出沉重的叹息!当朝廷在抄他家的时候,发现这位掌管一国财政的大臣,全部家财“唯杂书两乘,米麦数斛”而已,令人肃然起敬。正如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诗中所言:

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

刘侯致身能若此,天骨自然多叹美!

大道低徊,风骨可见。以天地与历史为背景,我与刘晏仅隔着千年的时光,也只是人间暂别而已。恍惚,所有的景象似是一种穿越。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依然在夏都大地等君归来兮!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4: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