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关于散文的几点感想
正文

怎么写散文?很多人问我,我答不上来。几年前提笔写文时,没有谁,也没有什么理论指导我动笔。懵懵懂懂地,心里怎么想手里就怎么写,或者说键盘就怎么敲。胡乱写了几百篇,幸而发到网上比较受人欢迎。柳梦含烟是我的老朋友,再三请我来上这一课,盛情难却,我只能七扯八拉说几句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共享,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帮助。

散文是最古老的文体,其起源和发展脉络大家都知道,我就不饶舌了。我在这里只阐明一点,散文最初是包含着其它文体的,小说就是从散文分出去的。它也包含着各种实用文体,比如说传记、回忆录、报告文学、政论、评论、科普、序跋等。古代文学家,也是历史学家、政论家,教育家,科学家。即使到了民国时代,文学家也并不只有这一身份,还是兼有各种职业。就连靠卖文为生的鲁迅,在稿费能养活自己之前,也做过中学教员、日本教员的植物学翻译、出版社的校对、教育部的基层领导,高等院校的讲师和教授。

短暂的民国时代,为什么能出现很多文学大师?而现在写文章的人多如牛毛,够上大师称号的不能说没有,至多算得沧海一栗。我的老师黄大荣先生对这个问题颇有研究,他认为,民国时代的作家与当代作家相比,有一个突出的优势:他们中西贯通,国学深厚,逻辑性强,还是某一个行业的专家。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仅行文优美,还能够从现象直透本质,显得深刻而隽永。

1949年后出生和成长的人,每学期学一两篇古文古诗的课文,填补不了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没有在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也很难掌握慎密严谨的逻辑表述,这是两种语言固有的传统区别。虽然文学创作是形象思维,但人物事件合乎逻辑的发展,是一部文学作品的起码要求。破绽百出的叙述描写,首先就落入了下乘,题材再先锋、语言再华美,也是失败的。我记得有名诗人歌颂一棵树的坚韧,他写到幼时的树遭到病害,长出一块丑陋的疤。随着年月的流逝,这块疤越长越高,手都够不着了,病树仍然枝繁叶茂拥抱着春天。天啦,这是什么逻辑,树疤还会和树一道长高。

我们这一代人先天不足,不至于把常识都弄错吧?

大家都爱好舞文弄墨,我说这些并不是泼冷水,而是希望大家认识自己的短处,在写文章时扬长避短,最好做到扬长补短。补短,就是针对自己的短处学习人家的长处。这个“人家”,并不特指哪一个名家,而是学习所有的知识。我对一些朋友说过:任何知识都有用。即使是八卦书刊,看进去了,对你搞创作也是有用的知识储备。

当然,亲身体验吸毒的风险,还是不冒的好。据说现在的毒品,只要一沾就终生戒不了。

其实搞创作何尝不是一种毒瘾,让人欲罢不能。

搞创作,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下笔才自如,文章才传神。贫乏的语言写不出优秀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读更多的书。和民国大师们比较,我们已是先天不足,后天营养跟上,或可补偿万一。其他人我不敢说,我七十年代末写文章,发表过一些,但自己也看不下去。不久就为谋生活而停笔。三十年虽然没写,但看了上万本书,才有自信重新提笔。我劝搞创作的朋友,一定不要丢了看书的习惯。要让这种习惯融入自己的血液里,化为一种生物的本能。有人说,我看的书很多,足够我在文海里遨游。这个观点是错的,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稍不留神就被淘汰。还有人说,我的时间有限,再好的书也看不下去。这种情况要分析对待,人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忙一日三餐。活命第一,可精神追求也不能完全放弃。既然你有时间写字,就能挤出时间看书,不能做到博览群书,也该通读时下一些优秀的作品。

与民国的那些名家相比,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精湛的专业,但我们却有他们望尘莫及的优良条件。互联网把全世界的知识都送上我们的书桌,这对创作有着非同寻常的好处。比如说,我要查某一个年份发生的事,通过鼠标问一下度娘就一目了然了。一台电脑,就知识的广泛性来说,远远超过图书馆里汗牛充栋的藏书。而且方便,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具有写出比较好的作品的先决条件。

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网络平台兴起了,与以前的纸媒相互补充,全国爱好文学的作者形成了非常庞大的基数,金字塔尖没有出现多少优秀的作品?这又回到了开头的设问了。除了先天不足,我们的作者写作时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我不敢指点江山,我也是默默无闻的草根,只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在此摒弃所有文学之外的因素,只说文学本身的问题,并且只说散文这一块,甚至只说我所了解的一点情况。

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恣意汪洋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入题,什么都可以发挥。可我在与一些作家对话时,他们却抱有散文必须有“我”在场的狭隘观点,认为“我”不在场,就没有散文的在场感,就不算散文。“我”作为主线,串起一篇文章是可以的,但以“事”串起一篇文章同样可以。二者相比,各有优劣。前者可以给人亲临其境之感,后者视野更开阔,可以挖掘出“我”看不见的层面,发挥出淋漓尽致的深度叙述作用,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境界。只要我们抓住了事物的本相,哪怕是一篇描写花草的小文章,也有了大散文的格局。另外,以事作为主线,跨文体写作,更适合表达出作者天马行空的奔放感情。

散文的大小不是由长短决定的,也不是由题材决定的,而是由深刻的内涵决定的。我对一些朋友说过,不要写什么游记,古往今来名山大川都被名家泡满了墨水,你再怎么努力也难以写出新意,很难超过以往的高度。搞得不好,就成了一篇旅游指南。也不要专找什么重大题材,因为这不是你所长,国家养活的笔杆子熟悉内情,比你写得更好。任何作家,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才能如鱼得水。我们没有民国名家那种深厚的功底,但在我们熟悉的生活层面里,我们也是专家。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也是藏拙的高明手法。不要担心文章上不了档次,我的一贯观点是,只要你的文章融入了时代背景,反映了社会的一个侧面,小文章也就成了大散文。公安三袁我有点瞧不起,他们的诗文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从他们的诗文中,只有弄花摆草的闲情逸致,看不到宦官当政的险恶局势,更看不到艰难困苦的民生。他们作为性灵说的先行者,一改文以载道的沉重,给小品文灌进清新活泼,值得称道。但这股影响深远的风气,成为作家逃避现实的盾牌,却是不可原谅的罪过。在政治高压下你可以不写,但不能粉饰太平。如果从他们的诗文里认识明朝,只会看到一个鸟语花香的和谐社会。

错得离谱。

作文者要有担当。不要让后人指责没有脊梁骨。 歌颂不是文学的使命。文学在任何时代,都要与主流意识保持一定的距离,批判才是文学与生俱来的责任。如果把作家的底线,仅仅设定为不说假话,那标准也就太低了。社会良心的底线下移,不可避免地造成全民族的道德丧失, 会引起社会的、伦理的灾难。对文学本身,也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们很幸运,遇到了知识大爆炸;我们也很不幸,还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的敲起键盘。只有边写边学,反映时代的变化,反映民间的疾苦,才能对得起这个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