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九重山采风系列(二)千年濡养寒冰洞 |
正文 | 九重山采风系列(二)千年濡养寒冰洞 李明 拜别了杜鹃王,我们随导游去寻访这草场上另一种不一样的风景——寒冰洞。 寒冰洞其实并不出名,这名儿,也是我们到了九重山后,才听王洪发老人说起的。 据说,寒冰洞是2008年前后,几个农人放牧,找寻清凉时无意中发现的。 又翻过了几个青草塘,我们终于来到了这儿。 这天然洞穴为喀斯特漏斗型溶洞,洞呈斜坡状。洞口约6平方大小,被山包上的灌木、青青草丛和几株高大的乔木掩住了洞口,由于这些伪装,一般人就是到了跟前也很难发现它,走在这风光旖旎的青草塘里,很容易与它失之交臂! 靠近寒冰洞,一股股凉气从洞里嗖嗖升腾上来,像极了天然的大空调。从洞口到洞底大约有二十多米高,从上往下看,给人以幽深的感觉。除面南的入口,其余几面都是绝壁,长满一处处青青的苔藓,足见洞穴存在的久远。一行人站在洞口,享受扑面的凉风。我那颗不安份的心开始躁动,很想下去一探究竟。入口的洞壁被寻险猎奇的人,梭得光溜溜的,加上前夜刚下过雨,更是湿滑得厉害。一行中其他三人,除王教授站在洞口给我们拍照、摄像外,都不敢贸然下去。没有一根绳,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我手抓着崖壁上稚嫩的枝条,脚蹬在老树枯死的残身上,四体都几乎贴到了岩壁,一点一点往下移,仿佛随时拉断了枝条、蹬翻了枯木,就会跌落深渊。周Mr.身子比我重,但今天却比我灵活,他走在带路的黎老前头,把我抛在了后面。我有较严重的恐高症,到了洞的中部,不敢回头朝上看,更不敢向下张望,一时紧张得连气都喘不过来。为了看到洞内的稀奇,我还是坚持着,手脚并用,一点点向下滑,好不容易下到离洞底两米高的绝壁处。这里,新近来探险的驴友,捡来一根枯树,折去了桠枝,将树的根部抵在下端的崖壁上,树身向上斜搭在这段险要的关隘口。看到周Mr.吊着这光溜溜的树干很快下到了洞底,我也想如此这般地下去,但笨拙地在树上抓来抓去,折腾了老半天,脚却悬在两米的半空,怎么也探不到支点。我很害怕这没固定好的枯树被我带翻,会连人带树地滚落谷底,在这荒郊野外,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于是手抓头顶的岩石,想退回去,由于湿滑,想不到这也成了一件万难的事,一怕抓不牢,二怕岩石经外力一拽,顺势脱落,既伤人,又伤己……又是一番手脚并用才惊恐万状、丑态百出地爬回洞口! 就这样,离洞底仿佛只在“咫尺之隔”,我明智地脱逃了,只是给一行的人留下了一个永久奚落我的话柄! 据说这寒冰洞有“冬春冰融,夏季结冰”的特点。盛夏时节,任洞外烈日炎炎,洞内仍冰瀑、冰柱悬垂,阴寒入骨。而待数九隆冬,洞内却冰融水暖,胜过丽春。听周Mr.说,朝洞底面北的方向一直往里走,大约三十米就到了尽头。这次下去没看到冰,只在洞穴的中部见到两个积水的深潭,水是从溶洞顶端点点滴下的,洞里不一般的严寒,却是千真万确! 我想,寒冰洞是天然的冰箱、宝库,再多的食物安放、储存在这里,走过四季,都可以安然无恙!它是这方土地千年濡养、孕育的结果,是大自然赐给九重山人的一个收藏春夏秋冬的宝葫芦! 跑了大概近五个小时,没喝一滴水,大家的嗓子都差点冒出烟来,面对水的强大诱惑,上面的几个人,耐受不了,于是老者拿着大家提供的塑料袋,再次下去舀水。待到喝下这冰凉的矿物质水,大家感觉体力恢复了不少,于是打道回府去。 周Mr.成为这次我们一行中最勇敢的男人! 二0一三年八月十六日重庆北城中央初稿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