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二进当涂
正文

二进当涂

钱朝铸

2012年的春天,是一个特有意义的春天。在这个春光明媚、花团锦簇的美好季节里,我们和县作协应当涂县作协的邀请,特意组织了部分作家去了一趟江南水乡当涂,既是回访,又算采风,可谓一举两得。当涂作协的联系人是太白第一中学的褚本慧老师,他是该县作协秘书长,中文本科毕业,省作协会员,《安徽文学》首届高级研讨班毕业,曾在《姑孰风》和《江南文学》《安徽文学》《作家天地》等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中短篇小说,是一个很勤奋的作家。因褚老师在初春时节带领当涂部分作家陪同马鞍山市作协郭翠华主席等一同来过和县与我们亲密“对接”过,所以作为和县作协分管对外联系工作的我,自然成了他与和县联系的第一人。我多次在手机里听到他那高亢热情、充满阳光的声音,很感染人。直到他们跨过长江踏上和县的土地,我们才得以见面。他比我年龄小,长得非常帅气。对于他们的到来,我们的金主席很重视,对接待的细枝末节都作了详细安排,我们不敢有丝毫马虎懈怠。从马和汽渡的接车到华星化工公司的采风,从考察历阳古城的陋室到县博物馆的参观,都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深得当涂同仁好感。褚老师回去后在手机中告诉我,他们作协主席陶立群先生在听完和县之行的汇报后很感动,说和县作家们太客气,虽素昧平生,但在接待中充满了亲人般的真挚和热情。他自己当时因公务缠身,故留下了“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遗憾。陶主席和褚老师很诚恳地向我们多次发出到当涂采风的邀请,金主席和我们几个副主席都为之感动,终于在4月14日这天才得以成行。

我们和县作协的同仁是乘着两辆小车从芜湖大桥绕道进入当涂的,当涂的陶主席竟然亲自驾车率队赶到宁芜高速的当涂路口等着我们。这是我自1984年后的第二次进当涂。二十八年前,我是为了谋生而来,今天却是为了加强文化交流、赞美生活、歌颂盛世而来。所以一踏上当涂大地,我就馋巴巴地举目四望,想将这里的青山绿水、人文景观都尽收眼底,以弥补当年因匆忙而留下的缺憾。

我们首先到了原属于当涂的东梁山。这是我首次来,想不到多次在对江的西梁山上眺望的既小又矮的东梁山,身临其境后,却感到很高大很雄伟,登临其上,山石陡峭,绿树环抱,庙宇轩昂,梵音缭绕,蓝天白云,江水浩淼,帆影点点,江鸥翩翩,沙白滩缓,游客阵阵,真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难怪当年的李白乐此不疲呢,也乐得我们纷纷拍照留影!

当涂作协有一个创作基地,建在太白生态园里。这里的“水云阁”真的是建在水上的一个古色古香建筑,四周遍植奇花异草,浓郁的芳香,隔着雕刻精美的窗棂扑鼻而来,在环境优雅的地方潜心创作、把盏叙情、休闲娱乐,无不令人神往,特别是生态园李总那陈年老酒似的浓烈热情,将两县作家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下午,我们拜谒了位于青山脚下的李白墓园。它背靠葱茏的青山,抬眼望去,绿树匝地,云雾缭绕。据载:南齐大诗人宣城太守谢脁因酷爱此地风景而筑室山南,李白一心想与其结为异代芳邻,生前遂有“宅近青山同谢脁”的夙愿,他逝世后人们就将他葬于此。墓园入口处有座青灰色高大牌坊,上面自右至左镌刻着“诗仙圣境”四个绿色大字,苍劲有力,舒展大方。牌坊后即为李白墓园,穿过甬道,正前方便是李白浮雕照壁,照壁两侧各开一口,酷似画框,框内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池水碧碧、杨柳依依。照壁右转向南,有一小园林庭院,门额上有“太白碑林”四个大字,系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所题。内有闻名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大家墨宝碑刻,乃一道独特风景。从碑林出来,绕过“青莲池”向北,一尊李白举杯邀明月的汉白玉塑像矗立于池边,高大气派,栩栩如生,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仙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浪漫豪情。

继续向北便来到了庄严肃穆的太白祠。该祠被粉墙黛瓦所环卫,建筑格局与皖南宗族祠堂相近,前后两进,青砖匍地,耸脊飞檐,画梁彩栋,宽敞明亮。太白祠正庭门楣上悬有著名书法家、和县人林散之先生题写的“太白祠”横匾,尽显草圣风韵。厅内迎面耸立着一尊汉白玉李白塑像,侧身而立,左手按剑,右手后垂,双眸含慧,胡须飘逸,再现了诗人气度非凡的形象。塑像背景是一幅墨绿色的巨型徽派版画屏风,屏风内容以李白在当涂游踪为写意。版画上方“李白高踪”的匾额是由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厅堂正中顶上方,还高悬着著名书法家司徒越书写的“诗无敌”的匾额。两侧墙壁上镶嵌着多块石碑,雕刻着李白的画像、诗文以及古今名人撰写的碑文。穿过大厅向后去,便见一座由青石垒起的一米多高的墓圈,墓顶芳草萋萋,墓旁翠竹冬青,青翠欲滴。墓前有一块高大的清代花纹石碑,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传是诗圣杜甫的手笔。为了表示敬仰,并想沾沾诗仙仙气,我们两县的作家们在此拍了一张合影。

李白墓园共分前中后三个景区,前区有全青石牌坊、李白生平壁画、太白碑林、眺青阁、青莲湖等景点;中区是太白祠,内有李白汉白玉塑像及宋碑一块;后区有揽胜亭、太白林、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在十咏亭内,我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了一段优美的故事,相传李白在此曾写了十首歌咏当涂山川风物的诗歌,谓之《姑孰十咏》,乡人曾在姑溪河畔建亭以志,由于年久失修,今人便在李白墓园重建了一座飞檐翘角、古朴典雅的“十咏亭”,亭中石碑上镌刻着李白的《姑孰十咏》诗,为著名画家黄叶村先生手书。由于凭吊李白是此次采风的“必修课”,所以大家格外重视,处处留意,认真听讲,受益匪浅。

傍晚时分,我们竟冒着毛毛细雨沿着崎岖小道盘山而上,登临了青山之巅,参观了静卧在苍松翠柏之间的谢公祠,这无疑是一次拼毅力、拼虔诚的比赛,哈……大家都得了高分!

翌日上午,在陶主席等人热情引导下,我们先后参观了当涂著名的三座古塔,一是城北小黄山上的黄山塔。小黄山又名浮丘山,相传浮丘公曾在此牧鸡,山虽不高,却因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山上筑有五角八层的黄山塔而有名,李白登临此山曾吟出“送君登黄山,长啸依天梯”的绝唱,我是同行中少数奋勇攀上塔顶者之一;二是离县城有五华里的城西金柱关塔。它矗立在姑溪河入江口的南岸,六角七层,巍峨壮观,确似一根擎天柱。塔前有一棵高大繁茂的泡桐树,正盛开着一树欢快的紫色花朵,有一根粗壮的枝干斜向江天一色的空中,远看其造型极像黄山的迎客松,引得众人纷纷拍照留念;三是城东的凌云塔。此塔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初为石塔,名曰文峰塔,后因塔基不牢而坍塌。到了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才得以重建,命名凌云塔。当涂三塔“鼎峙三垣,形家谓作镇乾方,为三邑之主星”,可惜的是凌云塔在宣统三年(1911年)六月毁于暴风雨,现已在原址重建了一座七层八角、高35。4米的新塔,登临后可绕塔巡视,蔚为壮观。我们接着还游玩了其他许多景点,留下了一帧帧激动人心的数码照片,洒下了一路欢歌笑语……

此次采风,我们不仅接受了一次当涂县人文景观的深刻教育,欣赏到这座江南名镇的万种风情,还结识了很多才华横溢的本土作家,尤其被为人谦和、幽默风趣、热情好客的县作协主席的陶立群先生所钦佩、所折服。陶主席系1957年9月生人,中等个头,不胖不瘦,穿戴朴素,乡音较重,两眼不大,但特有神。他是省作协会员、全国百名小小说签约作家、马鞍山市作协副主席。在家里,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在作协,他是一个好哥哥、好长辈、好领头雁。他曾插队农村,先后做过农民、教师、士兵、商人、会计、秘书等。虽从1984年才开始发表作品,但一发而不可收,其作品先后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等选载,部分作品还被收进《当代中国小小说精品库》和《中国小小说精粹》等。他先后出版了微型小说集《多雪的冬天》、长篇小说《红狐》、《陶立群精短小说集》和民间故事《姑孰传奇》,并主编出版了《马鞍山市公路志》和图片集《走过六十年》,其中《多雪的冬天》获1996年全国微型小说个人作品集“春兰”杯提名奖,2011年还编辑出版了《姑孰文化典藏—我们的家乡》系列丛书等。总之可敬可亲的陶主席给和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在游览当涂古老而又年轻、现代化气息很浓的街市时,我猛然想起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心里不禁涌上一股衣锦还乡、苦尽甘来的兴奋,那二十八年前的当涂之行,留在我脑海里的是生活的坎坷和汗水,是刻骨铭心的无助和辛酸,但我和大哥那血浓于水的感情永远值得珍藏;此次二进当涂,留给我的记忆是劳动后那丰收的喜悦,是当涂人赐予的风和日丽、厚重历史和青山绿水,是一江两岸作家们纯洁友谊的显现,更是一群“象牙塔人”那尽善尽美、至高至纯的文学追求。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初稿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定稿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