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那山那水那人 |
正文 | 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有值得我一生铭记的一切:那巍然屹立的山,那似乎是银河之水倾泻而流淌到凡间的生命之水,那些这方美丽的山水孕育出来的杰出人物。 (一) 那山,叫凤凰山,是家乡的第一高峰,海拔约有1700米。由于家乡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中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北方而言,冬无严寒,成了一些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忙里抽闲时,填过一首与凤凰山有关的词《长寿乐》(凤凰山高): 凤凰山高,谁不知,宝藏亦不少。枝繁叶茂遍山,青翠欲滴,引来飞鸟。见无限风光,尽在此山间闪耀。念此情此景,忘了烦恼。问上苍,愿望可否动摇? 心静,苦辣酸甜,泰然不避不逃。哪怕山高水寒,枯叶凋零,朔风萧萧。叹岁月无情,时时刻刻催人老。众鸟高飞至,分外妖娆。爱韶华,淡定不骄不躁。 关于凤凰山,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家乡平远还是一片荒漠,没有山也没有树林,很难看见一个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一只美丽的金凤凰从天宫飞到了这片荒漠上。她站在辽阔的荒漠上看了又看,觉得此处虽然广阔无垠,可是却荒芜人烟,很想把这个地方变成一个有山有水草木葳蕤的地方。要怎么做方能办得到呢?得先找点水,再找点草籽和树苗。就这样,金凤凰开始行动起来。首先,她想到要取一点水。怎么取,在哪儿取呢?金凤凰飞到了天河,使劲吸了很多水,然后把水抛洒在她选好的那块土地上。接着,又把从天宫找来的草籽和树苗栽在了这块被她洒上水的土地上。做完后,金凤凰精疲力竭,累倒下了,并躺在这块曾经辛苦劳作的土地上睡着了——且永永远远睡在这块洒下她心血的土地上,不再醒来。只见顷刻之间,沉睡了的金凤凰,与这块洒上了天宫之水、撒上了草籽及栽上了树苗的土地融为一体而且变得越来越高,同时生长出葳蕤的草木。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取名为凤凰山。据说,金凤凰逝去后,她的骨骼化着了人们取暖照明的煤;她的血液,化着了山涧流淌着的潺潺清泉;她的五彩斑斓的漂亮羽毛,化着了山上一年四季常开不败的美丽的花朵…… 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谁也没有见过。可是,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凤凰的样子:鸡的头,燕子的颌,天鹅的颈子,孔雀的背,锦鸡的尾,多彩的羽毛,可以说,凤凰是积聚了所有鸟的优点,因此美丽非凡。凤凰性格高洁:不是晨露不饮,不是嫩竹不吃,不是千年的梧桐不栖息。然而,有谁见过这高贵而吉祥的神鸟呢?谁也没有见过——不过,凤凰山上的村民说,你若放一块凤凰山的块煤在火中烧,你则会看到酷似涅槃中的金凤凰的火焰从火中升腾出来。也许,这是因为凤凰山的煤就是金凤凰的骨骼化成的缘故吧。至于是不是,无从考证。但是,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更为家乡凤凰山增添了几分魅力。 从远处观看凤凰山,确实像一只昂首挺立、仰视苍穹、展翅欲飞、英姿飒爽的金凤凰。你瞧,那些连绵不断的山峦,难道不像金凤凰艳丽迷人的翅膀吗?然而,也许金凤凰已经修成正果,能变幻成世界上最美的风景:站在凤凰山的东边,山峰仿佛是一个从唐宋时期跨越时空走到今天的诗仙词人,正独自站在高高的山巅,凝视远方,默默吟诵着那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如若站在凤凰山的西边仰望,山峰又好似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仙女。凤凰山有多个山峰,组合在一起,崇山峻岭,好像云头一样拥聚在一起似的。若仔细观看,又如一群私自下凡的仙女,时笑时眠,带着多彩的薄纱般的雾霭,在绿荫起伏的山脉上,或立或卧,千姿百态,令人不由得急欲攀登上高峰以一睹芳容为快。凤凰山在大雨中更显得青翠欲滴,恰似在雨中结着愁怨独自彷徨的,被雨水淋湿了的江南女子,丁香一样的清新,且楚楚可人,让然顿生怜爱之心。如果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冷冬日,凤凰山更显得婀娜多姿。你看,那积雪直插云霄的群峰,多像美丽的能歌善舞的新疆维吾尔族姑娘翩翩起舞时头上戴着的银光闪闪的珠冠。 暮霭之中,早晨的凤凰山,连绵起伏的山岭,又像还在朦胧欲睡未醒,把自己光秃秃的、千沟万壑的柔美的酮体,舒展在旭日的暖阳中;嫣然的晨露随处可见,潮湿的山谷被缭绕的烟云笼罩着,似曾相识,好像昨夜梦中千呼万唤才出来的裹着轻纱的刚出浴的绝代佳人。还记得是早晨刚刚攀上凤凰山的山顶,凤凰山山间的夜晚,来得是那样的匆忙,那样的悄无声息,恍惚行走间,漫山雨雾紧随身边,飘飘洒洒,一路跟随着上来。不知不觉中,树林也庄严肃穆,岩石也黯然无光,山影树影人影也婆娑起舞。置身山顶开阔处,不辨星光,雨雾氤氲,挟裹了远山近岭,风轻轻拂过树林,如隐隐的涛声。脚下山虫呢哝,不知名的鸟儿,偶尔在林间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任何人也听不懂的话语。潮湿的夜幕,就像又浓又黑的染料,把绿色的树林、五颜六色的野花、银灰色的山岩通通都染成了黑色。林中月下的凤凰山,似文静的窈窕淑女,纵然有天生丽质、光彩照人的姿色,却低眉垂袖,若有所思,璎珞矜严,凝然的神态中透露出优雅而高贵的气质和神韵。凤凰山的千峰万岭已经插入到云天,站在其山顶的人似乎举手随时就可摘到清冷的月亮和稀稀疏疏眨巴着眼睛的星星。 凤凰山,可能由于来源于金凤凰的辛苦的劳作,山也是金凤凰的化身,而金凤凰又是百鸟之王的缘故,自从有了凤凰山,成群结队的鸟儿每年都会飞到凤凰山,仿佛是在此朝拜百鸟之王的金凤凰似的。时间穿越了几千年的今天,千里迢迢飞往凤凰山或迁徙途中经过凤凰山的鸟儿不计其数,这些鸟儿中,种类繁多:有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珍稀的白鹤;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白鹭;有省级保护动物的池鹭;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每当登上凤凰山,一种情怀油然而生,平时填写的宋词《沁园春》(山峰耸立)也会在那一瞬间流淌出来: 山峰耸立,直起直落,似涛似浪。刀削斧砍般,大山苍苍,没边没沿,雪铺广场。如若仰望,天也是山,雄伟而层峦叠嶂。迷蒙中,有巨峰突起,可叹可赏。 美景就在山上。像山水画笔墨清爽。那裸露峭石,疏密有致,庄严肃穆,相得益彰。红日初升,雾霭散尽,山被染上了霞光。青青草,稻田和绿树,山之霓裳。 平日的凤凰山是静谧的,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村民们,以及山岭中飞来飞去的鸟儿,再也看不到热闹的情景,唯有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那天,才会看到凤凰山热闹的情景。农历七月十五,是家乡苗族“跳青山”的节日。跳青山的这一天,家乡的苗族青年同胞都会穿着盛装来到凤凰山的山脚下对苗歌。先是一群苗族小伙和一群苗族姑娘对群歌,然后是自由组后,由互相看上的苗族青年男女单独对歌。单独对歌的时候,都要到小树林或竹林里面去对——前来围观的人自然就看不到了。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听到清脆的原生态的苗歌从小树林或竹林中传来;后来,就听不到歌声了;直到较长一段时间,才会看到一对又一对的苗族男女青年从不同的小树林或竹林里牵着手出来……尽管跳青山节日原本为家乡苗族青年男女找对象的节日,但是也有苗族的中老年人去围观,甚至汉族的家乡人也会在那一天相约去观看。那天,凤凰山下,一改平日的静谧,展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人山人海的人群中,有对歌的苗族同胞,有来围观凑热闹的汉族同胞,也有前来做生意的小贩。热闹的氛围就像能滋润田间干枯的禾苗、让鱼儿无忧无虑地徜徉的那水,为凤凰山增添了几分民族色彩和灵气。 (二) 那水,存在于一个天然的湖泊之中,是能吸尽污垢、荡涤尘埃而显露出的琉璃白玉似的一泓清碧。该湖泊原名叫斋吉塘,现在更名为八步天然湖。也许她没有清镇红枫湖大家闺秀似的一望无际和落落大方,也许她也没有东风湖的弯曲太多令人难以捉摸,但是她却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坎坷的历史,发人深省,这就是家乡八步天然湖——家乡境内最大的喀斯特湖泊。 远望天然湖,宛如一个睡美人,静静地躺在青山的怀抱中。在朝雾晚霞、春花秋月中,展现出她的婀娜多姿。在美人天然湖的周围,是生机勃勃的稻田和连绵起伏的山峦。四季的颜色如同这位睡美人,铺垫着不断变换的毯子,多姿多彩。偶有稻花飘香,好似她轻柔的气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既有着娇艳欲滴的雅致,却也享受着一种自得其乐的恬淡安谧。每次游览回来,喜欢独坐客厅里,靠在沙发上,想着魅力无限的天然湖,回味无穷,左手托纸,右手执笔,填词《西江月》(湖水一池碧蓝)这样描绘她: 湖水一池碧蓝,水鸟吻水而飞。身旁水草永相随,把那清澈点缀。 每逢天近傍晚,黛色山峰依偎。云将湖面映秀色,恰似碧绿翡翠。 天然湖底原来是一条古河床,河床在一个盆地底下。七十年代末,古河床中的流水,因岩石堵塞而漫出。短短时间内,竟然从河底冒出一个湖来。万顷碧波把田土变成湖底,又把座座山峦揽入湖底,变成了处处岛屿,而宽阔的湖面倒因此有了几分小家碧玉的含蓄和矜持,显得驯服和柔顺,让人想放胆一番,融入她的柔怀之中。湖面被山峦阻拦后时宽时窄,时明时暗,时动时静,舒缓而有力地回荡着;有时雄浑伟岸,有时温柔恬静,间以几声鹤鸣。偶有鸳鸯游过,可谓写意而抒情。自己在不惑之年时,曾经再一次故地重游,与天然湖零距离接触,触景生情,回来后又填过一首有关天然湖的词《永遇乐》(观天然湖): 观天然湖,胜过瑶池,浩瀚无边。波光粼粼,酷似星空,碧水与天连。初春时节,冰雪消融,春雨正绵绵。举目望,湖天一色,琼浆洒向凡间。 时逢寒冬,北风凛冽,雾蒙蒙冷年年。凌空翱翔,孤鸟独飞,难舍那情缘。在水一方,有位佳人,可否把侬挂牵?情深水柔谁知晓?不测不渊。 观赏天然湖,需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静静地感受那满湖的清新,感受水天一色的景致,感受光影摇曳的韵味,你便可以洗涤心灵的污垢,陶冶高尚的情操。有了天然湖,家乡人的心境似乎明亮了许多,思路也变得开阔起来,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地前进,幢幢崭新的住房在湖水的衬托下显得极为和谐得体,清晰见证了家乡人的聪明和才华。 天然湖风光秀丽,而且里面的鱼很多。听天然湖附近的老人们说,天然湖中最大的鱼,他们亲眼目睹的,竟然有门板那么大。就是这个原因,每天到天然湖捕鱼的人特别多,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为了保护天然湖的浑圆天成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三令五申禁止在天然湖捕鱼,可是也有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利益,不顾政府颁发的法律法规,仍然想尽一切办法悄悄捕鱼,甚至采取火药雷管炸鱼。 一九八六年的一个深夜,从天然湖传来的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把附近的村民从恬然的梦境中惊醒,有一些胆子大的村民起床穿上衣服跑到天然湖查看,只见有几个人正慌慌张张地在湖面上捞着被火药雷管炸死了的鱼。第二天早晨,在天然湖附近的街上,人们看见了有几个人正在卖鱼。那条死了的鱼非常大——可能比门板还要大得多。听知情的人说,这条鱼,就是昨天晚上那几个炸鱼的人炸的。而这条鱼,却是一条没有眼睛的鱼——瞎鱼。当天晚上,万籁俱寂中,附近的一些村民依稀听见天然湖传来一阵阵凄凉的声音:“瞎大姨妈死了,瞎大王死了……”又到第二天早上,天刚刚破晓,还没有起床的村民们被天然湖那边传来的鼎沸的喧闹声吵醒,大家都跑过去观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天然湖的水,一夜之间居然干涸了!而更奇怪的,原本鱼很多的干涸了的天然湖,居然不见一条鱼!当时的老人们说,这肯定是那几个丧尽天良的捕鱼人造的孽——是他们炸死了天然湖里的瞎眼鱼王,触怒了天然湖的神灵,因此,天然湖的水和水族就被神灵带走了。而据专家分析,这是天然湖底下古河床中的流水,由于堵塞的岩石被疏通后,生硬地把这位沉睡多年的美人,拽入了地下暗河强行带走。一时间,这片充满灵气的地方就此黯然失色。美人天然湖悄然离去后,深处大山里的父老乡亲怅然若失中,日思夜想美丽的天然湖,渴望曾经相伴的伊人归来,就像多年以前填的那首词《如梦令》(柔水灵动清丽)所说的: 柔水灵动清丽,山岭优美逶迤。山和水融合,尽显景色旖旎。希冀,希冀,和谐共创奇迹。 人能改变自然,也能创造第二自然。一九九二年,天然湖在人们的惊喜中,姗姗来临了,但她再也不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生丽质的美人,而是后天创造的“人工美人”。家乡人要把人们对天然湖的怀念变成现实,他们请来了专家,进行了无数次的论证,实施了封闭消水洞,恢复了天然湖的伟大工程。成功地将又一个人工造就的山峦怀抱中的湖泊展现在人们眼前。为了保护天然湖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再让天然湖销声匿迹,现在,再也没有人在天然湖捕鱼了。 经过岁月的洗礼,天然湖秀美的风姿不减当年,正如自己填的那首词《水龙吟》(看那蓝蓝湖水): 看那蓝蓝湖水,犹如酣睡美仙子。轻风拂过,层层水浪,是柔美身姿。起皱裙幅,平铺湖面,迷人景致。莫笑白云痴,投怀送抱。一种情,两相思。 青山拔地而起。生寒树、高百尺。千百成峰,相互轩邈,争高直指。潺潺泉水,泠泠作响,顺流之势。望峰息心者,窥谷忘返,直到落日。 天然湖的附近,经常会有一些风味独特的小吃。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了。我们都知道,臭豆腐含有人体需要的丰富的氨基酸,营养价值相当的高。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臭豆腐,可是味道却不尽然相同。可能是受天然湖纯净水质的影响,天然湖附近的臭豆腐很受许多游客的青睐,只要来到天然湖游玩的,都要坐在路边搭着棚子的小摊上狠狠地吃上一顿臭豆腐,离开的时候也要带上一些回去给亲戚朋友们品尝。天然湖的臭豆腐,的确与众不同,你瞧:四四方方小巧玲珑的臭豆腐,被银白色的霉衣均匀地包裹上一层,就像雪白的肌肤被披上了一件精致的貂皮大衣似的。说它小巧玲珑,一点也不夸张——其大小可能只有其他地方的臭豆腐的四分之一。说它香,更不夸张,准备一小蝶细细的辣椒面,再拌上花椒粉、芝麻、味精粉。吃的时候,先把臭豆腐放在抹上生菜油的烙锅上,翻来覆去地烙,一直要把臭豆腐上面的白霉衣烙不见为止。烙好以后,再用插刀把臭豆腐切得再小一点;接着,用筷子夹着烙好的臭豆腐蘸上拌好的五香味的辣椒面。那时,你会觉得这闻起来奇臭无比的臭豆腐,吃起来不但奇香无限,而且还会感觉到又辣又麻又微甜(微甜是因为辣椒面里放了芝麻),辣得耳根痛,甚至眼泪都辣出来了,麻得嘴唇舌头都麻了,有的人还被辣麻得胃都痛了,可是,欲罢不能,还会继续吃。可见,臭豆腐的魅力了;而此魅力,谁敢说不是天然湖优良的水质所赋予的呢? 山,还是那道山;湖,还是那个湖。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尽管今天的天然湖不再有原来的那么宽阔,但是风采依旧在,气势仍然存。同时因为多了份家乡人的一份牵挂,一份寄托,一份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家乡人的精心呵护下,昨日的睡美人将会睁开惺忪的睡眼,展现出迷人而多姿的风采。 有了如此美丽的天然湖,有了钟灵毓秀、童山濯濯的凤凰山,家乡可谓地灵了,如此地灵的家乡,当然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丁宝桢,就是家乡的杰出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值得敬仰的杰出人物。 (三)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三十三岁的他考取进士,被提拔为翰林院庶吉士,从那以后,就步入仕途。 在母亲去世的那年,他回家乡奔丧,正好遇到遵义的杨隆喜造反,他变卖家财招募壮士八百多人保卫家乡。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不熟悉敌方情况,也是由于低估敌方而导致战况不利,最后,总结经验,大获全胜。咸丰十年,多次建功树业的丁宝桢,受到朝廷的嘉奖,任湖南岳州知府,第二年调任长沙知府。 一八六三年,四十三岁的丁宝桢由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任职期间奉命镇压宋景诗的黑旗军起义。一八六七年三月由阎敬铭举荐晋升为山东巡抚,与淮军李鸿章部合力围剿入鲁东路捻军。第二年,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逼近京城,丁宝桢率兵驰援,保护了京城安全,朝廷更加器重他,多次降旨褒奖。 丁宝桢在山东任巡抚期间,体恤民情,惩治贪官污吏,深受山东的老百姓们拥护和爱戴。他所创的业绩无数,但最让朝野震惊,让人拍手称快和大快人心的,莫过于智杀安德海了。 安德海,又叫小安子,十岁入宫当内廷太监。由于他人长得俊俏,办事机敏,又善于察言观色,所以深得慈禧太后的喜欢,并成为慈禧太后身边备受宠信的大红人。就这样,安德海恃宠而骄,虽然仅仅是六品蓝翎太监的他,却连同治皇帝载淳、恭亲王等朝中大臣都不放在眼里,更不要说他经常狐假虎威辱骂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御医(此御医深通易经,曾对很多人断言过安德海多行不义必自毙,甚而至于会暴尸他乡)了。安德海还得寸进尺,经常搬弄是非,挑拨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母子关系,以至于同治皇帝时常被慈禧太后训斥。他目无皇帝,越权胡作非为,已经到了令同治皇帝忍无可忍的地步。同治皇帝恨透了安德海,非常想惩治这个心术不正、口出狂言、贪赃枉法、干预朝政的恶太监。但是却苦于同治皇帝无实权,没有能力除掉这个丧尽天良的恶太监安德海。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帮了同治皇帝的忙,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家乡贵州平远的骄傲——丁宝桢。 同治八年,久居宫闱的恶太监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此机会大量收敛钱财。于是,恶太监安德海借口预备同治皇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出宫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当安德海获得慈禧太后许可和支持后,更加有恃无恐,置清朝不许太监擅自出宫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爪牙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 其实,清朝不准太监出宫的祖制是有鉴于前朝——明朝,太监专权祸国殃民的历史教训,清朝对太监的管理一直非常严格,坚决杜绝太监干预朝政。清朝开国之初,清朝顺治皇帝颁布上谕,对太监的管理做了如下六条规定:第一条,不经过皇上差遣,严禁擅自出京城;第二条,除了太监的本职工作,不许太监干涉朝廷的任何一件政事;第三条,不准太监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来引诱宫廷外面的人;第四条,不准太监与外面的官员结党营私和收取贿赂;第五条,不准太监与其亲属私下交往;第六条,不准太监借其亲属的名誉购买田产,更不准操纵官府,扰民害民。如果违反上述六条当中的任何一条的太监,随时随地,可以由当地的官员就地斩首。立了上述这些制约太监行为的法规的两年后,顺治皇帝又命令工部,将严禁太监干预朝政的上谕铸成铁牌立在皇宫内并交到泰殿门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太监们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不要违反清朝的祖制。 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仗势骄横非常愤慨,接到报告后立即拟定密折一式两份(一份给慈禧太后,一份给同治皇帝),愤怒地向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陈述安德海种种“震骇地方”的不法行径,并申诉了自己职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审办,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其一,清朝自从建朝开国二百多年以来不准太监与外人交接,也没有过差遣太监远赴各个省的这种先例;其二,龙袍是皇帝穿的衣服,自古就有皇宫专职机构织造谨制,不用着太监千里远涉、奢侈糜费,而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根本不需要太监出外采办,即使真的有这样的事情,也必须有朝廷的谕旨并部文传知途经的当地政府;其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朝廷印制的相当于与当地官员对接的类似于介绍信的传牌堪合,绝不能听其任意随兴致游逛,想什么时候来检查考核就什么时候检查考核;其四,龙凤旗帜是御用的禁物,假若置办此事的人真的是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然知道皇宫的礼法,怎么敢违反皇宫的制度为所欲为?其五,出官差居然敢携带女玩伴,这种行为特别不成体统! 同时,对长期干预朝政的小安子安德海恨之入骨的同治皇帝,看了山东巡抚丁宝桢送来的关于安德海出宫的密折后,即刻报告了慈安太后。慈安太后深知安德海与慈禧太后有男女关系,觉得不借此机会惩治安德海,对不起先帝咸丰皇帝的在天之灵。于是,慈安太后派人快马加鞭到山东秘密告知山东巡抚丁宝桢,让他想尽办法趁机处死长期干预朝政、结党营私、祸国殃民、违反清朝祖制而擅自出宫的安德海。识大体、明辨是非的丁宝桢接到慈安太后的密旨后,正在准备下令立即斩首安德海时,慈禧太后的圣旨突然来了。这下可把丁宝桢难为住了:如若接旨,自然就杀不了安德海,那么安德海以后肯定还要继续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并且还会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恶人先告状,残害忠良,自己必定会惨遭毒害;但是,如果杀了安德海,那么又是违抗圣旨的,轻者是要被免除官职,重者会被斩首的!——这真是骑虎难下,该如何是好呢?也许,是家乡平远的山水让他如此聪慧,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受过平远的山水养育的老乡,竟然做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人之举:下令把安德海立刻拉到后门斩首,他去前门接旨。于是,在他跪地接了慈禧太后下达的把安德海押赴京城待慈禧太后亲自审判的圣旨后,马上告知下达圣旨的差官圣旨来晚了——安德海已经被下令斩首了。 后门斩首,前门接旨已经是惊人之举了,接下来更是惊人。很多人认为这下山东巡抚丁宝桢闯下大祸了,看他如何收场。丁宝桢,不愧为我们贵州平远人的骄傲,他处变不惊,没有听这些反对他举动的言论,而是冷静而果断地做出了第二步:下令把私自出宫、祸国殃民,贪赃枉法,扰乱朝廷威严的恶太监安德海的尸首暴尸于街上,以此警示同党。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太后宠信安德海,已经超出了君臣的关系,甚至还被传言安德海是假太监,慈溪太后和他有男女间的苟且之事。慈禧太后也知道很多人都晓得她和小安子安德海的苟且之事,这让她非常尴尬,可是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下可好,安德海违反清朝对太监的管理制度,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斩首后暴尸街头,大家就知道安德海是个真太监,不是假太监——一个太监能够做男女之事吗?丁宝桢虽然杀了她的心腹太监,却也为她“辟谣”,她对丁宝桢无可奈何:丁宝桢这个人,很嚣张,也很会办事;既是可恨之人,也是可用之才。事后,慈禧太后没有把丁宝桢怎么样,只是口口声声说丁宝桢:“这个人很会办事!”就此不了了之。丁宝桢还创办过书院,发展教育事业。1874年,为了防御小日本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丁宝桢在烟台、威海、蓬莱等地构筑炮台,以此加强国家的海防建设。丁宝桢还兴办机器局,治理水利,防止水患,先后治理黄河和四川都江堰,被称作古代水利专家,至今都江堰仍然树立着丁宝桢的雕像。 丁宝桢不仅为民为国除了一害,而且还保留了官职,并在那个朝廷昏庸无能,卖国贼流行的清朝,处心积虑地保卫我国的疆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实事,的确是家乡平远的骄傲。为此,很多到山东的贵州平远人都要到其府上想一睹这位杰出的家乡人的风采。 但是,也有一些非家乡人为了自身的前途去冒充贵州平远人见丁宝桢的,这让丁宝桢很生气。于是乎,他定了一个规矩:凡是说是他的老乡要见他的,必须得打个乡谈(说一两句家乡话)。有一天,丁宝桢儿时的好伙伴刚好到了山东办点事情,好久没有看到儿时的好伙伴了。年过花甲的他,就沿路打听着到了丁宝桢的府门口。他请看门的通报一声,说自己是丁宝桢大人的老乡、儿时的好朋友。看门的按老规矩对丁宝桢的这位老乡说要他“打个乡谈”才让他进去见丁宝桢丁大人,谁知质朴而豪爽的老乡听了,很不愿意,心想:我既不是找你要官当,又不是找你要赏钱,只是考虑你是我久居他乡的儿时的好朋友,又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家乡争了光,才来见你——我们都已经年过花甲,不晓得还能活多久,想在时日不多的有生之年见见老乡,见见儿时的好伙伴,没想到你当了官也像别人一样有这么大的架子,还要我打什么乡谈。不见就不见,玩哪样官架子!想到这里,老乡地地道道的家乡平远话脱口而出:“尔吗,不想见呢就罢球喽,还要打哪样乡谈?张倒!”(贵州平远方言,大概意思为:算了,不想见就明讲,还要打什么乡谈?简直是多此一举!)看门的山东人听不懂这位衣着简陋,风尘仆仆的老汉在说什么,不知道这是不是好话,赶紧一字不漏地陈述给丁宝桢听。谁知,丁宝桢听了这句话,顿时捋着长长的胡须哈哈大笑:“这才是地地道道的家乡话,这就是乡谈啊!”他即刻吩咐看门的把这位老乡请进府上,仔细一看,果真是他儿时的好伙伴!这件事,从清朝一直流传到现在,老家乡人都知道这件事情,而且认为这是趣谈。实际上,关于丁宝桢,还有鲜为人知的趣谈。 宫保鸡丁,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道菜。这个宫保鸡丁,是把鸡块切成鸡丁,用酱、未切的小干辣椒、橄榄菜茎作为佐料,同时用糍粑辣椒炼成的红油爆炒的一道菜。现在很多餐馆的菜单上写的是“宫爆鸡丁”,其实应该更名为“宫保鸡丁”。宫保鸡丁,味道辣而鲜美,是一道深受广大食客欢迎的菜。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一道味道鲜美的菜的由来。其实,这道菜起源于丁宝桢的饮食习惯。 来自西南贵州平远,爱吃辣椒的丁宝桢,久居北方的山东,不太适应山东的饮食。我们都知道,山东的菜谱里没有以辣椒作为佐料的菜,而丁宝桢是地地道道的贵州平远人,没有辣椒吃不下饭。这一点,与我们伟大的领袖、祖籍湖南的毛泽东主席很相似。每天吃饭的时候,丁宝桢都喜欢在火上烤上几个小干辣椒,再准备一小碟蘸酱,咬一口蘸酱的辣椒,吃一口饭,这样才会吃得津津有味。有一次,被抬菜来的厨师碰巧看见了。厨师是个善于创新的山东炒菜师傅,没有用辣椒炒过菜,看了丁宝桢大人咬一口辣椒,吃一口饭菜,霎那间有了灵感:他用丁宝桢大人喜欢吃的没有切过的小干辣椒和酱,再加点橄榄菜茎,作为佐料炒丁大人喜欢吃的鸡胸脯切成的鸡丁,专门为丁宝桢炒了这个菜。当丁宝桢问厨师这个很合胃口的菜叫什么名字的时候,聪明的厨师就用丁宝桢的荣誉官衔“宫保”美其名曰“宫保鸡丁”,丁宝桢听了高兴地连说:“宫保鸡丁,不错,不错!” 丁宝桢生在他乡为官多年,却始终忘不了家乡的那些风味小吃。最让他难以忘怀的,就是家乡的荞凉粉了。刚才说的那位无意之中“打了乡谈”而见着丁宝桢的老乡兼儿时好伙伴,临行前特地叫丁宝桢的厨师买来了用荞麦去壳打成的荞粉,就地为丁宝桢做了一顿家乡的风味小吃——荞凉粉。荞凉粉的做法,和米凉粉有点相似,但又有不同之处:首先,把荞粉放在火上的锅里的冷水中不停地搅拌,直至搅拌均匀且水沸腾为止;其次,向沸腾的锅里洒上事先准备好的适量的明矾水,并快速、不停地搅拌,直到从稀糊状搅拌到果冻状,此刻,就不能再搅拌了,要赶快把锅抬起来,以免煮糊;接着,让一锅已成果冻状的荞凉粉放到凉水中冷却。这样,就做成了能够生津解暑、清凉降火的荞凉粉。而荞凉粉的吃法,更为奇特有趣:先把荞凉粉用一种特制的荞凉粉插子把荞凉粉插成又细又长如白玉条般,并放在大碗中。再用一个小碗做上一碗内有适量的生姜大蒜水、霉豆腐、辣椒面、切细的鱼腥草、炒黄豆、细分葱、麻油、酸醋、酱油等的辣椒蘸水。吃的时候,不是抬着大碗的荞凉粉,而是抬着小碗的辣椒蘸水,用筷子夹着大碗的荞凉粉在小碗里蘸着辣椒蘸水吃,吃相温文尔雅,而味道却非常过瘾!久居异乡的丁宝桢,吃着儿时伙伴做的家乡的风味小吃,感慨颇多,家乡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似乎又浮现在眼前…… 山水是有灵性的,正如曾经填过的一首词《虞美人》(一湾清澈明如镜)所描述的: 一湾清澈明如镜,怀瑾握瑜性。连绵群峰迭起处,袅袅升腾面纱般水雾。 时光悠悠心儿醉,爱山也爱水。浓浓情愫荡漾间,穿越山水而彼此挂牵。 其实,在家乡,像凤凰山、八步天然湖一样充满灵性的山和水,像丁宝桢一样优秀的家乡人,又何止这一山、一湖、一人呢?雄伟的山与冰清玉洁的湖水相依托,互相提携,相互支撑。没有水流淌的山,是没有生机的;没有山衬托的水,也会毫无气势;而没有如此有灵气的山水,又怎会孕育出众多杰出的那人呢?还是那首近期填的词《瑞鹤仙》(山水人相连)说得恰到好处: 山水人相连山水人相连。山葱翠浓郁,碧水连天。岚霭绕山间。幽幽萦绕着,袅袅炊烟。不是江南。古建筑、映入眼帘。民俗风、生态环境,无不淳朴自然。 情牵。险峰俊秀,山浮绿水,水绕青山。风韵一番。凝眸处,水颤颤。滚滚东逝去,沧桑无语,世代生息繁衍。人山水,彼此相依,尽养生年。 荡漾时光的笑靥、涤尽岁月尘埃的那山那水那人,贯穿在生命乐章里,是生命的主旋律,缺一不可!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作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