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奇神井冈山 |
正文 | 说井冈山神奇是因为神奇的毛泽东。当我们还没有到达井冈山,就已经被那些神奇的故事所感动----说1993年底,在韶山举行的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那一日,毛主席铜像从南京启运,车队经过井冈山时已是傍晚,10辆车却突然同时熄了火,怎么也发动不着,司机非常着急,大家就想也许老人家是故地情难忘吧,想看看自己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便决定住下明日再行。第二天, 10辆车竟然很顺利地发动着了,一路顺风到达韶山……还有比这更神的呢!于是,我们的井冈山之旅便充满了那些神奇的诱惑。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雄伟高大,地形极为复杂。大部分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主峰五指峰海拔1586米,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印刷的图案就是这座山峰。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因为它是第一个我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星星之火就是在井冈山点燃,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胜利。这里曾经养育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据资料介绍,经历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共和国元帅有5名、大将3名、上将15名、中将21名、少将12名。有一首每每唱起都让人心潮澎湃的歌: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 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从无到有靠谁人? 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井冈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厚重,民风纯朴。唐宋时期由山东、河南等地迁徙此地的北方人,称之为“土籍”;明清时期由广东、福建等地迁徙此地居住的,称之为“客籍”。客家人在井冈山落脚生根,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客家文化及民族习惯的民俗语系。其独特的客家建筑多为因山就势、依山傍水,亭阁式楼宇,白墙青瓦、飞檐翘角,非常漂亮。传说井冈山的来历就是因为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四面环山,好像住在井里,还有一条江水从屋前流过,于是他们就称此地为“井江山”。他们家乡方言中“江”与“冈”发音相同,外地人都以为这里叫井冈山。井冈山的“井”字在读音上也有来历,那就是“枧”字,本地人读这几个字口音也是一样的。枧与过去引山泉种田有关,山民以剖开的青竹或凿空的大木导引山中汩汩流出的溪流,跨越沟渠河谷,本地把竹木引水处叫枧,这类似于渡槽,引水灌田,良田布于山坡山谷。枧在山里很重要,久而久之则以枧名村名地,枧边,杨枧,大枧常见于本地山溪水流之处。杨万里有诗:“溪面只消横一枧,水从空里过如飞。”井冈山,井江村,大小五井,追其源流,“井”与“枧”相关,名字来源于先民对山林的开发,布枧得溪流,山民安居乐业。井冈山得名其实跟山民农耕习俗分不开的,“枧”在本地与“井”同,文人笔下“井”又与“景”同,从乡间野老之口到文字记载,历史演变,妙趣横生,没有人理会其中最通俗平常的东西,山名原来与采茶种田有关。 《庄子》说:“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井冈山在干越之南,又为吴楚相交之地,旧说洣水发源处吴楚雄关古城遗址曾出土过吴越古剑和箭镞。干越之剑为至高无上的重宝,以之来比喻井冈山是最恰当不过了。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率工农红军来到湘赣边界山林开始武装割据,建立工农政权。在艰难困苦中发现了它,千古长剑在手,直指长沙、南昌、武汉,回首定夺赣南、福建,之后出师西北长征,井冈山便成了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 1928年8月,赣湘两省4个团的敌军乘红军主力不在攻打井冈山。当时山上红军只有不足两个连的兵力苦守黄洋界,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还有的一门迫击炮和三发炮弹,可惜前两发都是哑炮,就在这关键时刻,奇迹出现了----第三发炮弹发出后不仅响了,而且正中敌人指挥部。刹时间,黄洋界上欢呼声、号角声、锣鼓声连成一片。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势吓坏了,竟误以为主力红军杀上山来,于是连滚带爬收兵下山。20多天后,毛泽东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回到井冈山,兴奋地当夜写下了著名的诗句《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在井冈山所见所闻,处处都充满神奇----在大井毛泽东旧居后有两棵大树,一棵红豆杉,一棵柞树。它们象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树皮结着老疤,挂满苍苔,论年龄都在百岁以上,枝叶极为茂盛。特别是红豆杉,针叶铺展着,象是凤尾,疏疏落落的,别有一种潇洒的风情。据说,在战火硝烟中,这两棵树曾经被国民党烧得半枯,然而它们并未死去,活得虽有些憔悴辛苦,可总硬挺着不肯低头。解放了,两棵树抽出新枝长出新芽,一天比一天茂盛起来,像两个年轻的壮汉,肩膀抱着肩膀,好不威风神气。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故地重游,这两棵树仿佛事先得到通知,那柞树破天荒地开出满枝纷纷扬扬的如雪似银的小白花,开得异常热烈,仿佛也在激动地表达热切的心情,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共和国的缔造者。1966年9月,红卫兵大串联来到井冈山,红卫兵们把自己的红袖标一个个挂在树枝上,远远看去就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焰。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千山隶立、万木垂首,两棵树也像掉眼泪一样,拼命落叶子。此时又正是“四人帮”横行于世,最为猖獗的时候,它们显现出一片残败的景象,几欲枯竭。当“四人帮”被粉碎以后,它们便又生机重现,郁郁葱葱…… 井冈山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沿山路盘旋而上,山高路窄,弯多坡陡,穿行在群山之间,看流云涌动,听溪流潺潺,观瀑布飞流直下,你不得不叹服其壮丽多姿。其中以十里杜鹃花著称的杜鹃山,也是井冈山的一景,那里一座座奇异山峰,一道道峭壁峡谷,一片片苍绿松林,展现出“十里杜鹃十里松,十里苍松十里鹃”的独特魅力。也是当年军事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一,文革时期那部著名的样板戏《杜鹃山》讲述的就是那里曾经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片段。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 毛泽东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诗句里,将自己“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的感慨之情表露于井冈山险峻而秀美的山水之间。也向我们表明一个朴素平常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们怀着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心,游览井冈山的山山水水,参观革命旧址遗迹,在红米饭里咀嚼历史,在南瓜汤里回味斗争。有意思的是,一哥们无意中坐在一块写着“叛徒”的石头上“小憩”被拍了个正着后才恍然大悟。真的很佩服设计者这样的别出心裁,让人们在笑声中领悟到,那份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井冈山精神:那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气概;那是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优良作风;那是为主义而牺牲的奉献精神;那是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精辟论述;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 那是一个时代的革命。 2013年11月30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