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圣哲至尊,壮志未酬 |
正文 | 昨天读完了的毛泽东的传记,这是一本无论是封面、尾页还是侧面都满是红色的书——彰显毛泽东带领共产党所走的这条道路——红色的道路。每当认真的去阅读它时,总能深深的感受的书中所描述的氛围,充斥的政治,权利和斗争。 书的最后一章名为“壮志未酬”,这不免让我产生出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彭德怀、刘少奇、林彪,身边的人一个个被打倒:接班人的计划一次次的失败;周恩来、朱德,曾经的革命道路上的战友陆续的离开人世,这位已经神化的民族领袖,中国的圣哲至尊,已然被落寞与孤寂笼罩。他一直希望能把革命的成果保留下来,以致他很长一段时间来固执将重心放在阶级斗争,可随着他生命力的消逝,他却也不再抱更多幻想了,在毛泽东去世前不久,他在床前对政治局的成员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件是和蒋介石斗了十几年…………另外一件事是大革命…………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他的一生是叛逆的,早在青年时期很多经历奠定了他后来对权力、对政治对手的看法和策略。革命的道路上无数次的起伏跌宕,一次次的进入权利中心,又一次次的被排挤,李立三,博古,李德、张国焘,王明,都是曾经把他排挤出领导层,最终却又被他打败,成为了党内反面例子的典型。不断的加强和巩固,最终,在长征结束之后,他的地位无可估量的被提升了。从人民日报刊登他的一幅头像开始,他的作品被编撰发行,人们创作了曲子《东方红》,从此他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就被神化了,随之而来的是绝对集中的权利,同时也是高处难耐的寒冷。此刻他已经没有什么亲人,大部分家人都在战争时期被抓捕,迫害而死。建国后抗美援朝让他失去了长子毛岸英,还有一个儿子因为精神问题在精神病院治疗。仅剩下的两个女儿长期在寄宿学校和他少有来往(两个女儿分别叫李敏,李讷,战争时期为了避免迫害,名字并不姓毛。) 这是全中国地位无可比拟的领导人,他的头像悬挂在天安门广场上,他的语录曾被人当作护身符,可这并不风光,毛每一次基层视察都被蒙蔽,导致他无法了解人民的真实情况,他身边没有一位朋友,无论什么决定都没有人敢质疑。 领导常如此,当你以优秀的能力在集体中凸显,成为领导,成为拥有绝对控制权的核心,随之而来的是否必定是疏远、虚伪和谄媚?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让你无助,让你迷失。有人为争夺权力而奔命,却未想身在高处的冰冷。毛的一生是有着巨大成就的,可他究竟怎样看待自己?他是带着遗憾离开的,就如那个标题,“壮志未酬”。 他又如何能实现自己的壮志呢?是继续的阶级斗争打倒那些“走资派”,巩固自己的权利?不是。这样的让这个巨人再活五百年又如何,他已经迷失。在追求的路上,太多无法抵抗的力量模糊了原本笔直的路。 我们的一生又应如何追求?去不断接近自己那个理想的顶点?毛很信奉一句话:“物极必反。”我想也是的,我们在“登峰”的路上,要懂得休息,要懂得压低自己,去反思,去总结。看清周围,接近周围,让周围来警醒自己。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