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城市的味道.方便
正文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也觉得好笑,因为这个题目太直白,没有丁点的文字修饰。不过写这一组城市系列的文章,本来就是拉家常式地谈一谈关于城市的话题,对城市建设作一点文化方面的探究。老实说,用大白话平铺直叙地写出对这个世界的真实看法,倒也强似那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空洞文章。好多以把玩文 字为特征的所谓“美文”,总牵强着一种病态的过于自恋的不真实情感,用这种文字来写世俗之事,也忒累了一些。拉家常就好办了,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把话说明白了就行。

城市生活肯定离不开方便,城市建立的初始目的就是为了生活更方便。方便是一种城市文化理念。

城市的味道说到底是城市的品格、品位、品质,而城市的种种不便乃是城市的瑕疵、痼疾,带给人们的只能是苦涩。

方便不象建筑、树木、雕塑、山水那般属于城市味道中的具体元素,但方便是城市的内涵,方便对于城市象阳光、空气,是不可或缺的东西。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的前提是方便,一旦离开方便,城市可能会让生活更艰难。如果说城市是一道菜,它的味道不仅取决于油、盐、酱、醋、调料原料,还取决于烹制手艺,方便大概可以算作另一类烹调,虽不是菜肴的某种具体材料,却在这道菜的每一个环节都少它不得。

我儿时看过一部动漫片,叫做“没头脑与不高兴”。片中有一个不爱动脑筋的小男生,长大后当了一名建筑设计师,设计了一幢99层的大楼,因忘记设计电梯吃尽苦头。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这不过是一种永远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只具有教育寓意的故事。前不久一则新闻让我大跌眼镜:西班牙一幢大楼建到第47层时发现忘了设计电梯!试想这幢大楼竣工后怎么个住法?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把这件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很少联系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去深入思考。细想一想,小区只建大楼而没有小学、幼儿园,社区只有警务室、居委会,而没有集贸市场、社区医院,大街上没有公共厕所,聚居区忘了修垃圾转运站,这样的事情不是比比皆是吗?这与那种只建大楼忘了设计电梯又何其相似乃尔!

方便至上应当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种文化理念。城市就是要让市民生活得更优容、更舒适。我曾经与城建部门主管作过面对面交流,我向他讲述了一些城市的细节:市区中心有些路段的人行道采用的是清一色高档材料,一到冬天结霜结冰,人在上面站立不稳,人行道成了溜冰场。还有行道树,好象只是为了城市美观,并不考虑行人遮荫,因为太阳明明从东南方向升起,行道树偏偏栽在人行道的北边。人在树下走,身体仍是暴露在阳光下。如果用方便作标准的话,这种一切令人不便的城市设计都应当调整。

我们的城市好象不太在意是否方便,而在意是否气派、现代、超前。譬如说修路,一条普通的道路已经觉得没劲,要修就是什么大道。

其实交通通畅的关键得看路网覆盖是否合理,并不是一味地拓宽街道。香港的街道并不宽,但街上的车速却快于内地城市,道理很简单,香港路网如织,车流有序。现在每位市长都有一条宏伟大道的计划,从未有人打算省下这笔钱去捣鼓几条小街小巷。尽管捣鼓好小街小巷对于化解拥堵可能更实用、市民会更方便一些,但是未必会有人真花气力去做,人们更喜欢一条大道带给城市的光鲜。

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见识过七月九日大道——这条世界上最宽阔的大街,宽148米,双向18车道。同样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心市区还有一些仅一个单行车道的街道,这恐怕也是我亲眼所见的最窄的都市街道。宽与窄完全因地制宜,视情而定。一味地以宽阔为追求,貌似合理,其实未必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结果,马路很宽阔,老太太过马路很不方便。主要的大街又直又宽,配套的道路很少,车流只能往主街上拥挤。大楼很现代,却没有停车位置,秩序乱糟糟。体育中心、大剧院很豪华,但远离居住区,居民光顾一次很困难,那些富丽堂皇号称公共设施的建筑,平日里居民无法接触无法亲近,似乎成了一种为城市装点门面的展品。

欧洲的城市好象不刻意追求那种外在的气派,更在意实际功能。象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是一座中世纪与现代化结合的城市,几乎没有高耸入云的大厦,没有宽阔的马路,乍一看,是一座很普通的城市,没有半点国际都市那种居高临下的派头。苏黎世初次相逢,我的同伴有一种盛名之下的失落。我告诉同伴,苏黎世是一座不可小觊的城市。只说两点,就足以让人们对它刮目相看。一个是这座城市是世界金融中心,号称“银行之都”,拥有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银行、保险机构350多家,能调动全球20%的资金,在业界的地位远非北京、上海可比。有人计算过,苏黎世掌控的资金 ,如果折成美金,平均每个居民可以拉一大卡车,这座城市80%的居民是百万富翁。还一个是这座城市拥有两所享誉世界的学校:“苏黎世大学”、“苏黎联邦理工学院”,产生过爱因斯坦等12名诺贝尔奖得主,清华、北大也难望其项背。

一座城市的内涵决不是高楼大厦决定的。

苏黎世被誉为世界上“生活质量最好的城市”,其根源它是一座很方便的城市,因为方便,则给人一种格外的亲切感。

那天,我路过市区体育场,正逢一场足球比赛。观看比赛的人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坐公共汽车,也有开车而来的,体育场就在市民的居住区,周边却没有国内惯常的拥挤。显然,观看体育比赛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那一张张愉悦的笑脸,感觉到他们生活的轻松和惬意。我想起在国内每一次到大型公共场所都象经历一场战争,那种紧张与忙碌,都折射出城市生活中的某种不方便。

从老城区迷宫般街巷里走出来,沿着苏黎世河而行,河口与湖口间一座大桥相连,桥边一座10余米高的铁制跳水台,一群群嬉水的人们攀台而上,鱼跃而下,就象是在大街边展示一幅生活画图。我想,放在国内城市那座跳台一定会被城管拆掉,因为有碍观瞻。我们的城市宁愿选择一种毫无生趣的整齐划一,也不能接受市民喜爱的方便。

方便不是一句口号、一种愿望,方便是对城市功能的要求,它渗透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安纳西是法国边境一座规模不大、风景秀丽的城市。湖滨梧桐大道是一年一度著名的环法自行车大赛的起点。倘佯湖畔,欣赏着安纳西湖的迷人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温馨。

湖面帆影点点,划艇水起浆落,你追我赶,岸边沙滩上躺满享受阳光的人们。据介绍,这座人口只有10来万的城市拥有汽车、自行车、划艇、帆船、滑翔、跳伞、登山、滑雪、潜水等诸多俱乐部,即使国内一线城市也无法与之相比。如此众多娱乐项目的城市,其生活品质必定臻善臻美。

一座缺乏功能的城市,就象一个病夫,即使看上去是个大块头,也不能指望他出多少力干什么活,反而会成为拖累。

国内城市惯于追求一种让人仰视的派头,总是把亲切感当作平庸,刻意与平民百姓拉开距离,以至于你即使作为这座城市的普通居民也常常吃惊地发现一夜之间不知从何处冒出来这么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你会感到城市的生疏,象生活在城市的外乡人。

说实话,国内城市给人的印象多是浮华有余,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已不知去处,除少数城市,很多地方已然看不到那种因内涵而生出的尊贵。相形之下,欧洲的城市倒象那种不露声色富有教养的绅士。

我们还是说苏黎世,因为这座淡定而亲和的城市传递给我们太多的温暖。

那一天,我们去游览班霍夫大街,这条街号称“全世界最富有的大道”。中央火车站前一条长1.4公里的街道拥有200多家全球著名银行,从这条街道任何一处地面朝下挖都可能挖到银行的金库。我们朝圣般地踏上这片土地,一趟走下来,完全感觉不到半点金融街的影子,我们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又返过身来重走一遍,无论怎样端详,也看不到一幢那种带有金融大享色彩的大厦。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条掌握全球金融命脉的大街象一位身着布衣的富翁,普通得如此平凡。导游告诉我们,这些著名的银行都很低调,在外形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导游把我们引到一幢五层楼的建筑旁边,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大名鼎鼎瑞士银行的总部。大楼的大门是一扇很普通的门,门口挂着“瑞士银行私人事务部”的牌子,我用手比划了一下,牌子长约50公分,宽约15公分,真是小气到吝啬的程度。导游讲,瑞银总部刚刚搬走,现在成了瑞银一个下属机构的办公楼。

我站在楼前留影,满脑子想着国内城市的金融大厦。据坊间传说,国内有28个城市要建国际、国内、区域金融中心。我想,恐怕又是一轮大兴土木的竞赛,拔地而起的不过是一批没有内核、徒有其表的摩天大厦而已。

我总觉得许多摩天大厦成了一种心理消费品。

在班霍夫大街,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城市功能与城市气派是两种选择。楼房大小与行业地位并没有太大关系。

我生活的城市也曾从另一个角度给我类似的启迪。

有一天,因工作关系,我到市区一所小学参观,学校的布局、绿化、环境都不错,但是宽敞的校舍都有几分空荡。一打听,校长介绍,他们不是重点学校,生源不足。我很诧异,市区不是入学难吗?校长苦笑了一下,那是指上重点学校。

我心有所悟。

我想起我上班的地方,对面是所重点小学,每天上学放学时间,人潮如涌,交通瘫痪。好多接送孙子上学的爷爷奶奶每天要搭乘好多站公汽,而他们住地附近本来也有学校。

所有的家庭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般生活每一个人都不方便,而所有的不便又被看作是天经地义。我们已经习惯对不便熟视无睹。

方便赋予城市人文情怀。譬如无障碍盲道,不只是对一部分人方便与否的关注,反映的是一种城市的品质。

城市以方便为要,这是一种至上的理念。我们那些根深蒂固的形象理念、品牌理念、亮点理念,现在是不是到了该为方便至上让路的时候了。

当问题来临,我们得重新思考、重新选择: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修建一条大道而去打通更多的断头路?是不是应该少建一座大型广场去建更多的小型绿地?是不是该把更多的医疗资源用于社区医院,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群百分九十以上的时候所患的病只不过是跌打损伤、伤风感冒之类。

如果医院、学校、幼儿园、公共绿地、集贸市场、公交车站都离自己的住地不超过200米,生活是否更方便?难道这只是一个梦吗?这并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其实这个世界上好多城市就是这样做的,就象我在新加坡所见。生活不便的城市是失败的城市。错误的选择往往导致城市的失败。

问题是大家未必不知道怎样做才对,可很多时候偏偏会因为一些明心不明口的原因作出制造落后的选择。这种失败并非出于失误和无知,而是出于一种刻意的选择。

不选对的,只选贵的。错误的选择会使我们沿着失败的方向越走越远。

如果让我们的城市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那么,就得大大淡化那种形象意识、品牌意识、亮点意识,凡是与这类意识主导的重点、品牌和形象工程统统可以休矣。

一切应由市民共享的公共资源都应该均衡合理地分布于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角落,让城市与老百姓更近,把城市建成芸芸众生的家园。那个时候,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敢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