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的心里应该有谁 |
正文 | 《俗人日记》之我的心里应该有谁 午夜已深,被一个噩梦惊醒。醒来的我已全然不知梦的内容。只是感慨到,自己因忙碌的工作压到连梦都是如此之混乱。梦的内容自然是混乱不堪的,出现的人物非常之多。以至于完全数不清!心理学上说记得的人太多,和这些人发生的信息频率较高的缘故。 在梦里这么多人中,没有出现母亲的影子。如此接连的感慨便是:我的心里应该有谁?在社会伦理,和人道伦理中定位该出现的人,我的梦中都没有出现。于是,扪心自问:我是否真的挂念自己的双亲。 人们在从事正常的社会生产活动中,生存已经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悄悄的下了挑战书。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它的存在!在这些人们看似最正常的行为中,不断的与社会各个层次发生频繁的信息交流。而当你向世界宣告你拿到了一本独立的户口本时,与家里的双亲交流,瞬时减少到过半,甚至更多!再被生存压力下的人们,可以不见双亲的面,但是却不能不见自己的衣食父母,哪怕两者的距离是从北京到东京。所以,我必须庆幸造物者对我的恩惠!让我在身为这些平凡的一员中,开始反思这个问题:我的心里应该有谁? 外界信息交流的“实在”性,成就了人们的梦境,和记忆的“深度”。我们的心里渐渐被代表利益的金钱而填满。为了这些,我们已再也难以寻觅儿时的单纯。单纯到只是梦见自己的双亲。那时的快乐是尤为的简单的。双亲的一句夸奖,一个鼓励的微笑。足以是我们天天向上的理由。我们的眼里是他们为天地间的全部。而今:我相信仍有很多人尝试在其中挣扎觉悟。试图在心里恢复双亲的本来位置。不是为了伦理,而是觉得自己心里就应该有他们,却没有为什么。 在中国散文上的作者很多,多到让你感觉中国会说话,会发文的都在这里。文章多到可以让三星公司所有打印机工作到报废。在这么多的文章中,偶尔有几篇是有关双亲的。我在想,写文的“文化人”应该是有一定觉悟的,或许是他们不屑于表达这种情感,有伤做作。要么就是“红尘滚滚浪淘尽,不觉淹没双亲”。说到这里,很多人会以为我再说孝道。——错了,我没有那么深沉。相反——我觉得用任何名义而强调自己行为的,莫不是一种为名而作的虚伪。 这里,我只是想说什么是“应该”。就连“不应该”都没有提及。 老人常说:双亲的恩德,唯生养儿女之后,方得体会。报恩,报德。也似乎变成一种规范要求。而我一直相信:双亲在生育我们时候,没日没夜的换洗尿布的时候,是没有那么多为什么的。而我们今天为了惧怕受到道理的谴责,在一周168个小时中,挤出4个小时回家陪伴自己的双亲,饭还是妈妈做的。 人与人的关系,需要梳理。这表明人们之间可以更有效的,更适宜的传达自己的爱。在心里位置较量上,当有轻重。怀着博爱的胸怀对待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是不合乎与逻辑的。假如你说可以做到——恭喜你,这世界又多了一个虚伪的产物。假如你说你绝对可以做到——恭喜你,你是虚伪的妈咪。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