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散文岂能没有看点
正文

——-读作家朱晓琳散文《细微的感动》偶思

小女人散文有的人总是不屑一顾,这恐怕是视域盲吧!

高山大川的壮美是美,绿草香花的柔美就不是美了?社会波澜壮阔的生活是生活,家庭疼妻爱子的生活就不是生活了?男子汉的豪情是情,女子的柔情就不重要了?

我看散文,主要看能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而对任何散文没有偏见。以朱晓琳的《细微的感动》来说,就是小女人散文,但我读完之后,有一种拾得满篮娇媚春花和灿烂秋风的感觉。

人的情感世界是需要不断滋养的。满足情感滋养的的需要,是第一需要,不然心灵就会枯槁,人生就会暗淡。这当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需求。我现在正是古人所谓“知天命”之年,对儿女对父母的态度敏感起来,也对子孝女顺有一种自然地心理期待,因此看这篇散文中,儿子为母亲买的一把桃木梳,我也跟着作者感动。儿子心思细腻,挑的一把连母亲都感到蛮好用的梳子,并且“看了一下说明,方知这并非一把普通的桃木梳,经十八味中药浸泡过,有防菌、抗污、保健作用。”难怪作者“一瞬间,眼眶有些潮湿“,感叹”知母莫若子啊!”

能让读者感动,这是好散文的一根肋骨。散文大家林非说“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以从内心深处进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而且随着读者知识水准和审美情趣的不断升华,这种在更为逼真的境界里引起情绪波动的文学样式,肯定会愈来愈多地深入到读者的心灵中去。”是啊,小女人散文,文字间处处充盈着身边的情,比如写家,有人说,家是酝酿爱与幸福的酒坊,是盛满温馨和感动等待品味的酒杯。写爱情,有人说,有那么一种爱,像一朵花,可以静静的,静静的,开放在心里,任由岁月的打磨,愈开愈美,永远不凋谢……写朋友,有人说,有朋友的日子里总是阳光灿烂,花朵鲜艳,有朋友的岁月里,心情的天空就不再飘雨,心就不再润湿,有朋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切。是啊,感动时时在我们身边。

散文也应该有一种情趣,有情趣的散文读起来才让读者愉悦舒畅。情趣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奇异的情趣,睿智的情趣,幽默的情趣等等。情趣自然也有雅俗之分,雅趣让人提高生活品质,俗趣让人舒缓疲惫心情。作家朱晓琳的散文《细微的感动》,我的情趣感受点是她的一波三折的描写,“他说有礼物送我,我似信非信地戏谑:'好像还没到三。八,生日更早呢,也不是什么节日嘛。'儿子反问:'不是节日就不能送礼物?这个真有,你猜猜看?'仍有点迷瞪的我想了一下不解其意,起身在家里溜达了一圈,并未看到什么。”接着儿子并不直接把礼物拿出来,而是又一次和母亲开玩笑,"儿子拉我去厨房,让我打开冰箱,还是什么也没有。我便在他背上捶了一下:'好家伙,敢拿你娘开涮。'”这是又一折。下来儿子还要逗逗母亲,“笑闹中,又被推到了卫生间,环顾四周一切如旧”中,我“以为他又在戏弄我,待要上前'教训'一番,一低头却看见了搁在梳妆台上,透明包装袋内的一把精巧的木梳,喜出望外试着梳了几下,蛮好用的。”而且这段文章写我的情感变化,也很有意思,从我怀疑、戏谑、假嗔、喜悦到感动,也如行云流水。写儿子给我的情趣感受点,自然是调皮诙谐的可爱。

情趣是作者的情趣,也必须是社会化的情趣,这样读者才会读来兴趣盎然。有丰富情趣的作者,才能使自己的散文处处洋溢着情趣。没有情趣的散文,读者只会感到走入荒漠,一片荒凉。应当注意,有故事情结的人不少,他们喜欢情节性的文字,哪怕寥寥几笔的小故事,只要有趣,就会津津有味的读下去,因此这样的情趣看点,作者一定不要忘了。

审美看点,更是一种高雅的看点。对散文来说,有自身艺术性的审美,也有内容所涉及到的建筑、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的美以及自然美、社会美等等范畴。能吸引读者的审美看点在散文中主要是什么,这实在值得考虑。再说审美看点,有专业性的,有大众性的,比如散文自身语言的艺术,往往就是专业性的,而散文中人物的一些机巧语言,也表现了一种语言的艺术,则更能被大众心理明白的接纳。过雅的审美看点,似乎在云端;还是有三分俗的看点,才有人间烟火味。我喜欢既不要看点雅得成神,也不要看点俗得成兽,还是二者结合,做人最好。

散文理论家傅德岷曾概括说“苏轼的《答谢民师书》、《自评文》结合自己散文创作实践,指出散文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在于‘随物赋形’的随意性,在于‘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自由活泼性。”既然散文写作是这样,那么散文中的审美看点也最好在读者的不经意之间就能感受到是最好的。朱晓琳的散文语言简洁优美,自不必说,在这篇散文中我不需要刻意解读,就感受到了一种母子感情和谐活泼的亲情美。上述例子是,那么她接下来的描写也是,“新年前,儿子在校文明服务队拿到一小笔补助,这是他生平‘赚’到的第一笔钱,兴奋地买了个蝴蝶木雕首饰盒,作为圣诞礼物送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嘴上却一个劲儿与他逗乐:‘儿啊,什么时候你能送妈妈一颗大宝石,而不是个空盒子。’他认真地回答:‘等我淘到第一桶金的时候。’我揶揄:‘到时你准送女朋友了,而不是你娘!’他嘻皮笑脸道:‘不会的,一准送给母亲大人,必须地!!’两人皆捧腹大笑。”

作者的某些理念、哲思,有许多论者认为,在文学作品中越含蓄越好。其实,含蓄是一种写法,画龙点睛的说出来何尝不是一种写法。这种哲理看点,因为有前面生动形象的描绘,所以一当看到这样的哲理句,往往读者理解的更深,感受的更强烈,思想共鸣也更和谐。作者末尾说道“想起了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真实生活场景带来的细微感受,才是恒久的感动与幸福!”作者这样说,我们感到也应当这样说。

哲理看点,自然在文学作品中不是抽象的说教,自然有叙述的铺垫,描写的形象解读,抒情的心理酝酿。哲理看点,往往是叙事抒情中的自然涌现。有哲理看点,让我们看到了思绪,看到了深刻,看到了高度。贾平凹的散文《看人》,随意穿插一句“熊掌的雄壮之美是熊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鹤足的健拔之美是鹤的生存需要而自然形成”,就很有启发性;余光中的散文《从母亲到外遇》一开头就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就是特殊身份的人特别的议论,让人深思;余秋雨在散文《废墟》中说”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让我们理解后,感到自己也是哲人。

知识看点,往往不是作者的主题看点,但往往也会让读者留意一瞥。此文,写到的经十八味中药浸泡过,有防菌、抗污、保健作用的桃木梳,就让孤陋寡闻的我注意到了。多年来,那些经典散文,还记得的片段,有不少就是知识看点,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说"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看季羡林的散文《在饥饿地狱中》也无意记住了饥饿地狱那一段,“《长阿含经》说:(饿鬼)到饥饿地狱。狱卒来问:“汝等来此,欲何所求?”报言:“我饿!”狱卒即捉扑热铁上,舒展其身,以铁钩钩口使开,以热铁丸着其口中,焦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焦烂。”随意看一篇散文《民俗啊,民俗》,我还摘录下这么一段“我有一个学生在澳大利亚学习,请当地老师来家里吃饭。其中有一道汤,老师喝完觉得很鲜。问他是什么,他说是野鸭子。老师大吃一惊,马上说澳大利亚抓野鸭子是犯法的。学生恍然大悟,说下次一定注意。可没料到过了3天,一张罚款单来了,动物保护委员会罚他5000澳元,把他一年半勤工俭学的钱全罚走了。在中国看来这个老师有问题,鸭子也吃了,还告状?但在澳大利亚,这样做是很正常的,老师不告发反而有问题。这也是一种文化模式,我们现在更要关注这种文化模式。”

这些知识看点,让我感到这些散文有看头。

什么看点都没有的散文,还有看的必要吗?还有看的欲望吗?答案根本不须回答。

附:

细微的感动

梳子是女人手头之物,三千青丝全靠它打理。

从小到大用过许多形状、种类不同的梳子:塑料梳、钢针梳、牛角梳、气垫梳、按摩梳、防静电梳,等等……梳妆台里至今躺着几把亲友送的质地不同的梳子,感觉并不好使。

常用的一把带柄黄杨木梳,年前整理卫生间时不小心弄坏了,虽算不得什么贵重物品,却也是用了多年的可心东西,不免觉得有些可惜。顺手从抽屉拿出一把半月形木梳,梳起来总觉得不那么顺手,且梳齿太密,遇到头发纠结在一起时,一不留神就会捎带着拽下几根,懊恼之余心想得找时间重新买一把回来。

腊月事多,忙七忙八的老忘记,每次梳头时方才想起,提醒自己得尽快换掉。该买的年货都买了,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惟独忘了给自己买把新梳子。正月得空出去,却未找到中意的,商店里卖得木梳都太小,自己头发长不好用,其它材质的又不想要,于是不得不继续用那把缺了两个齿的梳子。

午后小憩,隐约听见门响,叫了一声,果然与同学一起上街的儿子回家了。受了惊扰再无睡意,坐到沙发前冲了一壶茶,与儿子搭话。他说有礼物送我,似信非信地戏谑:“好像还没到三。八,生日更早呢,也不是什么节日嘛。”儿子反问:“不是节日就不能送礼物?这个真有,你猜猜看?”仍有点迷瞪的我想了一下不解其意,起身在家里溜达了一圈,并未看到什么。儿子拉我去厨房,让我打开冰箱,还是什么也没有。便在他背上捶了一下:“好家伙,敢拿你娘开涮。”笑闹中,又被推到了卫生间,环顾四周一切如旧,以为他又在戏弄我,待要上前“教训”一番,一低头却看见了搁在梳妆台上,透明包装袋内的一把精巧的木梳,喜出望外试着梳了几下,蛮好用的。这把梳子与先前坏了的那把差不多,也是长柄的,大小齿宽正合适。看了一下说明,方知这并非一把普通的桃木梳,经十八味中药浸泡过,有防菌、抗污、保健作用。一瞬间,眼眶有些潮湿,知母莫若子啊!

心思细腻的儿子,时不时送小礼物给我,意外的惊喜带来的细微感动,让我心里暖融融的。告诉他亲人之间不必太费心思,可他还是隔三差五地送。新年前,儿子在校文明服务队拿到一小笔补助,这是他生平“赚”到的第一笔钱,兴奋地买了个蝴蝶木雕首饰盒,作为圣诞礼物送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嘴上却一个劲儿与他逗乐:“儿啊,什么时候你能送妈妈一颗大宝石,而不是个空盒子。”他认真地回答:“等我淘到第一桶金的时候。”我揶揄:“到时你准送女朋友了,而不是你娘!”他嘻皮笑脸道:“不会的,一准送给母亲大人,必须地!!”两人皆捧腹大笑。

儿子打小特别善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遇到乞丐从不会让伸到面前的手空着缩回去。刚上小学时,在市一小读书的他,到体育场上体育课,看见路边有个衣衫褴褛的老人,便从衣兜中掏出我给他买雪糕的一元钱,放进老人的茶缸中,没有一个人响应他,所有的同学都将异样的目光投向他。放学回家儿子说起这件事,我对他说:“做人就是要有爱心,自己认为对的事,甭管旁人怎么看。要佩服强者,但更要同情弱者。”

时隔多年,当年那个跳皮捣蛋的小男孩已上了大学。都说青少年有逆反心里,然而还没怎么觉着儿子逆反,他却已经学会体恤和关爱家人。相信儿子会越来越懂事,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男子汉。作为母亲,我为有这样的儿子打心眼里感到欣慰。

抚摸着那把光滑的桃木梳,我由衷地跟儿子说了声:“谢谢!”

亲人之间不必太费心思,但亲人之间更需要表达。谢谢我的儿子,谢谢我的亲人们!因了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心灵的牧场才绿草如茵。

有你们一路相伴,此生何求!

想起了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真实生活场景带来的细微感受,才是恒久的感动与幸福!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