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那些年,那些有味道的日子
正文

文/张弢(清月出岭:)

很快的,2012的新春,在忙碌和疲惫中悄然滑过。顿悟,新的一年也已经翻过一个月了。分分秒秒快得令人触目不及,更是由衷感觉年味儿没了,心劲儿没了,日子过得越来越懒散了。就连初一的拜年风俗,也成了不得不走的没了情感的过场。没味道的日子,倒是让人追忆起那些曾经有味道的日子,或是说,在记忆中回味那些有盼头有目标有情调的充实了心灵的日子。

时光要追溯回二十七、八年前。

那个年代的日子只能用清贫来“修饰”。十来岁的我,不喜肉食。最想往的美食是煎黄花鱼,尤其是爸爸煎的黄花鱼,泛着黄油的亮光,略带一点点糊色,酥软的薄皮下,是令人垂涎的块块松散的嫩白香肉。当然了,我和小五岁的弟弟,也真的只有眼巴巴看着垂涎的份儿了!因为这道菜是爷爷专享的“御菜”!那会儿,物资紧缺,生活都很拮据,鱼、肉、蛋平时都是不敢奢望的,冬季的餐桌上清一色的都是酸菜、萝卜、土豆和大白菜。所以,渴盼能吃到爷爷剩下的一点点鱼肉,是孩童时我们内心满满的幸福(爸爸妈妈是不让爷爷把鱼吃剩下的)!如今,常常满桌珍肴海味,名厨绝烧,也是口乏的没滋没觉。反倒是那端着盘子,抢着用舌尖舔吃鱼沫的情景挥之不却,酸甜的记忆暖柔着日渐麻木的心……

那个年代那个年儿里,我们家最有特色的绝不可少的年味当属妈妈炸的小麻花————-那也是整个胡同的小孩子盼了一年的美食!精白的细面,在妈妈的巧手下,揉搓成嫩黄色的小细条,再那么轻轻一挽,就在泛着油花的锅里,翻滚成或酥脆或松软的金灿灿的漂亮小麻花!而我和弟弟及邻家的小孩,早已是候在锅旁,心急火燎的抢吃着滚烫的麻花,惬意的很!油熏火烤地炸了大半天,妈妈还未及吃上一口,就差我们整条胡同挨家挨户送上一些。孩子们清爽的笑声穿透整条巷子,传递到如今我的心里,甜美的味道覆盖了所有的特色小吃。因为,那香香的感觉是母亲甜蜜的爱,是邻里之间淳朴的情谊……

那会儿的新春,家家户户的日子就算再清苦,也会给小孩子“扯”件新衣穿的。记忆中,很小的时候,我们穿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别人穿小了破了的衣服,妈妈会在夜里踩着隆隆做响的缝纫机,给我和弟弟改成一件“新”衣。后来,生活条件一年比一年好,我们可以在初一清晨,穿上真正的新衣服了!那种新衣在手,企盼三十儿快些过去的焦急状态,今日是再也体会不到了。

现在,每一天,我们都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随时都可以把新衣据为已有。服饰的时尚与俏丽更是那个年代所无法企及的,而对新衣的渴盼与穿着时的兴奋,却是再也寻不见了……

大年三十儿,在孩子们的翘盼中,终于披着双双红对,踏着瑞雪,蹦跳着亮在了眼前。天刚蒙蒙黑,我和一个年龄相仿的玩伴便率领一群小不点,哆哆嗦嗦地挑着多日来擦了又擦的玻璃灯笼,兴奋地聚在胡同口了。灯笼大小不一,也谈不上好看,都是自家长辈用玻璃和铁片做成的简易而笨拙的长方形灯笼。一阵寒风吹过,灯笼中的短小蜡烛就会熄灭,自是破费了不少根火柴棍儿呢!孩子们叽叽喳喳,争先恐后的高举着灯笼,在微弱的烛光下大声诵读对联上的每一个字,比比谁认识的字多,比比谁家的对子写的好。兴致未尽,还不时地钻进这家那家,讨块糖吃。遇到有些文化底蕴的长者,他们还会出些谜语让我们猜。猜对了,不仅多赚了几口糖吃,还多赚了满脸的自豪与得意!那张张满足与幸福的笑脸,定格在那一刻,永恒在那个年代,模糊在如今满街高悬的造诣绝妙、光彩溢目的灯笼里……

爆竹声声送走了旧岁,妙语连连迎来了新颜。初一清晨,饺子的香味还未散尽,成群结伴的邻里老少已是满脸笑意、满腔真诚地穿梭在胡同的家家户户,拜早年,讨好彩头,送祝福,唠几句知心嗑。年年,都有几位祥和的老者,会将崭新的“块八角”钱用红纸包好,赏给我们。那份惊喜和快乐绽放在童年,萦绕在被世俗侵蚀的成年。直到多年后,当老人们已不在,那份情义仍充盈在心里——那个年代,情义不是留在面上,不是建筑在利益上,不会吹散在风雨中。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东头喊一嚷子,西头的就跑来了;谁家的孩子中午没饭吃,招呼一声,大家就热情的相互帮衬;相邻的几家,谁做了好吃的,都会盛上一些交流一下……通透的胡同巷子让家家有情,户户存义,心心相近。简陋小巷的人情味赛过了高楼靓厦,如今的邻里,却是:门在咫尺,心隔天涯。人在眼前,视若陌路。问候虽有,沟通受阻……

想想那些年,想想那些有味道的日子,回味就在记忆里,回味就在心里……

文/张弢(清月出岭)

2012年2月1日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4: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