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曹雪芹之死(三)
正文

本文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三百五十周年而作!

(题记)

曹雪芹死后身边的人默默的守护在他的遗体身边。脂砚斋和扣玉二人就把素日他穿过的多少还能提起手来的衣物倒腾出来,一件儿一件儿的拿出来叫她们看,看那一件儿好些,哪一件儿更适合做临终就寝的寿衣,总不能让他衣衫不整的走吧!小玉儿本是没有经验过这些事儿的,何况扣儿呢更是不懂,二人也拿不定主意。幸好小玉儿妈妈上前来了,细细一看,这哪是什么寿衣啊,不过就是入冬前换下来的一身儿长袍子,袖口和肩上都还打着补丁,针脚密密麻麻的使用的线颜色不一,补丁用的布料也不一样,但还能拿出个儿来,囫囫囵囵的还像一件儿衣裳。

小玉儿妈妈随即说:“就是这一件吧,好歹还能拿出的手,何况又是他素日穿过的,霑儿活着时是讲面子的雅士,再没他能讲究的出来的了,再给他找一件裤子就好了。”说着就和脂砚斋一起把仅有的一只箱子从里到外翻过底朝下,(这只箱子在上个世纪中期曾有红学家在《人民日报》发表找到曹雪芹箱子的消息,或许就是这一只,因北京西山正白旗传说甚广,受到红学爱好者大力关注。按语:作者自注)里面的东西抖出来了,小玉儿急忙弯腰拾起一把纸扇,拿在手里打开细细观看。只见:一把纸扇,扇子上面画着有山水人物,一男一女,衣带华贵,二人做倾情之状。

人物的一边空白上几行题诗“顽石无才补苍天,枉落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面落款是:富贵闲人。小玉儿看见这首诗,又看看躺在灵床的曹雪芹,联想当日,又见今时,顿时泪眼模糊,紧闭嘴唇,抽搐着鼻子微弱的鼻息涌出来粗细不等的动静来。“哇-”!一声扑在曹雪芹的遗体上,哭诉不止。扣儿流着泪水,一面哭一手拉着姐姐叫她不要哭了。小玉儿妈妈随即说孩子们先不要哭,赶快帮你脂砚斋姐姐整理东西,好让你芹哥穿戴好上路啊!说罢,大家一起把箱子里的东西整理出来,里面有:从旧书摊上捡来的诗集、书籍、还有和邻居小孩儿一起玩过的小玩意儿、比如小面人儿、野果子的核做的小狗小猫儿,甚至还有损坏的破风筝、一把佩剑、更多的是书信来往的信函,一方粉色手帕、手帕里面还裹着葱管一样的几块小指甲夹在书籍的页面里。众人倒腾了半日,在箱子里也没有找出来一件儿像样的裤子来。兰儿在一旁脸色凝重,看着脂砚斋似有话说,又难于启口,和脂砚斋眼神相遇,脂砚斋明白了她的意思,说道:“兰儿妹妹,你曹大哥在世的时候,最喜欢和你家二小在一起喝酒打猎的了,他们男人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大事儿,在这儿二十多年来,多亏了二小的帮助,要不真的“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如今他去了,没的说了,就把你家二小穿过的衣服拿来一些吧,好歹给他齐备了,咱也就安心了,他也就踏实了。”说着缓缓地泪水从眼角流到了嘴角下面,乞求的目光对准了兰儿。。兰儿是聪明的女子,心想虽说自己男人的旧衣裳给别的男人当寿衣不吉利,但还是很快的回到自己的屋里找了出来,一条新裤子,一件八成新的棉袄,拿了过来。那鸣儿和二小急忙接住,来到床边儿,解开曹公内衣扣,众女子回避一会儿,就把新衣服穿好了,外面依旧套上长袍,垫好枕头,曹公雪芹这才安详的躺好。

一时,众人离开,来的门外,外面雪盖大地,厚厚实实的积雪把大地裹得个严严实实。只听得前后山民们在:炮竹声声辞旧岁,雪花纷飞迎新年。才知道现在已是壬午年的大年初一了。鸣儿找来一块木板,叫二小二哥哥写上几个字儿,在停灵床前边放一张小方桌,把那块木板恭恭敬敬的摆在哪里。牌位上写着:红楼梦主编曹雪芹之位!然后把香炉、供品、影身草之类一同摆上。完毕。众人齐齐跪下,哀悼痛哭!

那脂砚斋更是悲痛欲绝:

二十年来辩是非,

一朝书卷搓骨灰。

昔日榴花宫廷处,

今日永诀吊斜晖。

众女子听那嚎啕之语,更是添上几分难过,见状怕在哭出个好歹来,纷纷抬起头来,大家互相劝慰。小玉儿妈妈说道:“先生已经去了,不要再惊煞他了,让他好好地去吧,他累了!赶快给他烧些纸钱吧!”说着自己也难过起来,两只手拾起袄襟儿擦自己的泪水。一句话提醒了大家,可上哪儿弄那些纸钱去呢?大雪封山况且不说,时值大年初一,谁家铺子还会开门营销呢!脂砚斋顾不得许多,急忙从书阁子里拿来些用过的纸张攥在手里,打开火镰,在空中晃了几晃,火苗出来了,将那些书稿当做纸钱,就在灵前开始烧。众人见此,无不效仿,算作为故去的人送冥路。殊不知那些纸钱竟是曹雪芹昨晚刚刚完成的书稿!

故事写到这里,作者再也无力按动漆黑的键盘,为什么竟有如此一幕?历史的遗憾终究造成了历史性的残缺!这个无法弥补的历史文献残缺,该由谁来付这个责任,感到迷茫了!后人没有理由责怪前辈的盲点短板,历史的天空闪烁着璀璨,也闪烁着枯竭。这些璀璨和枯竭推动着历史的文献仍不失它应有的光亮,仍不影响他的光泽是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玉,仍不失为一个百纳海川流传百世的文学奇葩。

大家忽然发现自己手里拿着的纸钱竟是昨夜曹大哥刚刚完成的书稿后,一下子回过神儿来,急忙停止,把火池子里没有然烧尽的纸张扑灭。那些有生命的文字在燃烧后清晰可见,只是把它轻轻一折,那些燃尽的纸张浑然松碎了。大家感到惋惜,曹大哥不在了,以后再不能和曹大哥一起写文字了,这些文字是曹大哥生命里流淌出来的血脉,应该珍惜才对啊!为什么还要不珍惜他啊!脂砚斋一下子蹲在地上,知道自己一时悲伤过分,竟然糊涂到这个田地!她开始清醒,开始珍惜,开始明白了许多!她要好好保护好这笔文字!文字书稿在就是弟弟还在,书稿是不朽的!弟弟是不会死去的,弟弟还会在后山和石兄对话!自己还要上山才摘野果子煮熟了给弟弟送到山上!脂砚斋怎么也不会想到弟弟为什么弃她而去,老天爷啊!你在哪儿啦!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一声长呼,昏厥了过去........

(此情节,有的红学家曾在上个世纪《红楼梦学刊》上多次发表论文进行商榷引起很大轰动。认为是《红楼梦》后三十回残缺的原因,或许是,或许不是,还有待于和红学爱好者进一步商榷。作者按)

鸣儿把早早起来从山上摘下来的一束雪梅放在曹雪芹灵前的供桌上,和供品放在了一起。

众人看到脂砚斋晕厥过去,小玉儿急忙上前把脂砚斋的头抱在怀里,妈妈道:“老天爷啊!这叫我们怎么过啊!”说着手忙脚乱来到跟前,用食指掐住脂砚斋的人中穴,“孩子快醒醒!快醒醒!”那扣儿急忙把脂砚斋的腿捋顺伸展了,寒冬腊月的冰凉的地上一团女子“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乱作一团。半日,脂砚斋缓过来一口气,回复了正常。

只到这时,停止了哀悼。生火做饭,请扫院落,还要过年。

破五后,择日安葬。

大年初一这天,一般的人家是不出门的。黄叶村村东头酒肆里的山西老板因多日下雪,一年到头本想回老家过年的,可今年雪下得没完没了,一入腊月到新年初一,一直没停,所以就没有回去,店小二是本地的,自然是回去的了。剩下了老板一家窝在了黄叶村。客人稀少,小小的饭店零落不堪。先前过往到京城打探消息的人,做生意的人,游手好闲的格格贝勒们,自然也是不出门的,这一场雪!好大的雪!好大的一场雪呀!!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悠哉几家忧!老板实在无奈,一大早穿好衣服,带上猎狗,向村里黄叶村被大火烧尽的废墟上走过,昔日的印痕,被一场大雪严严实实的掩埋在雪地下,增加了几分恬静。

沿着白马河南岸的堤坝上向东丁字口走来。丁字口,十路阡陌,东面是山,上上一条小路通往山顶上的。北面是一条大路,时常有进京城马车,抬轿子的过往,是一条驿道,是通往京城、山西的要道。南面是通往易县陵寝的神道。在南、西的夹角处,坐落着兰儿和二小家。曹雪芹的悼红轩就设在兰儿家。那酒肆山西老板原本姓李,山西忻州人士,旧年在大红门当差,犯个小错,被主子开除,不愿意回忻州老家,就对主子说:“还念主子恩典,能否把染指丫头赏给小人,小人一辈子不会忘记主子的大恩大德的,”说罢,跪在地上乞求。主子本是皇家买办,不在乎一个半个的,就发了慈悲之心,赏与他一个丫鬟。多半是利用,就在这黄叶村做了皇家买办的眼线。开一家小饭店,日子倒也过得舒适。过往之人,异地人等,没有他不知道的。今日神鬼差使,大年初一,早早来到这里。忽听一户人家里有哭啼之声,顿时产生了好奇。于是竟然有了寻根问底的念头,寻得哭声,来到了“悼红轩”一看。

那酒肆老板一看,只见:一间破房子野草盖顶,石头砌的墙壁,高不过八尺,宽不过两丈。正面一门一窗,还算玲珑,窗口和门口秀气万千!两扇门上方有三个粉红大字:“悼红轩”醒目可见,字迹万般秀气,意味深长。此时只听得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很噪杂之声传了出来。山西酒肆老板迈步走了进来。鸣儿正在打扫积雪看见有人前来,迎上前去问道:“敢问先生你是何人?大年初一来此何干?”来人答道:“适才闻得喧闹悲怆之声,好不悲惨,故而好奇,不由得已来到贵府,还望见谅!”鸣儿听到这里此人声音有些熟悉,叫那人摘下皮帽子,一看,竟是熟人,心头一喜。“你不是村东头酒肆掌柜的吗?怎么这天地来到这儿来了呢?疑惑不解!”酒肆老板道:“怎么这儿还写着‘悼红轩’三个字呢?莫不是曹先生曹大爷的府上!悼红轩三个字俄是知道的的,常听到曹大爷在憋饭店讲故事,就把这三个字记住了。可后来一场大火烧尽了整个黄叶村,曹大爷也不见了,饭店里也没人讲故事了,食客也少了许多。生意也没得做了。”说到这里酒肆山西老板面带憔悴,无奈的嘴巴合在一起。鸣儿把清扫积雪的工具放在墙头边儿起说:“曹大爷今早黎明时刻早已过世了!你来得正好,你再也不会听到曹大爷给你讲红楼梦了!”此话出口,那山西老板哑然失色,说着话就来到曹雪芹遗体停放的灵堂内,弯身跪在地上,三点头后,复又站起,双手抱拳,目光平视,往事万千,不堪回首,算是告别!

那人凭吊一番以后,转身而去。大约半个时辰以后,后山前寨的山民们,不分老幼纷纷出来,互相转告:听说那个说《红楼梦》的曹公子不在了,走!我们看看去!一传三,三传俩,自发的组成吊唁队伍向悼红轩而来。事后才知道,原来是酒肆山西老板发动的人。那老板是公众人物,人们谁没在那儿吃过一顿半顿的饭啊,都领他的情,买他的账,况且曹雪芹更是家喻户晓得人物。说话间就来到了悼红轩,一对对一排排鞠躬上香,磕头作揖。曹雪芹一生嗜酒如命,读书万卷,恰生不逢时,潦倒半生,别的没有留下,只留下了那一堆残稿《红楼梦》,人们喜欢,在他去世后的时光岁月里,一传十,十传百,不几日人们开始传抄,有的是夜以继日,把一卷分成几个人分工抄下来,然后在合装到一起(当然,抄书时人的文化水准不一,有的字儿写得好,有的写的不好,有的能理解书里面的内容,有的不甚了解,或者一知半解,留下很多纰漏,丢字、错白字甚多。有的还篡改,有的是漏写了几行事后才发现,按着自己的意志再补上。)一直到庚辰年岁末,市面上集市庙会出现了手抄本的《石头记》有的还冠以脂砚斋评点过的字号,清清楚楚写在书的封面上。这是后话。

乡亲们都来了。都来吊唁他们自己喜爱的会写书会说书的曹雪芹曹公子曹大爷来了。脂砚斋、小玉儿。扣儿、兰儿。二小、鸣儿看见乡邻来了,顾不得哭了,招呼大家,乡邻们也好言安慰,节哀顺便。有何难事,尽管吩咐!

至破五那天,天晴了,皑皑白雪在久违的阳光照射下,在乡邻的簇拥下,一口棺材架着徐徐前行,来到白马河北岸后山半坡,捡一个向阳面的风水宝地,刨开积雪,翻土开辟洞穴,将曹雪芹的棺椁放置其中。

就在这时,隐隐约约从青埂峰方向传来一片歌声:

顽石无才补苍天,

枉落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