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京味儿文学 |
正文 | 谈起京味文学,北京无疑是京味文学的发生地。而京味文学本身就是对于北京文化的阐释。京味文学中必然首先出现北京城的概念。确切的说,京味文学应当是古都北京城在现代的 特定存在风貌。说起“京味儿”,就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北京人心理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在传统的京味文学视野里,那些由大众所公认的京味作家所塑造的“北京”人物 形象,从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到邓友梅笔下的那五,再到刘恒笔下的张大民,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老北京人”的人物群体。 京味文学具有自己本身所特有的风格特征,一是人与城的精神联系,二是人的文化体验,三是对城的文化意味的感受。所以,我们要把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去体会和把握。著名学者 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中谈京味文学时这样写道:“京味文学是以老北京人和他们的生活空间——胡同世界为题材,写市民社会生活中的风俗人物,俗人俗物,具有明显的平民化倾向和通 俗文学的价值,其语言风格,则以老北京方言作为主要的语言材料,从而不仅逼真的摹写出老北京人的人情世态,且活泼生动,诙谐幽默。 除此之外,京味文学自身也具有着独特的审美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艺术对象的地域化,二是作家主体视角的趋文化,三是艺术形式的以传统的叙事模式作为基础的开放 性,四是文学语言的方言口语化,五是艺术风格的化俗为雅。 京味文学的生成本身,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其中的民族性,民间性,以及相应的地方特色和传统风情,都是自然而然的历史生成物。京味文学作为一种概念,固然是现代的产物。作为 文学现实,显然不是凭空产生的,京味文学在一个长时间段中,融合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文学成果。 京味文学的明显标志之一就是描写具有“北京意义”的景物,“北京意义”的景物就是指能特别表现出创作的背景是北京的景物。再具体点说,当代京味文学家喜欢描写的是褪色的宫墙,斑驳的琉璃瓦,热闹的大杂院,大茶馆,天桥等能够让全国人民都能耳熟能详的场所。例如在京味文学的扛鼎之作之一的《四世同堂》中,老舍对于北京城的一年四季的习俗风貌做了全景 式的宏观描写。在另一巨作《骆驼祥子》中则通过祥子和车夫们的脚跑遍了北京城市的角角落落。 可以大致上这样说,京味文学是以中原文化为主,吸收了东北文化,江南文化,西北文化和岭南文化中的文学语言特色而形成的。由于京味文学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更因为京味文学 拥有着成熟的文学语言,所以,新时期京味文学在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之上,表现出了深刻,敏锐和成熟的特点。京味文学作为我们民族文学的代表性流派,因此,了解京味文学, 对于发掘和继承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学而言,意义尤其重大。(笔者为河南省许昌学院在读学生)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