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栏目杂文】一抹光阴,半笺素语。以素心为笔。。。文学之旅------亦舒的故事 |
正文 | 一抹光阴,半笺素语。 以素心为笔,将婉约写进生命的文字。 于尘世的烟火中,守着最初的自己, 轻拥一米阳光的暖,细细聆听岁月的呢喃。 这里是《文学之旅》 ——开场曲《You And Me》Rosie Thomas(此处播放30秒)———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中午好,欢迎收听每周二与您准时相约的《文学之旅》。 我是……,我是……(播音员自由发挥开场句) A:秋季的微风轻轻吹着,一地的黄菊花瓣撒落指尖,人生,就像这些菊花,恬淡静谧。B:这个场景很熟悉,就像一本书,对了,就是亦舒的《人淡如菊》。A:有人说生活仿佛一成不变,单调的有些悲哀,恐怖的有些寂寞,寂寞的有些伤感。那是因为我们已经淡然,面对生活那些缠绵的痛,刺进心脏,慢慢蛋疼。我们已不再乞求过多的怜悯,安然的走下去就感觉很好。B:岁月流转,若始终只是一个过客,我们也仅会多了一些惆怅,添几分忧伤。A:惆怅,是过客的忧伤。曾经的不屑一顾,已为深深地眷念。窗外硕风流漾,孤独地任性徜佯,柔柔地拂过窗台,越过窗梇掀起夜阑下指端里氤氲的一帘幽梦。此刻,在灵魂的深处,有一颗七情毒瘤,正在慢慢扩散,正在一步步侵蚀那摇摇欲坠的灵魂。B:每一次只可以爱一个人。这是亦舒在《人淡如菊》这本书中描写女主角的。相信现在我们有很多同学都有自己心仪的那个TA了,可是一个人,独自凭栏,望着看不到边际的黑,独享寂寞。寂寞多一点,思念也就随之泛滥。满屋黑暗,只能听见内心深处浅漫的无助的声声告白,抽搐着每一根思念的丝弦。A:延绵的雨线,绕着千年的愁结,落在浅溢忧伤的眉心,打湿了所有潜藏内心的想念。书中故事情节有太多的无奈和悲哀,纵使只换回泪水和担心,但是它也向我们展现了女主角淡然的心态B:这个时候呢,突然想起陈旭的歌来,他唱道:之所以活得洒脱,是因为懂得取舍,之所以淡漠,是把一切都看破。那么今天我们的文学之旅呢,就来为大家介绍解一下亦舒这个人淡如菊的女作家和她的一些文学事迹。 ———歌曲《You And Me》Rosie Thomas(此处播放30秒)——— 亦舒《人淡如菊》浅析 好,那么下面呢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亦舒的《人淡如菊》这本书。 这本书出版于 2008年5月1日,丛书名叫做:亦舒新经典。《人淡如菊》这本书讲述的是在英国留学的乔,景仰英籍中年教授纳梵的学识和人品,深深地爱上了他。毕业后,乔回到香港。由于思念日甚,乔无心工作,重返英国后,成为纳梵的情妇。纳梵却无法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乔母将女儿许配给留学生陈家明。由于家明的劝戒,乔对往事略有所悟,在无奈与忧伤中,黯然回到香港。 感情这样东西,无法解释,也只好推给前世,明明没有道理可喻的感情,偏偏这么多。 记忆里算是第一次正式读亦舒,相信我们很多同学虽然都知道亦舒,但也很少去仔细读她的作品吧?以前以为她不过是跟琼瑶一样的言情作家,不是很在意,现在在网上泡得久了,才知道,亦舒实在是很影响了一代人。看一些文,很是干净利落,立意也高。虽然亦舒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些年轻,文字谈不上精辟,但是行文是流畅的,看着不累。不用太多费心思,也没有太多离奇的构思设计,大概就是青青口中说过的“入口即化”了。这本书虽说的是一个老套的故事,大概在这本书出来的年代,也算是新颖离奇——个留学英国的中国富家女子乔,爱上了大他二十六岁的教授纳梵,终于使得他为她离了婚,最终确实她的疲倦告终,她离开了他,跟了另一个爱她的家人喜欢的中国男人家明。其实,看完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会非常的愤懑这本书的主人公,因为觉得她破坏了别人的家庭,而且还有损道德风气。但最后的结局也让我们为之感叹和哀伤,悲凉的一隅,是虚构与现实的结合体。相遇,转身,离合,悲欢,任岁月无情流转,却始终还是一个过客。似乎就在这样的静谧中沉沉瞇去,总会有某些难抑的情绪,勾起满怀的惆怅与迷惘。那么在迷惘中思索的你是否会想全面了解一下我们的女作者亦舒呢?下来呢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亦舒的一些个人简介。 —————歌曲Classicriver卡洛儿(此处播放30秒)—————亦舒简介 听完我们浅析的《人淡如菊》这本书呢,迷惘中思索的你是否也有很多感慨?你是否也很急切的想进一步接触我们本书的女作者亦舒?下来呢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亦舒的个人简介。 亦舒,生于1946年,原名倪亦舒,来自上海,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著名香港小说及散文女作家,另有笔名衣莎贝。她亦是作家倪匡的妹妹。五岁时来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1973年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回港后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现为专业作家,移居加拿大。说完作者背景呢,值得一提的还有亦舒的作品。。 爱情小说 有《如果墙会说话》、《玫瑰的故事》、《绮色佳》、《蔷薇泡沫》、《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代表作,现代小说有《胭脂》、《一点旧一点新》、《访问》、《红鞋儿》、《涟漪》、《刹那芳华》《做梦的女人》等优秀作品,散文有《花好月圆》、《做人》、《乐未央》、《寒武纪》、《意绵绵》等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大家有时间呢可以去图书馆或者网上看看亦舒的作品,她给我们的感觉呢就像充满幻想色彩一样,虚无飘渺,却又执着而不肯放弃。她美丽而豪爽,“有着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说充满幻想色彩--虚无飘渺,却又执着而不肯放弃。她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触觉, 有擅于将平凡的字眼变成奇句的才华,她的写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泼辣,而又快又多,但即使换上十个笔名,读者也不难一下子从作品中把她辨认出来。 然读者爱读亦舒的小说,首先还是因为她的小说写得精彩,写得通俗。正如她自己说的,“流行小说一向动人,不流行也不能著名,不动人不能长期受欢迎。一提通俗,以为就有贬低的意思,其实,对于写流行小说的作家来讲,这是溢美之词。他哥哥倪匡说过:因为“小说写得越通俗越好,小说是写来给广大的读者看的,又不是写来给考古家作研究的,不通俗——乌可乎?” 一般的书总可以很清晰的辨出是悲剧还是喜剧,或是悲喜剧,惟独亦舒的书无悲喜可分。结尾处男女主角都皆大欢喜了,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只是那些嬉笑怒骂中的心酸早已把读书的人的心凉透了。亦舒笔下有很多人在堕落。堕落本身也许并不是太可怕的事情--至多是可悲。但是,若堕落时还保持着清醒,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堕落却无能为力,才是最恐怖的事。自暴自弃,心底深处又不忍完全自暴自弃,用最为残忍苛刻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对自己刻薄直至对世人刻薄。因为爱这个世界,对其寄予了太多的向往,当世界背叛时,就分外地恨起它来;因为对世界有太多的希望,当世界离弃时,就分外的失望乃至绝望起来。所以在亦舒作品里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灰色。亦舒说:我只是想说故事,并不想讲什么道理。但读者却偏偏在她所说的故事背后看到了太多非故事的东西。这或许不是亦舒的本意,亦或正是她的本意。 就像她在《圆舞》中说: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在《她的二三事》中提到: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在《开到荼蘼》中写道: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你听,这些语录的语言多么直白,就像她这个人。是的,这些正是我们读者需要的,亦舒就是这样一个直白的人,柔中带刚。她的很多作品也都是这样的,无论还在语言特色还是写作风格上,都看似简单,实则令读者回味无穷。那么接下来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亦舒的作品。 ———————歌曲You And Me(此处播放30秒)——————— 亦舒作品 亦舒,天生就是一个太聪明的女子。因为聪明,所以她宿命也向上。她写的作品故事情节一般都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仅点到即止,轻描淡写,全然是历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桑过后的平淡,波澜不起,生活依旧继续。读亦舒的感受就是一切自己把握,没有什么感情之事是严重到要放弃自己放弃生命的,不比琼瑶的大悲大喜,亦舒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自己身边或许就是自己,生活中你自以为很看得重很难放得下的人事,在她的笔下,世事洞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在她的书籍《阿修罗》就很具有代表性:生活中无论有什么闪失,统统是自己的错,与人无尤,从错处学习改过,精益求精,直至不犯同一错误,从不把过失推诿到他人肩膀上去,免得失去学乖的机会。她在《城市故事》中写道:人为感情烦恼永远是不值得原谅的,感情是奢侈品,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恋爱过。恋爱与瓶花一样,不能保持永久生命。 多么简洁的文字却饱含了深邃的韵味。往往能让读者思索很久,让人感觉很有文学气息的样子。 亦舒走红的时候琼瑶也在走红,于是人家说;“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她却说“那个琼瑶,提了都多余”。但她承认琼瑶有琼瑶的本事,把“那一路”小说写到了尽乎顶点。如果说琼瑶小说是写给Loli看的,那么亦舒小说则是写给Tomboy看的。与琼瑶小说中高大完美、给女人带来幸福的男主角相比,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而亦舒的女主角,大半是早早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深情的女人,只以自爱自立为本。她们当中有单身的女强人,虽孤单并不叹怨,有时嘴巴还相当硬,笑话一大箩;也有最终找到另一半的(却是用头脑,不是用心)--稳妥、开明、体贴的男人,是经历沧桑的女人最好的归属,与那种惊天动地、可生可死的爱情相比,这一种亦舒更有把握。 然而,“这是另外一回事,”亦舒反复说着,似乎有一丝凄凉之意。也许她心中仍有梦想?梦想又如何?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一切都注定充满矛盾,包括爱情。爱情是可疑的,友谊--女性间的友谊--却被亦舒推到了至重的位置。她的女主角大都有至少一个女性挚友,或是姐妹,或是母亲,或是女儿,或是同学、同事,甚至陌生人、情敌,和她站在同一战线,欣赏她、鼓励她、帮助她。在这里,女性友谊是女性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尊重与热爱,是感情的需要,甚至是对另一性别的不公正对待的联合反抗。亦舒写出了这种友谊的温暖和珍贵,也写出了它的脆弱--的确是脆弱的,在男性为主宰、女人们“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的社会里。《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这样的情节:子君因唐晶与未婚夫同居而倍感失落,甚至的她“无理取闹”,知道往日友情不再,悲叹“无法力挽狂澜”……纵然后来她们言释前嫌,重归于好,那种悲哀却仍然存在。唐晶远嫁,从此天涯,从前相依为命的日子只能留在回忆中,成为永远的牵挂了。她的作品《女人三十》也同样可以看出这些情愫:生命像流水,这些不快的事总要过去,如果注定一辈子要这么过,再不开心也没有用。 孩子是亦舒心中的另一种牵挂。她的小说中常有孩子的角色(大多是单身母亲的伶俐早熟的小孩),她对他们充满感情。这种感情,甚至化成了对整整年轻一代的爱与欣赏:“他们会享受生活,知道什么是自己所要。”“他们多么会思考,多么懂得选择。”“我们那时,越是不切实际越觉着浪漫,跟情不投意不合的男人分手都要分三年才成功,一个人有多少三年?这一代年轻人真正有福,社会风气转变得这样开放活泼,弹性大得多……”。而这一切,在另一些作家眼中,也许就是人越来越自私、浅薄、耽于现实享乐的表现,就是古典优美之情不再的忧心感叹。但亦舒不。亦舒是开放和务实的。也许就是因为对孩子的热爱,她愿意相信未来,相信一切的转变是为了生活更美好--所以20多年过去,一代人读过亦舒,另一代人又在读亦舒了。 亦舒小说与其它流行小说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她强烈的女性意识,而且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其作品流行(女性主义作为卖点在现阶段,尤其是在中国,是非常不合适的,连杨澜这样的女人接受采访时还要说自己真正的理想是当贤妻良母)。这其中的秘密,大概是亦舒的那一种女性意识,是以非常感性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而在另外的一些亦舒小说里,女主角最终却是迁就的--两个人都作一点让步,合作愉快。也许这是亦舒的局限,也许正是她的聪明所在。人们说,男女真正平等还要等一千年,我不怀疑这话,因为人们花了几千年来制造它。那么,与其苦等千年,倒不如抓住点实惠的东西--所以,在《她比烟花寂寞》中,女记者尽管年少气盛调子颇高,然而当她在对女演员姚晶死因的采访中发现,所谓女人成功的灿烂背后,竟是如此凄凉不堪,立即去抱男朋友的大腿:当我死的时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边。我希望有人争我的遗产。我希望我的芝麻绿豆宝石戒指都有孙女爱不释手,号称是祖母留给她的。我希望孙儿结婚时与我商量。我希望我与夫家所有人不和,吵嘴不停。我希望做一个幸福的女人,请你帮助我。 很好笑是吗?笑的时候你流泪了吗?这就是亦舒,生于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受过西方教育,骨子里却是中国的,这是我们觉得她最亲切的地方。放一本亦舒在背包里,犹如放一盒珍爱的胭脂--亦舒说:一个女人,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身份,都少不了这一盒胭脂--胭脂是一种象征,过去的女人,现在的女人,这种女人,那种女人,都要努力让自己活得更美。————歌曲Classicriver卡洛儿(此处播放30秒)————— 写作特色 之前在讲亦舒作品的时候我们有提到过亦舒写作的言语特色和写作风格,那么我们在听了亦舒的作品介绍之后呢,你是否想要更层次的接触和了解亦舒,去感受她的写作的言语特色和写作风格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全面了解吧。 苍凉的言情 亦舒笔下的人物如同棋子,她总是可以为她们安排好位置。一起一落,似乎宿命,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从不显示出任何匆忙痕迹……那些人物,都是奉命而来,登场、演戏、退场,继而是下一轮的节目。她的导演做得很好。有些文章,只要看了标题,就知道故事会怎样发展--却又篇篇平中出奇,让人感叹,嚯,原来是这样子的啊!大约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我很喜欢她作品中貌似不经意的小线索,往往贯穿始终又似引线,早早预示了故事的结局……她是个多产的作家,且一直长盛不衰。喜欢她的风格,苍凉的言情,仿佛打开始就参悟了情爱,知道什么是真的情,什么又是一般等价物。她的主人公,多半是精明、世故、懂得进退的女人。她的文字,虽不华丽,却很深刻,有人甚至拿来做“葵花宝典”应对真实的生活。就像她的《我们不是天使》这本书中提到的:生命从来不是公平的,得到多少,便要靠那个多少做到最好,努力的生活下去。《城市故事》情节也有所体现:人为感情烦恼永远是不值得原谅的,感情是奢侈品,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恋爱过。恋爱与瓶花一样,不能保持永久生命。 亦舒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泼辣、尖刻、逼真,常以三言两语切中时弊,鞭辟入里。在她的作品中,依稀可以看到她所喜爱的鲁迅的尖锐犀利和张爱玲对待生活的冷静客观及敏捷的语言应对特点。亦舒是真正懂得如何叙述一个爱情故事的人。她的语气一贯的简洁平淡。文字非常精炼,没有任何多余的联接。其中蕴藏的沧桑和痛楚,是让懂得体会的人看的。看不懂的人只觉乏味。看得人会无言。其实她写的都是灰暗的故事。灰色的调子,让人觉得亦舒一定愤世嫉俗,对这个世界充满愤怒与不屑,甚至仇恨。但是,她其实又在深爱这个世界,只不过这个世界让她失望,逼得她对世界不抱希望,但却还渴望着温暖和真情。比如喜宝。喜宝是她笔下再现实不过的一个人了,为了金钱出卖自己,但喜宝却说:我最想得到的是爱,如果没有爱,那么我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钱,那么拥有健康也是好的。 2.笔下男女 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以《我的前半生》一书为例:多年来老实正经、勤奋向上的丈夫,忽忽然发现了真我,发现了激情,死心塌地要随女演员去过全新生活,全不顾妻儿的感受;踌蹰满志,却在公司窝窝囊囊混了半辈子的男同事,打着“我老婆一点儿也不理解我”的旗号向单身女人讨便宜;20多岁的男孩子,大学刚毕业,却想在成熟女人身上寻找经验及安慰;文雅体贴、热爱艺术、知情识趣的合伙人,却是个同性恋者;试探几招一看不行立即出言不逊、转舵而走的洋鬼子……当然,这些男性人物并不坏,正如张爱玲说过的,“不过是个男人”。不过是个男人,还能有多少指望?所以亦舒的女主角,她们大多是都会里的白领女性,聪敏干练,但在感情生活中却往往饱经沧桑,或情感受过挫折,或感到都市优秀男性的匮乏、苦于难觅知音。因而她们总是对男女间的感情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前途有着平和现实的态度,并不奢求完美的爱情与婚姻;或是一些出身较为低层的女性,多半是艳丽无双,心思敏捷,看似放浪形骸,却又比谁都来的认真。她们因此而可爱异常,却也常因此耽误自己。最潇洒的女主角是浓眉大眼,雪白皮肤,白衬衫卡其裤;最好是事业超人,个个武能拳头上立人,能向老板撒泼耍赖;认为男人是低等动物,需要后天进化才能够与女人相等……她们大半是早早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深情的女人,只以自爱自立为本。她们当中有单身的女强人,虽孤单并不叹怨,有时嘴巴还相当硬,笑话一箩筐;也有最终找到另一半的,用的是头脑,却不是用心。 冷漠都市 亦舒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而且主要是以香港和欧美的现代大都市作为背景。她的作品虽然也都是在描写爱情故事,但主人公的感情发展与身边的社会关系网络有着重大的联系,而前者往往屈从于后者。可以说,亦舒是在演绎爱情的表面下展示一个冷漠现实的都市社会,展示在这种都市环境中,人的个性、心理所受到的种种压抑与异化。倪匡曾说:“亦舒自小在香港长大,她的小说,和香港人的脉搏频率相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学。她的小说不矫揉造作,有着香港人的性格。” 好了,那么今天我们的《文学之旅》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希望我们的同学们在听了今天的《文学之旅》之亦舒后呢,都能用文字叙述自己那些过往,或悲或喜,管它做什么呢,自己喜欢就好。 下期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