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环游金佛山消夏琐记(节选) |
正文 | 火炉重庆,第二次连晴高温袭来,人们纷纷寻找避暑之地。我选择了金佛山自驾写生环游,这是我若干年前侦查出的一条线路,沿路风光无限。 这条线路已逐渐为人们所知,沿路消费一年高于一年。虽然路途不远,一个人用一辆车还是太奢侈,于是我带上一顶帐篷,一兜干粮一件水以降低消费。 * 老龙洞下清溪滩 怕热的人不止我一个:只见清溪滩上挤满了车辆帐篷。认真观察了一下发现还有一两个车位,开下去便不敢挪动,立即找地方搭帐篷。才发现这海拔只接近800米的地方,阳光直射下根本不敢呆帐篷里。亏得不远处有座桥,桥下面有大块阴凉!当机立断把帐篷挪了这里。真不错,桥下凉风三级以上。 "高山出好水”,可惜人太多,眼前这一潭碧水已跟三五天没换水的游泳池差不多。人们依然泡在水中纳凉,我也下了四次水。感觉冷了,又起来吹暖风,体会温差。 不少小孩在戏水,很开心。可旁边有两个豪车专门来此炸鱼,把雷管放在水里惊吓游人——“嘭”的闷响。我只好把眼睛盯着孩子们开心,我也开心。 阳光直射时,很多车跑了,待太阳刚躲进山崖背后,又聚来无数的车辆帐篷。 一躺进帐篷就睡着了,醒来却见山崖黑影角上,晖耀着一轮明月光。 旁边还有一些车辆和帐篷,因为主城酷热,推迟了返回的时间。有人把车灯开得透亮取光野炊或戏水,虽不算宁静却也安静,只有小孩们戏水的声音和夜餐人并不喧哗的招呼声。 取了帆布折叠椅,坐观岩角那渐渐隐去的月,还有那岩间狭长夜空中的明亮的星。 好景不长,待去附近提了瓶冰镇啤酒回来,不远处店铺里的卡拉OK凑然响起,那些总是唱不成曲调被放大了的叫喊声此起彼伏,毁了美丽的星空,毁了那渐渐隐退的月。 一头扎进帐篷。 一觉醒来,发觉只有我一个人,一辆车,一顶帐篷。 * 深山农家 来金佛山写生是为了避暑,有了第一天的体会明白了这山上也只早晚非常凉爽,白天必须找得到阴凉处写生,这五天才能如愿度过去。否则150公里的环线走下来,当天就又下山回到家中了。 没走多远就发现了一条通往深山的支路。 这公路一直通往更高的山林。山林在公路的尽头,林荫成片,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了,侦查了一番,都是司空见惯的景观,激发不出挥动画笔的情绪。 记得来路旁有片村庄,绿油油的稻田,金色的向日葵,赶紧折返了过去。 果然有好几处可以入画, 趁太阳还不威猛,躲在一片树荫下支起了画架。 偶尔有路过的山民来观望一番,搭讪两句,接过我递的烟有点不知所措的样子,随便聊两句已知道这一带的山民依然非常朴实,我决定今晚在此扎营,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画了一阵吃干粮,才发觉身旁那一篮子干粮已经成了快乐的蚂蚁王国。 不到中午画已完成,下一幅得等到骄阳偏西时才能动手了。将帐篷席铺在了树荫下的草丛中,有风不断,午休毫无问题。 睡了一会儿却感觉有虫子叮咬,原来是蚂蚁爬胳膊上了,是那种最小的蚂蚁,你却不能对它置若罔闻。巡视了一下,前方屋檐下的水泥台阶已进入阴影,于是把席子挪到了那里。 寄人篱下大概就是这滋味吧,不能进屋,只能睡屋檐下。平时我爱戏称自己是流浪汉,眼下当真了。 一个下午不能老睡,于是沿公路下行去溜达了一圈,路过农家乐时,顺便买了瓶冰镇啤酒。发现此处并无游客问津,可老板依然不肯降价,只问我歇哪里,我含糊其词:“那边,不远”。 干粮啤酒下肚,在另一片树荫下发现了一个画面,于是开始来第二幅——屋檐下的向日葵。 那个刚才我递过烟的农民又来了,这回他先发制人将烟递给了我,两人便随意地聊了聊。我问他住在哪里,他顺手一指“就那里”。“远吗?”“不远,就那里” 于是我问:“今晚在你家门口搭帐篷方便吗?”,他说:“就住我家里面吧”,我说“我带有帐篷,依靠个人家更安全”,他说“不用住帐篷,就住我家里”。 画完这幅画我便随着去了他家,很近,不足一百米,在临街公路另一侧。进门后下楼,从后门穿出去,却是一个非常宽敞的坝子!坝子前面宽阔的坡下,是一大湾田地,种的稻谷与向日葵。对面,是远山和山下的农舍。 我的天那个美哦,此时的阳光已经完全转移到这排楼房的背后,宽敞的坝子一片阴凉。这个归宿让我喜出望外。坝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凉风习习,可主妇还说养了鸡鸭到处拉屎,不干净。只见她不断把这些家禽赶到栏杆外,又设法增加栏杆的高度。 坐在这里喝茶真享受,不光是风有得吹,最重要的是眼睛还有得看。 茶过三旬,精神特别的好,看看离天黑晚饭都还有些时间,打了个招呼抓紧去画了第三幅画。 晚饭时,桌子上一盘干炒土豆片、一碗炒豇豆、一碗菜豆花(没过滤的豆花),还有一碗汤。主妇说:没有菜,随便吃吧,我说这菜豆花很好吃,主人却拿出一瓶酒来。他一家人都不喝酒,这是别人送的一瓶,一直闲置,今天才派了用场。我没见过这种牌子的酒,但口感很好。筷子去了汤里,才知道那看上去黑乎乎的东西竟然是腊猪蹄!味道相当不错,真奢侈。 闲谈间主人说以后可以来这里长住,自己做饭吃就行了。“反正我房子空着,人家农家乐本来就是要赚钱的,我们不一样:住家户”。 上了三楼才发现这住房非常不错:宽敞明亮,瓷砖地板雪白的墙,床和卧具都是新的,与我想象的大不同。 第二天一早,就坐院坝上从从容容地画了一幅,俩主人却外出干活去了。辗转找到了主妇,除了表示感谢,也给了点食宿费略表心意。 下山途中有山民搭车,我自然不能拒绝,这感觉很愉快,我估摸留宿我的老王,感觉也会差不多。到了目的地,搭车的山民问我多少钱,我当然不能收。 * 夏支书 夏支书早已不再担任村支书,如今在经营挖掘机。由于这个称呼好记,我仍叫他夏支书。 山王坪一带荟萃了金佛山众多野逸景观,是我的重点目标,可那些最理想的地方,如今连搭个帐篷也收费不菲。特意搞了个预案:不得已时去夏支书家。 夏支书住家恰好坐落在通往山王坪的丁字路口,所以顺便接待一下游客,收费却很低。一年半以前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以后你们来就好了,我这里也在修标准间了”,我第一个反应却是:在山王坪一带再也找不到低消费了。 路过他家门口特意停了一下,只他儿媳在经营铺面,还认得我,得知他家的标间也是每晚50元,我问那些老房间还在不?她说还在,每晚30元,我一下心里有了底,这个价格是很实惠的,最主要是这家人厚道,每次住这里都有回家的感觉。 山王坪有一片未开发的野石林,一片又一片的天然草坪四周,石笋石柱交错屹立,青藤附着其身,灌木幽居其根。峰回路转,每走数十步就有柳暗花明之感,曲径通幽处,美轮美奂。 与之相距一公里处,也有一片开发了的石林。两相比较,这野石林除了规模相对小一些,其观赏性与景观结构更为经典,是重庆周边完全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在这里扎营无疑仙境。 从夏支书家到了这里,眼前景象让我目瞪口呆:一条崭新路基活生生从草坪间穿过!石笋石柱已被无情铲掉,我沿路深入一看:所有草坪已经片甲不留,原有的景观消失殆尽! 一个亿万年才能形成的自然景观,一个花亿万元再也无法打造的人间仙境,就此毁于一旦。 除了痛心疾首,我不知道该还有什么言辞。悻悻回到夏支书的店铺,我再也无心去寻找什么地方野营。 夏支书从外面回来,一见面刚打了招呼就问我:有没有兴趣跟他去指姆山下溜达一圈?指姆山是金佛山深处一座金字塔般的山峰,我多次远眺却望尘莫及,这邀请让我喜出望外。其实我和夏支书也就只见过两面,他便知道我的兴趣所在,甚是难得。再次印证了我到了他这里就是回家的感觉。 随夏支书的皮卡车沿机耕道一路颠簸来到指姆山下,当地人说这个像拇指一样竖起的峰顶没有任何人上去过,爬得最高的,也只到了那面绝壁便走投无路了。原来,这世间还幸存那么一点鲜为人知的处女峰。 夏支书是为他经营的挖掘机送油料而来,在这里我见识了那强大的挖掘机是如何在大山深处披荆斩棘,在山壁灌木杂草丛中转眼间开出一条路来,开了眼界。也联想起当代人是如何运用这玩意儿摧枯拉朽大规模地改变着地貌,不知是祸是福。 * 风吹岭 风吹岭是金佛山区当之无愧最漂亮的林间草坝,因已开发的景区内类似的景观大都被公路和宾馆、人工滑雪场取代而消失,于是风吹岭得天独厚了。重庆驴友干脆把它叫做马嘴草原。 我在这里认识了一位环保人士,一位瘦瘦的眼镜,当初风吹岭就由他承包管理,向游客收取极为低廉的环保费,负责提醒游人保护草坪和清理遗留垃圾。他竟然读过我写的“四季金佛山”,与我一提起金佛山的开发与保护,竟然一拍即合,成了朋友。 依稀记得他提及过自己有可能呆不下去了——看到这块肥缺眼红,已有人在撵他,虽然他本与相关部门签有长期协议。 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说风吹岭已经被破坏了,不知是谁还在草坪上栽了些树苗。我再去看时,瘦眼镜已经被另外的人取代。所幸两块大草坝还在,也的确被新栽树苗占据了一部分。本来,这里的草坝就与浓密林带相生相成,巧夺天工,我弄不懂为何要如此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或许是新的承包人需要向相关部门表现的一种环保姿态? 最明显的变化,是后来去那里,人,车,帐篷统统都要缴纳费用,费用交高一点,车还可以开到草坪上去。可加起来的价格,让人感到难以接受,所以这一次,我已决定放弃这个很近的地方。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提起这个地方,夏支书告诉我:那个瘦眼镜,已经被这批恶人逼死了。 竟有这样的事?我脑子嗡的一响,问:怎么死的? “被逼得走投无路,想不通,割腕自杀了。”夏支书说。平静的语调中,深藏着久久积压的愤懑。 “追究下来,他们得负法律责任。” 沉默良久,夏支书说了这样一句。 对这个结局我总难置信,脑子里只一遍又一遍出现眼镜孤独地守候在野岭木屋那瘦瘦的身影,还有他那辆破旧的老式吉普。 * 老魏 还不到秋叶黄了的时节,但路边有珠银杏独显秋色先声夺人。金佛山区生长的原生银杏,到了秋天很迷人。 一路寻觅抽象景观,公路坎下的一片水塘一下子抓住了我的视线,那些水藻形成的漂浮状异常神奇。毫不犹豫停了车取了画具就下去了。 连续三片水塘,另两片很普通,唯最高的这一片奇特。旁边是一户农家,看起来却有两三户人的规模,写生时与农家主人彼此打了个招呼,得知这是他家的鱼塘。 作完画房主再次给我打了个招呼:“到家里坐坐”。 “好,我收拾好东西就来” 那个友好的笑脸意味深长。主人正在做泥水工砌一堵什么墙。 待我收拾好画具下来,他说:“就在这里吃午饭。”语言简单明白,没有一丝多余的东西,我说:那好。 坐在他砌墙的地方休息闲聊等午饭,得知他是养猪专业户兼养鱼。发现他的养猪场规模不小,在门前的大晒坝上方,还都安装了玻璃顶。 听口音他是北方人,果然,他从山西过来的,在此安了家。老婆是本地人,两人是打工时认识的。现在却不再外出打工,只在此安居乐业。 我问他刚才我画那个水塘有鱼没有,他说:没有,鱼都在下面那两个水塘。 “水至清则无鱼。”他说,“那个水塘水太清,鱼反而活不了” 我正想:他可为这名句找了个实证,不料他进一步说:“社会也是这样,‘水至清则无鱼’,比如朝鲜那样单一,就没有活力。我们眼前这个社会,乌七八糟什么东西都有,反而有活力,能进步。” 原来,他比我对这名句理解更深刻! 吃饭时见他一家四口人,孩子很小刚一岁,还有个岳母。老婆很精干,轮廓端正分明和谐,除了皮肤黑一点,很像城里人,待人随和友好分寸得当,俨然一个很有教养的家庭。 主人取了两瓶冰镇啤酒,桌上除了重庆山区人见人爱的老腊肉,还有那天领略过的腊猪蹄汤。我一路干粮吃过来,这样的美酒佳肴自然胃口大开,何况席间的闲聊颇有千杯少的气氛。 席间话题多在人生态度与体会,主人读过不少书,信口而出的经典名句总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本意,把我们的闲聊进一步引向深入。他说他和老婆都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和彼此讨论。老魏说:做农民也可以很幸福,幸福在于自己而不在外界。 “人生在世应该两随”他说:“一是要随遇”。 我明白,他讲的是要随遇而安。 “二是要随意”,他说。 哦,听了他“随意”这两个字,我刮目相看了:这世上能随遇而安的人,或许还有;还要能活得随意,罕见!几近悟道了!这是庄子才有的境界。 我突然想起了他刚开始招呼我时那个意味深长的微笑,进而联想起一个词——“隐士”。 这里海拔1400米,算深山了。他这幢楼房背靠公路面向鱼塘,仍是单家独户。我刚来时院坝里还有好几个人,吃饭前都一一离去了,他说都是邻居,这里最近的一家邻居,也在一两百米以外,刚才坝子里的人只是过来玩的。 他很赞同我的行走习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应该通过观察而思考,进而获得真知。同时很真诚地邀请我常来玩,就住他家里。谈话间提起金佛山雪景,他说大雪封山时,他用摩托车下来接我。 闲聊中得知主人姓魏,老婆姓韦,还有个大女儿,今年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从山西考去的,现在北京。 两个孩子相差20来岁,他俩8年前打工认识,从山西来此落户,这个幸福美满家庭应该有很动人的浪漫故事了。 我是应该再去,去长长见识,去看望久居深山并不寂寞的老魏。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