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闲话重阳节
正文

闲话重阳节

文/神龙

草萋萋,雨催凉,一袭北风去忧伤;

枝弯弯,果飘香,一秋收获添欢畅。

——题注

一场秋雨一场凉。进入 10 月,几场蒙蒙细雨送来了丝丝凉意。秋风斗气,毫不犹豫的吹散了氤氲。秋高气爽,残叶飞落,稚嫩的麦苗又染绿了凄凉的田野,新的希冀在落幕的金黄中复出。艳阳高照,心情灿烂。重阳节来了!

我国传统文化闻名世界,民间节日盛多,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或神秘或凄惨或美丽的传说。

农历九月九日,就是传统的节日之一。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天高气爽、硕果累累、菊花盛开、丹桂飘香,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先民们于是有了赏菊闻香、登高望远的雅兴。

综上所述,古人认为九月九日是“吉祥数字” ,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于是, “重阳”便顺理成章成为一个寓意吉祥长寿的好日子。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据史料记载,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

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自汉代起,民间逐渐形成重阳日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和登高祈福的浪漫习俗,重阳于是成为思念亲人、孝敬长辈的节日。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便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爬高山、登高塔。

一些地方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 “吃糕”代替“登高”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关于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 。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 “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自古以来,人们对重阳节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重阳节的人文精神在历代文人的登高赋咏中走向极致。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在重阳节滕王阁聚会上写下不朽名篇《滕王阁序》 ,其《蜀中九日》写得尤为传神: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李白的佳作更胜一筹: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荫》千古传唱: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曲《醉花荫》 ,将苦苦思念郎君的一代才女借酒消愁之状,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人文精神有关,重阳节更不例外。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早已为妇孺皆知,它生动演绎了重阳日作者“倍思亲”的骨肉深情。

相对而言,现代人由于社会、经济、交通和信息的逐渐发达,更因思想观念的更新,重阳思亲的方式与内涵,从意义到气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伟人毛泽东写于 年 10 月的名篇《采桑子·重阳》,堪称典范: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领袖的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词中“人生易老”与“天难老” ,寓意深刻,别有洞天之笔。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了人生真谛和

永恒的真理,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年“九一八”事变后,大画家齐白石正在北京,重阳那天友人约他共登西山,眼看东北沦陷,白石哪有闲情逸致?便就近登上宣武门,看到周围炊烟四起,心中不免波涛翻滚,脱口咏出“莫道天塌无人撑,犹峙西山在眼前。 ”的诗句,表达对祖国未来的坚定信念。

斗转星移,重阳节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议重阳节为“五老”祝寿,并赋诗抒怀。年,我国正式将重阳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使重阳的人文精神进一步普及与升华,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每逢这一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或开展寓愉悦身心于娱乐之中的文体活动,让身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看今重阳之际,天朗气清,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时间如流水,岁月不饶人。才记得当年自己活跃在尊老敬老,节日慰问老人的行列,如今却已进入被慰问的名单。

老年人的今天,就是中年人的明天。愿全社会珍惜重阳节、重视老人节,用重阳日源远流长的人文关怀,推动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填词一首:

风入松.重阳节

(词林正韵)

一场秋雨一场凉,岁又重阳。

烘林枫叶红相至,桂花芳、金菊飘香。

翠柳荷仙离照,天高飞雁辞行。

光阴飞逝鬓丝霜,荡气回肠。

断云残雨登高望,沧桑路,步履铿锵。

两袖清风阡陌,一身正气高扬。

(乙未年九月初七)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1: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