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有感于《天边》
正文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首先要感谢您们能将我的几篇拙文刊发在《呼伦贝尔日报?天边》副刊!我为您们的这种不论作者地域而大气包容的做法深感钦佩!

有缘于此,我想说:《天边》离我不远,呼伦贝尔就在我身边。

眼下,呼伦贝尔正是寒冬,可我于千里之外已感受到了来自呼伦贝尔人的如火热情。您们对本土作家的厚爱、对外地人关于作家作品评论的支持都是我们乌兰察布望尘莫及的。难怪,呼伦贝尔大地上涌现出那么多作家,原来是包括《呼伦贝尔日报》在内的媒介为他们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和桥梁,有力地援助了他们走向成功。由此,培养当地文艺人才,发展当地文艺创作,促进当地文艺繁荣,对于您们,对于《天边》来讲,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不说别的,单说您们刊发的那几篇拙文,每篇都占据了《天边》的头版头条位置,从中足以看出,您们对本土作家作品评论的重视程度,这于我是贵重的馈赠,莫大的礼遇,温暖我心又催我奋进!

说来,直到如今,我都与艾平、王忠范两位前辈未曾谋面,但我确实喜欢她(他)们的文章,可以说我是读着他们的作品一路走来的,感觉彼此神交由来已久,常常梦里不知身是客。

需要一提的是,经乌琼老师在网上发现、推荐我的文章后,艾平老师当即与我取得联系,深表感谢。随后,她又给我寄来了她的《雪夜无期》、《呼伦贝尔之殇》两本签名散文集,我心知我有幸遇上了一位热心肠、懂读者的作家了,我激动得无所谓激动了,内心的溪水哗哗地流淌,内心的雷雨过后出现了彩虹……我只不过写了稚嫩浅薄之文,竟得艾平老师如此“厚礼”相待,我有些受宠若惊而又惭愧万分哪。

实际上,拜读艾平老师的散文,理解、把握、捕捉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不可能每每有感而发,不可能为了写而写。有时候我甘愿沉浸、畅游在艾平老师营造的散文世界里不出来,任凭外面山雨欲来风满楼。怎么说呢?艾平老师的散文,有种对生灵、对草原、对森林的悲悯情怀,有种对呼伦贝尔大地生态文明的观照和守护,读吧,或失落,无能为力;或仰望,不可抵达;欲罢不能,若即若离;只有深思,在寻求医治良药,在唤起社会责任……正因为此,我每每读之,像在沙砾里发现了金子一样欣喜若狂,又像独行侠游走在茫茫草原有点不知所踪……这样的精神给予,博大、精深、持久,我享受不尽啊!

至于王忠范老师,我读他的文章比艾平老师的要早一些。我觉得王忠范老师的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接地气有人气,是我们连接少数民族的热线,是我们获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一个窗口,是我们团结少数民族、热爱少数民族潜移默化的借鉴,十分难能可贵。

本来,我国少数民族少,少数民族作家少,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动态的文章少,而汉族作家介入少数民族,书写少数民族,这本身就是填补了一项空白。我们没必要担忧他们互相之间沟通是否畅通,我相信王忠范老师“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只要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总有一种适合他们的交流的方式。相反,我倒是觉得,距离产生美感,以王忠范老师这样一个外人接触少数民族说不定更能见出风情。

比如2016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的王忠范老师的散文《鄂温克人家》就是一篇这方面的典型之作。文章展现了鄂温克族老涂一家人的美好生活场景,朴实无华,短却使人感到满足。为什么?透过此文,我们不难发现,写文章有时不在于你追求多么高大、完美,而在于你能根据审美对象真实、干净地表达,呈现原生态,保留原汁原味最好。因为较之于其他文体,散文更需要真情实感流露其间。如此,若能与王忠范老师联系上得见其书,得窥其文全貌则是我最大的企盼。当然,联系不上也没关系,只要有他的文章陪伴我,如回老家,似见亲人,足矣。这样的精神享受,纯朴、真挚、亲切,我享受就是幸福呀!

呼伦贝尔,地域广阔,人情深厚,既得天时、地利,也得人和。有感于两位编辑抬爱,有感于《天边》传播,使我这样一个外地人对当地作家作品的反馈意见得以公诸于全市,谨以此文再次献上我诚挚的谢意和深深的祝福!

展望《天边》信心百倍,越办越好!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