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峰市古地名揽胜8河头城 |
正文 | 峰市古地名揽胜8 河头城 河头城位于汀江流向由西南转为东南的东岸前端,与河头墟隔江相望,因地势平坦,故原名“河头坪”。又因三面临水,仅西边有渡口可通两岸,“正为杭、永两县门户,使此处有兵防守,则寇贼必不敢入。”(见康熙版《永定县志?兵制志》)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故又称“河头隘”。 万历四年(1576),汀江兵备尹校令通判潘侃等在溪南四图河头坪督筑河头城。城周487丈,高1.8丈,开东、西、南三个城门,北为水门。城中建府、县、所公馆3座,民房24所,茅店35间,城外兵房40间,校场在河背夫子山,前面即为署衙。 河头城设通判一员,百户一员,掌管峰市地区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兼及硿头兴化司的职能。所以,河头城是当时峰市地区的行政军事中心。 河头城的隶属曾多次发生变化。明成化十四年(1478),上杭县析出五里一十九图设立永定县,河头隘为溪南里第四图,在划归永定之列。至万历四年(1576),河头城复归上杭县管辖。民国十五年(1926),峰市改为“特种区”,河头城又不隶于上杭。民国二十九年(1940),特种区撤销,河头城又随之拨归永定。 雍正十二年(1734),上杭县县丞署公馆暂设于河头城。十三年(1735),县丞署从河头城移驻峰市。从此,河头城失去了行政军事中心的地位。乾隆十八年(1754),河头城公馆被用来办义学,后来都当作双峰书院、双峰高小、南强初中、河头小学的办学场所。 解放后,河头城改为河头村。1998年,为援建“棉电”,全村移民安置在汀江下游10里的鸭妈坑,村名为“峰市镇河头村”。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