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父女两地书(64)
正文

父女两地书(64)

娴儿:

你关于生病、关于想家、关于思亲的这封信,差点把老爸的眼泪催出来----准确的说是由于办公室有其他同亊在场,我把泪水硬憋回去了!

心中突然想到冰心的这诗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娴儿,无论你生活、生命的路上遇到任何艰难困苦,记住:除了自身的坚强勇敢外,父母永远是你的荷叶,你的荫蔽!永远是你的后盾,你的港湾!

你电话说由于生病,没有什么可写信的内容,在我的点拨启发下,不是也写出了这封感动人心的文字来了?古人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之语,娴儿没有这次病菌的折磨,就没有这么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收获了,对吗?

关于生病与写文,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和精彩的文章,这其中以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季羡林的《病榻杂忆》和柯岩的《癌症≠死亡》等等最典型。在此我要多费点笔墨给娴儿介绍史铁生这个人,一个几十年来坐在轮椅上,经受着病痛折磨的,却在我心中却经常去仰视的精神巨人:

初识史铁生是他写的散文《我与地坛》,那时只是以为他就是失去了双腿的作家,直到读了他的散文集《病隙随笔》才意识到:原来有缺憾的生命同样可以如此的精彩和震撼人心。

2002年,史铁生的散文作品《病隙随笔》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中分量最重的“年度杰出成就奖”。这是他徘徊在病床与轮椅之间花三四年时间写成的,书中包括243则随笔性的文章,记录了他在病中的历程与思索,对“成长”、“疾病”、“爱情”、“金钱”、“道义”等个体生命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了一一解答。在颁奖词中,主持人称:“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病隙随笔》是2002年中国文坛最为重要的收获,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惊醒和关怀。”

对史铁生而言,《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因为他深深明白,生命让自己写作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故而不论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尽力挤出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心灵,然后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可以说,凡是个体生命必须正视的问题和必须开解的难题,史铁生都没有回避与躲闪,而是调动了生命的全部激情与智慧给予解答,从而让人们产生了心灵的强烈共鸣。

在他看来,命运是一出“人间戏剧”各种角色中的一个,我们不可以随意调换角色,但可以改变角色的命运,可以让这原本是悲剧的角色充满了色彩,让原本注定是灰色和脆弱的客观世界在驰骋飞扬的主观世界里更加地夺目和坚不可摧。----无论命运多么地不济与坎坷,都可以依旧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即使病痛缠身,却仍对生活抱着十分的希望。----这就是史铁生的文字关照我们生命的精髓所在!

比如“生病”,他是这样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一种职业叫生病的话,那么史铁生就是这一职业最好的代表者。就如他在《病隙随笔》中调侃的一样,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象都相中我这身体的一处乐园。”但他从来不畏惧这些病痛,相反他把生病当成了一种生活体验,只有生病了我们才能一步步懂得满足。“所以每次不争气地沾染上各种小病时,我总会想起世界上还有那样一个豁达乐观到把生病当作体验的人,在繁忙和重压下的现实生活之外,生病未尝不是一种让我们沉静下来思考一下生命、审视一下灵魂深处那些最纯净质朴因子的好方式"。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说:“《病隙随笔》这本书已经超越了文学界,在思想界、哲学界的影响力也很大,史铁生的文字,使得文学跟生命本体、存在本身完全结合在一起了。”周国平也曾说:“铁生是中国当代唯一可以称作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倘若没有铁生,中国当代文学将是另一种面貌,会有重大缺陷。在这个灵魂缺席的时代,我们有铁生,我们真幸运"

读史铁生,我会经常发现我们原来活的如此的世俗。我们惧怕死亡,我们更惧怕失去我们现有的权利、金钱和一切象征着荣耀的东西。我们有健全的双腿,但不过是登在山颠眺望人世,而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却让思绪飞扬,行在空中俯视人世,他追问的不是尘世个体对个体人的追问,而是人对人整体生存价值的追问。虽然命运对他很不公正,可他却依然带着胜利者的笑容向世界宣称:我是强者。----他的生命真是太健康了。健康的生命,第一元气充沛,富有活力,单纯,开朗,第二善于同感,富有同情心,平等,善良。史铁生就是这样,身体的疾患没有给他的生命带来一丝悲苦和阴郁,这样的一个生命,岂不正因为身体的疾患而更证明了它的超级健康?

因此,2001年,史铁生与美国田径名将刘易斯的见面令世人关注,(史铁生十三年前曾托人把他的三卷文集带到美国送给美国田径名将刘易斯,并表达了想要见到他的愿望。这位久经沙场的黑人运动员为有一个大洋彼岸的知音而大为感动,刘易斯表示,一定要和这位中国作家见面,当面向他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多年来,为了促成他们二人的会面,身边许多朋友一直在暗地里穿针引线,直到2001年,刘易斯来北京参加体育产业研讨会,才有了让他们二位见面的机会。)据报道:"史铁生和刘易斯碰面时,非常激动,他自己摇着轮椅迎了上去,刘易斯也迎了上来,并俯下身去和史铁生握手。他说:‘能见到你非常好,我很高兴。’史铁生也说:‘1997年我去美国,特意到洛杉矶的体育场去看过,没有见到你,没想到能在北京见到你。’"----这是一次等待了13年的相聚,当它到来的时候,真是让我感动不已!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史铁生生前那么想见刘易斯,后来再次翻看史铁生在1988年写的散文《我的梦想》时,突然顿悟。史铁生说:“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我希望二者兼得。但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赐,后者却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获取。”

娴儿,史铁生无论是他的人还是他的作品,都是中国当代思想史,精神史,文学史上独特的高峰,他说他的业余是写作,但他奉献给世人的是一个作家一个哲人----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思想精髓和只争向上的精神,他是中国的《老人与海》,是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的《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病隙碎笔》件件是精品,你得抽时间好好读读。

关于病与文章,柯岩的故事娴儿也应知晓,----她是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妻子。贺敬之曾说:“是一场大病将柯岩送到我身边。”

据介绍:1951年初,贺敬之到河北省大名县乡下采风,没多久他感到身体不适,县里大夫诊断为肺结核,贺敬之被火速送回北京,住进当时专治结核病的北京红十字医院。为防止传染,医院一般不允许外人探视,没想到柯岩很快来到了他的病床前。担心柯岩被传染,贺敬之要求她别再来,但柯岩却笑着说:“越害怕才越会被传染呢。”这句话令病中的贺敬之内心瞬间被震动。1953年10月,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柯岩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十多年尿血史,腰椎骨严重错位,她只能躺着看书,坐在床上用个画夹子垫着写作。获七个大奖、被称作当代中国“教育诗”的《寻找回来的世界。》,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柯岩被誉为“20世纪全能式的作家”。当年,中学语文教材中一首深情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让无数人热泪盈眶,让无数人荡气回肠,叩响了神州亿万人民的心扉,也让人们记住了“柯岩”这个名字。

啊哈,利用生病这一话题,我与娴儿分享了以上文字,希望对娴儿有所启示。其实,生病与文学,就如爱情与文学一样,是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相信娴儿会用心去归纳和感悟的。最后祝娴儿身体健康,少生病,多写文!

爱你的爸爸

2012年4月7日下午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