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令人感动的“梦想” |
正文 | ——题记:谨以此献给天下所有负责任的爸爸们 中午等人,随意翻了一本今年的《读者》浏览,当看到了萧东兮写的《为了梦想,含泪活着》一文时,一下子吸引住了。文中的主人翁丁尚彪为了孩子和家庭,忍辱负重,在日本奋斗十五年的故事。 1989年6月,日本北海道阿寒镇,一群中国学生在夜色掩护下“大逃亡”,其中就有时年35岁的丁尚彪。早年因为“文革”从上海下乡到安徽全国最穷困的五河乡,每天干苦活十几个小时,就是在那种忍饥挨饿、令人痛苦绝望的日子里,他邂逅了妻子陈忻星,也是上海知青。他到日本本想重拾读书的梦,重新开辟自己人生的新起点,不惜举债4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忍痛将妻女留在上海。不想边读书、边打工还债的打算彻底破灭了,只好“逃亡”。 丁尚彪逃到东京,一呆就是8年,签证很快过期,他沦为在日非法滞留人员。在东京打工还债的这几年,他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新目标:努力赚钱,将来把女儿送去国外一流大学深造—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求学梦,寄托到女儿的身上。他在东京的蜗居不足十平方米,洗澡、如厕、睡觉都在里面。洗澡必须在他特制的塑料袋里站着洗。“刚跑来的时侯,家里人想不通,总猜测我在这里是不是有了其他女人。其实我就是想为女儿拼命赚些钱”他这样表白。望着墙上的女儿照片,他哽咽了,离开上海时,女儿上四年级,而现在(1997)她已在毕业班里做着高考前的最后冲刺。很快,女儿收到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录取通知书。 这么多年来陈忻星和女儿住在上海70多年前所建的老房子,用的是狭小的厨房,晚饭后,女儿在角落的书桌边做功课,而她则在一边读报,两人共睡一张床。为了储备留学费用,母女俩相依为命,过着简单生活。女儿在上海最后一夜,她们并排坐在沙发上,相顾无言。陈忻星最后叮宁道:“以后你要自己一人去闯,我们都老了”。。。。。 利用在东京转机的24小时,相隔8年的父女见面了,她表现的很开心,为的是不让爸爸难过。之后,十八岁的女儿丁啉独自到纽约求学,而父亲继续留在东京打拼,扫地、洗碗,一周工作七天,全年无休。陈忻星连续申请5年12次签证到美国看女儿,终于批到了。她利用在东京转机的72小时,用同样的方式在同样的地点与阔别13年的丈夫见面了,他们旅游、拍照、赏樱花、吃宵夜,一同烧香祈福。 2004年6月,丁尚彪决定回国了。临走,他特意再去一趟阿寒镇,15年前的这个季节,他的日本之旅就从这里开始,而且是以挫折的形式开始的。当看到已经废弃的教学楼、堆在墙角的课本,他不禁有些悲伤“虽然当时的债务很沉重,但经过了15年,还是亏了这个地方。15年前,我走到这里的时侯想,人生也许是悲哀的,(但现在看来)人生是绝不可以放弃的”。 如今,丁尚彪的女儿已经在美国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她将父母接到了底特律一同生活。20年,曾经天各一方的一家三口,终于团聚到了一起。 为了孩子的明天,多少丁尚彪付出了青春,牺牲了家庭幸福生活,为着一个共同目标,默默的默默的付出,他们的事迹虽然平凡,却感人至深。想想自己,是不是有点自私和狭隘?我同样是一个有毅力、能吃苦、有抱负的真正汉子,在过去,一桩桩成功事例反复证明了我的优秀和坚韧,是呀,丢掉那些不切实际幻想回到现实来,忍住人生的痛苦,想着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实实在在的努力给儿子做示范,按照已经定下的人生目标奋进,以后他一定会为有这样一位肯为他牺牲一切的父亲自豪的!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