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听钥匙声响 |
正文 | “爸爸,雨下得很大,我给你送伞来了。” “哦?谢谢儿子,你真勇敢!我们这就回家。” 上一年级的7岁的儿子又干了一件“伟大”的第一次!在2012年春天的第一场骤雨里,两个月多前刚能够独自乘公交的他,居然从家里把伞送到办公室,“接”我回家。 我惊喜、温暖、感动、欣慰包裹在一起。看着儿子一脸兴奋,一路萦绕在我脑际的是我们父子之间的这份期待:我期待儿子健康茁壮成长,儿子期待我早点回家。 我期待儿子健康茁壮成长,源自对他本应该健康、快乐的童年的一份歉疚。 这些年,儿子多病、孱弱的身体始终绷着我们两口子的神经。4岁之前,儿子上医院的次数是“只隔天天,不隔星期”,病历本一大摞,药费收据叠在一起足有5厘米多。那时我们还在郊区乡镇学校工作,随着儿子看病的“药底子”逐渐提高,只有到市区医院才有疗效,一家三口是经常在30多公里的路上往返。4岁之后,儿子看病的次数虽少,但庆幸之余依然隐隐作痛。 同时,在儿子快速成长、需要我的时候,我们父子之间的嬉闹却常常成为“奢侈品”。他1岁起,我熬更守夜、尽心竭力地创办校刊《黄桷树》,组织策划、文字录入、编辑排版、印刷发行一手把关,把刊物看成了又一个“宝”。他4岁时,我又上挂到局里,参加轰轰烈烈地迎省教育督导评估、“两基”迎国检工作,“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让我们经常不打照面。隐约中,我感到我们之间产生了一条疏远的“鸿沟”,他对我只有敬畏、少了许多亲昵。幸好儿子有一位温柔细腻、丰富深沉、勤勉朴实的妈妈,时时精心填平我们之间的这条“鸿沟”,并让这些点滴化作生活飞溅的浪花。 迎检后,稍稍歇下来。每天早晨我陪伴儿子上学;下午放学,他先来办公室做作业,然后与妻子一道先行回家。下班后,我又尽量找些乐子接近儿子。有空闲的节假日,我们仨人就把诸多共同的记忆洒在骑游、野炊、暴走和逛乐园的路上。 儿子为期待我,真还练就了一番“听”钥匙声响的功夫。 我们一家三口住进这套下有商户位于三楼的二手房快三年了。忘了从哪天开始,晚于回家的我正取钥匙开房门,房门应时打开,调皮的儿子已经蹦蹦跳跳、满心欢喜地迎我回来。 为了“探秘”和“较量”,在单元楼下,我还尽量把取钥匙、开报箱、取晚报、锁报箱、开单元门、上二楼、开房门的习惯时间缩短,儿子居然也能在做作业、玩玩具、乃至上厕所时“一心二用”,把握好这短短的一两分钟,甚至还能“逮”住我的蹑手蹑脚。 我知道,下午6:00开始,儿子不仅是在用耳朵听我特有的钥匙声响起,更是用心在营造一份父子间的欢愉。 “咳、咳、咳———” “爸回来了!”当年,每每夜幕降临,我们小兄弟俩再熟悉、再期待不过的声响。只因那是患有哮喘病的父亲大老远就开始的“回家信号”。 “客(咳)人回来了。”在母亲眼里,她对忙于村委会琐务的父亲又是另一番叨念和期待。 是啊,儿子、妻子于我的期待,就如同当年我们母子对父亲的期待。 时空变了,但家人间的情怀亘古不变。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