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江南行?千年兰亭
正文

江南行?千年兰亭

庞青松

在浙江绍兴城的西南郊会嵇山系兰渚山下有一个令无数人向往的去处,那便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的地方——兰亭。何谓兰亭,据说,一为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二为汉代时于此建有驿亭,故曰兰亭。

未进兰亭先已醉,扑鼻而来的是一缕缕竹香与花香融在一起的香味,至此我方明白,清凉无汗的竹子不光是有节,它的确还有特殊的香味。随之眼前出现一片片翠色可掬的竹林,几株弯弯的柳树,清浅的流水曲曲而去,当面立着兰亭楼牌,楼牌是蓝底黑字,色调高雅,两侧有对联云:文人天趣清如水,贤者风期静若兰。

越往里走,竹林愈密,竹子越高,古木越茂,哗哗的溪流声如鸣佩玉,前面传来一阵阵欢叫声,偱声望去,眼前便是兰亭四绝之一 ——鹅池,一群雪白的鹅正在一口池塘中划动鹅掌,红红的鹅掌,嘎嘎的叫声让人想起那首诗来,有人望着池中的鹅高声吟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原来,传说书圣王羲之非常喜欢鹅,并从鹅划水而行的姿态中悟得了书写的方法,所以,在兰亭的园中便有了这个特有活力的鹅池。

转过鹅池再向前,耳旁响起悠扬的竹笛声,茂林修竹之间出现了另一幅动人画面,兰亭第二绝——曲水流觞。弯弯曲曲的流水从竹林深处流过来,流水虽然不太深,但却微微有波浪,真叫尺水兴波呢,几只古色古韵的酒杯盛着半杯水,缓缓地从上游飘来,几个游客争着要去捞酒杯喝水,这时,旁边走过几位素装少女,她们轻笑着,用小竹网把酒杯捞上来递给游人,喝着杯中水的人显出津津有味的样子,表示自己很有收获,体验了一番当年王羲之及众友人的雅兴……流水的岸上立有一块两尺多高的木化石,上有四个行书字:曲水流觞。面对此情此景,我们的思绪被带回一千六百多年前那个逸兴飞扬的时刻,那时,王羲之和四十多名文化名人齐聚这片竹林下,仰观万物,俯察人生,呤诗作赋,其乐融融,其韵绵长,王羲之的序文不但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文章也旷达洒脱,逸趣无穷……

曲水流觞的对面是兰亭第三绝——兰亭碑。眼前是一座亭楼,内立一块一丈多高一尺多厚的石碑,石碑很光滑,上有两个特别苍劲的阳文字——兰亭,准确地说,是两个残缺的字,“兰”的下半部,“亭”的上半部基本上看不见了,打听其原因,却是几分忿怒几分喜,据说,上个世纪文革时,一群要破四旧的红卫兵冲到这里,他们把兰亭碑推倒,抬起来扔到水池中,碑没破,但还是把兰亭二字撞碎了,现存的笔画是当地人从池水中捞起来又粘上去的,不知这个说法是否准确?喜的是,“兰亭”二字总算部分保存下来,余下部分仍然很美,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一样,人们以各自的想象去修补丰富着这两个大字。

走过兰亭碑,前面出现了兰亭第四绝——御碑亭。这可是绝到极处了,碑的正面是特别崇拜王羲之书法的清朝康熙大帝题写的《兰亭集序》全文,字体大气,流畅,背面是康熙之孙乾隆题写的诗一首,诗云:“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胜名……”

祖孙二代皇帝于同一块碑上题文,够绝吧?当然是绝妙之极了……

不过,有人要问,当年,这块碑怎么没被红卫兵砸碎?据说,那群红红的小兵因砸兰亭碑砸累了,当天走了准备第二天再去砸,于是御碑亭的命运出现了专机,当地有个人在目睹了红卫兵的破坏行为后,当天晚上,他趁人不注意,用白石灰在碑的两面涂上,然后,正反两面写上当时流行的语录,这一招真灵,第二天,红卫兵们一看碑上的字便没敢动这块碑了。至今,那些碑文中还隐约可见白色的石灰痕迹。

过了御碑亭,几棵大树下立着十口水缸,中间也有一块石碑,上题有一个黑色的“太”字,围绕这个字的故事也颇有趣,说王羲之教儿子习字时,要求他要写完十缸水,儿子很聪明,也有些骄傲,还只写完了三缸水便得意地写了一个“大”字让父亲看,王羲之觉得儿子的字在结构上不够协调,于是在“大”字下面添了一“、”,要儿子拿着这个字去让母亲评点一下,儿子依言而行,哪知母亲的评论是:惟有这一点得羲之真传……从此,儿子再也不敢得意了,苦练完十缸水,终继父业,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再向前走是羲之茶亭,一片湖水明如镜,对面是会稽山余脉,山上浓荫覆盖……山脚下,一股泉水飞珠濺玉而来……

就要走出兰亭园时,又一间亭子出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这便是兰亭得名原由之一的古官驿所在之地,门有对联云:风静带兰气,日长娱竹荫。一只小兔子正从亭边跑过……

回首看兰亭,它在这里站立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了,如王羲之的书法一样叫人景仰,它永远清雅如兰,且香泽万代……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5: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