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过年话年俗(原创) |
正文 | 过年话年俗 (原创) 文 顾全 过年的习俗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包罗万象,全国各地除极几个少数民族不和我们同过春节外都不尽相同。就拿我们江苏来说,亦有苏南、苏中、苏北不同的年风年俗,虽年的风俗各异,但万变不离同一宗旨要义。民间老百姓们都是围绕这十个大字“拜年、走春、祈福、祭祖、庆贺”而举行了一系列的年风年俗活动 ,其中搭台唱大戏,迎庙会等文化习俗也早已被今人们融入到年节的文化氛围中,给欢乐的年节增添了许许多多生动活泼的雅俗、雅趣。 如果说到年节是怎么来的,如果我再拾这个话题,恐怕就会被有些朋友们要取笑了。但可能还有些很年轻的朋友们尚不知道,我国春节距今才只有100年历史。过年起源于我国殷商时代,从殷商到清朝,过年有“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多个说法。直到在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钤为顺应民意,提出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时正值袁世凯称帝,经袁钦定,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今的庆春节就是“从前”的过年了。 新春伊始,男女老幼们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过去过年时的“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的说法和做法早已被中国的富强给淘汰到“爪哇国”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时尚、时尚、还是时尚,时尚的潮男潮女们;时尚的住宅楼群们;时尚的......年前除夕的“贴五红、吃团圆饭、守岁”等年俗,我们就不去说她了。这里单单说说年初一到初七,这七天大年的每一个年日里,我们苏中泰州区域都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一拜大年二走春,三忌吃豆四接灶,五拜财神六带姑,七宜算命早吃糕”。年初一是新春日,在除夕夜长辈是要嘱咐孩童们要晨起,忌睡懒觉的,早早出门拜大年,讨个好彩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门前都照例会烧“头香,燃“斗香”,“斗香”是要从早燃到傍晚的,讲究的人家“斗香”会扎到廿、三十层高,祈愿来年财旺,五谷六畜旺,人旺子孙旺。初一早晨一家人在一起吃喝过早茶、饺子、糕点后就应出门“拜年”了,这“拜年”的礼仪,当然是,哈,你懂的!大年初一这一天,上午到寺庙敬香、上供、祈福的人群也特别多,但这一天忌讳也较多,忌扫地、忌泼水、更忌妇女婆媳们洗衣服,动刀子、动棍呀棒的,宜开大门、放爆炸、迎香客。 年初二是“闹春”的第一天,也是“走春”的第一天。“闹春”意即各种喜庆活动开始活跃于城镇各村的大街小巷,富贵显达门户,有舞龙舞狮子的;有打腰鼓、打莲湘的;有摇旱船、挑花担的;还有扮着“财神”上门“赐福”的。“走春”意即亲戚好友间开始互来互往,结婚 、订婚、贺岁、贺寿都应出席,不可推托。“走春”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内涵是未婚新女婿或“新老”女儿、女婿 要回门拜令尊令堂,岳父丈母娘家 。 年初三,民俗上说是个不太吉利的日子。旧习为“饿鬼”日,人们宜安安稳稳地留守家中,不惹是非,忌吃“豆”。“豆”谐音为“斗”,同音为“偷”。“斗、偷”都是小人作为,是成不了大器的。年初四是灶神下凡的日子,也是三羊开泰的日子。人们除了要在 家迎接灶神到民间奉送、视察烟火外,种田的庄户人家还要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动一动、象征性地劳作一番,“三羊开泰”吗,寄托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阜物丰。 年初五是接驾财神降临人间的日子,在初五这个日子到来的零点零时零刻,人们会抢时间地敬香火,燃放爆竹,争着、抢着接财神,好请财神先光临到自己家中。有关财神的说法很多,最家喻户晓的当数好人赵公明和关羽关二爷。很多人家、店铺及一些商家都在正门中堂下的“条台”上一年到头都时时刻刻供奉着财神菩萨。年初五又有“破五穷”之说,有的地段的人们还会举行赶走“五穷鬼”的祭祀活动,还有的地段的人们家家户户都要祭祖、烧纸钱等等。 年初六是妈妈带女儿,媳妇带姑姑的日子。“六”谐音为“肉”,女儿是娘身上的肉;女儿又是离开了娘身边的肉。肉啊肉,娘想、娘疼自己身上的肉了,所以娘要带女儿回家来,亲亲疼疼自己的“乖乖肉”。到了初七日,就是大年的最后一天了,初七又为“人日”。“人日”之说起源于女娲造人,传说在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女娲娘娘制造了人,于是从此有了人类。“人日”就是人类的诞生日,这一天早晨,人们不仅要燃放鞭炮庆祝,还要吃些年糕、寿桃之类点心、食物,取其高中、高升、健康长寿之意...... 走笔至此,似乎应该要结束本文了。其实还是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俗话又说:“正月里忙过年,二月里忙种田”。过了七天大年,浓浓的年味还没有散去,还要等正月十五闹过了元宵,观过了花灯,看完了所有大戏,人们才恋恋不舍,很不情愿地松开年的缰绳 ,无奈而又满怀豪情地重新再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洪流大潮中,去拼搏、去努力、而我们这样一些劳力者,也不得不再咬咬牙为自己去挣粮食去。 癸巳蛇年:正月初九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