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一封寄到天堂的信
正文

文:活着

曾经我以为文字会是最有力的“武器”,就连鲁迅先生都弃医从文以唤醒麻木的人民,而今天我发觉,它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今天傍晚,接到弟弟的电话说,“估计爷爷不行了”

我一下就愣住了,半天才挤出“怎么回事”

“您不知道吗?下午我爸打电话过来说的,我明天就回去,您呢?”

“我等会打电话,看怎么回事,那您明天坐车小心点,先这样”

“嗯”我们就这样简单的结束了我们的通话,紧接着,大哥和二哥都打了电话过来,大哥明天回去,二哥今晚就回去……

我打通了家里的电话“爸,爷爷怎么了?”

电话那头凝噎的声音“走了”

“怎么就走了,下午不是还……”

此刻,我的心里除了悲伤,就是悔恨。就在上个月,我还回了江西一趟,可就是还有几个钟头的车程,可我就是没回去,没想到我竟然就错过了……

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的眼里只有老实本分的做好自己。

爷爷:

您刚走,可我们却久未见面,这些日子您过的好吗?这是孙儿给您寄的第一封信,请您详阅。

您的童年是在战火纷飞年代里度过的,没能快乐的享受什么,有的只是担心受怕。在您志学(1)之年,您就失去了父亲,您是家里的老大,顶梁柱的责任自然而然的落到了身上。虽然那会的日寇猖獗,您的内心也是那么的愤懑,可您不敢抛弃一家老小,您是个男人,必须承担责任。

弟弟妹妹们还小,您总在操劳着家里家外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您放弃了自己的读书的机会,家里也承担不起您的学费,而且您还是家里唯一的劳力。您一边安慰、照顾家里的母亲,一边在田里劳作,还得照看弟弟妹妹的学习。

就这么一直的过着日子,不快不慢的,等到弟弟完成学业成为了另一个劳力,妹妹到了婚嫁之年,似乎光景马上就要好起来。可您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那会您的母亲便为您张罗着婚嫁,您也娶进了我的奶奶,很快家里有新添了很多的成员,我的爸爸、叔叔、还有姑姑,生活依旧是烂包,您不曾倦怠。

您那会可算是队里的强人,管着生产队的几十号人,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来换取“工分”(2),听别人说您的工分往往是很高的,因为您即便在不是春种秋收的季节,您依旧在当着队里的饲养员,也就是说您一年四季都有工分。在外人的眼里您的日子肯定是富足的,但是他们没看到您拉扯的一家老少,您的母亲在变老,您的老婆体质差又不能干重活,就这样,您一个人让爸爸初中毕业,叔叔高中毕业,姑姑小学毕业……

在我小的时候,开始便清晰的有了关于您的记忆。您个子不高,手掌不大,肩膀不宽,可您是实实在在的男子汉。您平日里喜欢喝点小酒、哼些小曲、讲些小段里,在我懵懂的记忆力是那么的美好。

您把一家老小拉扯大了,他们便过起了自己的光景,您的日子本应该会也变得轻松。可您是个地道的实诚人,您还是那么拼命的劳作,虽不再为了那些工分,只因为您不想成为儿女的负担,您还想着给他们一定的帮助。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每年的两季的收割稻子的日子里,您早早的把自己的稻子收完了,您便开始来帮我们做,我家里一天,叔叔家里一天,我们都有得休息,您却从来都放不下,对儿女们的事乐此不疲。在地里,我们兄弟几个,总是做一会,玩一会,老爸总教育我们几个,您却在旁边为我们解围,还抖搂点父亲以前的那些“光彩”,父亲便不说我们了,我们还缠着要您给我们讲故事,那会的您说的是那么的津津乐道,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神情……

在忙完田里收种的日子,您喜欢栽写蔬菜可以提供家人吃,总说自己的菜最生态,足余的可以拿出去卖。您也总是去帮人家“捡瓦”(3),不但可以赚来吃食,而且还可以赚些活钱以供平日里使用。可是,有一次,就在一家主人说那瓦房的梁子有些歪的时候,叫您给扶正一下,您便不予考虑的,站在几张梯子搭起来的“天梯”上,用肩膀顶那个梁子,也就是那一次,您把腰给闪了,起初您只觉得生疼,也没太在意,也没跟主人说些什么。可这也给以后的日子留下祸根,就在这最近的四五年里,您的背完全的伸不直,直叫路人见了都生疼,更不必说您的这些儿孙,可您从没去找过那家人,您为什么这么的憨厚实在!

也许是岁月不饶人,再强的人也有变老、变糊涂的一天。也就是最近的几年,您的身板变得佝偻,双手变得龟裂,脸上有了车辙般的皱纹,银霜爬上了您的头发,变得骨瘦如柴,全身只剩皮包骨。您的身体越来越差,酒量也越来越差,可您变得不顾家人的劝说,总是喝得烂醉,说些糊里糊涂的话,还总把最近摔伤。我诚挚的想您道歉,我们这些作为晚辈的不该说些难听的话,我知道“老人就跟小孩一样,最需要的是呵护”,可我们也是担心您的身体,希望您能够安享天伦。爷爷,您知道吗,就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给自己暗下发誓“我一定要在毕业的三五年之内,混出个人样,让您和奶奶好好的享受一回人生,给您们想要的吃的,给您们喜欢的喝得,让您们去您们想要去的地方,我们会一直的陪在您们的身边”。

就在上个月,我回了一次江西本打算回去看望您们的,但是因为我晕车,因为我误点,因为公司这边催得紧,让您满怀欣喜与期待的心失望了,可您还是像什么事情也没一样的说“没事,过年的时候回来就好了”,我问候“您的身体可硬朗?”“好着嘞”您都不曾告诉我您的近况,您都不告诉我您的身体现在很差,不然……

您一生是那么的操劳,从来闲不下来,没等享受天伦,您就走了。您走的太快,像很多老人一样,就在这寒冷的冬季,没能等到儿孙过年回去;您走的太快,您没等到我们这些在外头的儿孙见您最后一面,看看您的表情;您走的太快,让现代化的科技也赶不及,没能送上我们最后一句的问候和聆听您的最后安嘱……

爷爷,如果可以,我愿用我的一切还您的三年五载,甚至我三分之一的生命;如果可以,我还要在您赶集回来的时候,翻着那些篮子、畚箕;如果可以,我还想看到您健朗的身影,看您喝酒的样子,再不说您喝得烂醉;如果可以,我还要缠着听您给我哼小曲,将您们年代的故事,再也不烦那些事我曾以为的老掉牙;如果可以,我还得闹腾着听您的三番五次的嘱咐,听听您沙哑的声音,在不厌倦您的谆谆教导我曾以为的罗嗦……

爷爷,您知道吗?我还想用您的双手抱着我,用额头亲吻我的秀发,轻轻的哼着那些歌,不,应该是我坐在您的脚下,用我的手去握紧您的双手,抚摸您的脸颊,理顺您的白发,我给您唱您喜欢的老歌,给您跳支现代的街舞……

爷爷,我知道您现在的眼神不好,肯定看花了吧,我念给您听。您在天国一定安好,我会常常写信给您,告诉您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姑妈姑父还有我们这些兄弟姐妹,还有您的小曾孙,我们所有人的近况,估计那边现在也是冬天吧,多穿些衣服,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想您、您想的亲人

我现在真的后悔,但我想爷爷最想看到的肯定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好好地过日子,我也一定会好好的努力,闯出一番天地,爷爷会护佑我们全家人的,爷爷在看着我们。

爷爷,您走好!

2012。11。26(农历壬辰龙年十月十三)

注释:(1)志学:为15岁。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2)工分:工分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建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中普遍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有底分死记、底分活评、定额记工、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等。由于操作上流于形式,致使平均主义和大锅钣普遍存在,按劳动分配原则无法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分都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家庭联合承包制的推行,农村里评工记分的方法逐渐废止。

(3)捡瓦:方言,在民革时期,每家每户建的都是土房子,盖的瓦房,风吹日晒,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就出现了“捡瓦”的工作,也就是指瓦房的修捡工作。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