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为什么“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
正文 | 转眼间,年后已经五六天了。在我走亲访友之余,常会听到这样一句感慨: “这年过的啊,是真没什么意思。” 是啊,类似的体会,我也有。地方依旧是那里,人们依旧是那些,就连春晚,也是差不多的。火药飘香,始终不变,万家灯火,辉煌如初。 然而,过年的感觉,却不似从前了。 很多时候,我都在琢磨这个问题: 为什么,越到这会儿,“年味儿”就越来越淡了呢? 很多人喜欢说,“不是因为......,而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其实是有些故作深沉了。 带着这个疑惑,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过一番梳理与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经济发展,产生了新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 殷商时期,在年头岁尾,人们要进行祭神祭祖的活动,春节就起源于此。它是典型的农耕时代的产物,其后衍生出的各类民俗,承载了浓厚的农耕文明。 譬如,供奉先人牌位,就是宗法观念的延续。 而不管是辞灶,还是请神、送神,都得放炮仗,这带有宗教祭祀文化的色彩,使之具备了某种神秘与肃穆的气息。 同样的,人们惯行的过年方式,不管是消费也好,娱乐也罢,都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特征。 可是,在当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并行不悖,也实现了升级改造。 反观春节,长久以来,一直延续着传统的过法:串门、拉呱、叙旧,或是待在家里,看乏善可陈的春晚。 然而,移动通讯技术的飞跃,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该说的话,一早就说完了,这时候,还能说些什么呢? 只剩下些客套与絮叨了。 对于青少年而言,拿着ipad,跟小伙伴一块“吃把鸡”、来盘王者荣耀,不比放二踢脚更有意思么? 噼里啪啦的声响,有时只觉得吵闹而已。 2、替代性节日的兴起,降低了过年应有的仪式感。 以前,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除春节之外,人们少有其他的常规性、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那时候,人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要让渡给农事生产。忙活到头,只剩下最后几日,以供整顿休息。 由此,活动的范围也是有限的,“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即是体现。 而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及新科技的普遍运用,传统节日的时空束缚被打破,人们的闲暇时间大幅增加,且休闲娱乐方式愈加多元。 其次,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打开了传统节日的缺口,也带来了西方文化的横行霸道。 一些洋节日乘势兴起,典型的如万圣节、圣诞节等,这些都掀起了民众的狂欢热潮,给传统节日造成了剧烈冲击。 再加之诸多传统节日习俗,诸多仪式都以祭祀祈福为主,脱离现代人的实际需要,变得不合时宜。 况且,过年的许多传统禁忌,如“正月不理发,理发死舅舅”、“初一不扫地”等,也与现代思想观念大相庭径。 人们也就愈加不愿为其大费周章了,而是去繁从简,一省再省。 过个年而已嘛,费那么些事儿干啥。 由此,春节不再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唯一选择,也就丧失了其地位的权威性,逐步沦为了一种日益消减的文化习惯,存活于世。 3、社会原子化疏远了亲族间的紧密关系。 “社会原子化是指由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联结机制----中间组织的解体或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离、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一般而言 ,社会原子化危机产生于剧烈的社会变迁时期。”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时期,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男耕女织,你侬我侬。 而如今,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崛起,人口流动性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再那么紧密。 同时,单个的自然人成为了生产单位,组成家庭,反而会增加生产成本。高不可攀的房价,即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从前过年是大家族间的团员,五服之内都应到齐。而现在,过年成了祖孙三代人,甚至是父子两代人的“聚餐”。 农耕时代,面对天灾人祸,很多时候,需要共同耕作,这不断强化着亲族间的来往。 如今,个人成了孤立的单位,联系人们的纽带只剩下血亲之情。 而且,随着城市人口的涌入,老一辈人固守农村,亲情这一点,也变得越来越淡漠了。 4.现代社会下,人心的浮躁演化为一种畸形的狂潮。 不得不说,在当下,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了,我们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做一件事了。 别说了解透彻过年繁琐的礼俗了,有太多的人,就连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哪怕不足百页,都难以做到。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讲求一个字,那就是—— “快”! 我们一味地追求速度,效率和捷径,却忘记了,耐心,坚持与等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于是,我们喜欢刷抖音,喜欢追剧,喜欢学猫叫,沉溺于一系列即时的快感。对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却不屑一顾。 想一想,对于那些过年的礼俗,你究竟是嫌弃它们落伍多一些呢,还是麻烦多一些呢? 你真的觉得,“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这些都一点儿意思没有吗? 冯骥才说,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 年味儿的逐渐丧失,某种意义上,也是现代人生命力逐渐萎缩的体现。 说到底,我们假以“无趣”之名,一边抛弃着传统习俗,失去着对祖先的敬畏之心。一边感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这年过得可真没意思啊。 想想看,究竟是过年没意思呢?还是说,你这个人,越来越没意思了。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时潮”,欢迎文友们关注。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