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诗和远方(原创散文) |
正文 | 文/高建瓴 题记:口袋里可以没有钱,但心中不能没有远方;一日三餐可以没有肉,但生活中不能没有诗意。 前些日子,我读了高晓松的一篇名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文章,那优美的文字、诗意的生活、洒脱的情怀,轻轻地拨动着我心灵的琴弦。此刻,我的心如同一只白鸽,在那“诗和远方”的美妙意境中翻飞…… 非常喜欢那句:“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把它认认真真地写在了一本诗集的扉页,这是我平素很喜爱的一本诗集。我感觉在那个扉页里,题上这饱含诗意的句子后,似乎一下子便增加了这本诗集的质感和内涵,也感觉在顷刻之间,这本诗集就增值了许多。于是,我更加地喜爱它了。 其实,对于这句话(也可称之为诗),我不仅把它写在了诗集的扉页,更是把它铭刻在心灵的扉页。我要时常提醒着自己: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当我在世俗的红尘里苦苦地挣扎着,当我在生活的长河里惊恐地颠簸着,当我在崎岖的路途中艰难地跋涉着……一想到生活中还有诗和远方,我便顿觉眼前一亮,似乎于无边的黑暗中,猛然望见前方有那么一盏明灯,于是,心中又充满了无边的喜悦和希望,也便忘却了尘世生活的种种痛苦与磨难。 即使我们并不擅长写诗,甚至是不太懂诗,也没有关系。因为,生活中时常会显露出诗歌的神韵,处处都飘逸着诗意的芬芳,只要你静下心去观察、去聆听、去触摸、去感受,你终究会体悟到生活中的这一份诗意。 也许会有人反驳我:我们目前的生活并不富裕,每天都要为生存而打拼,哪有心情去谈论什么“诗和远方”?其实,诗和远方并非富人的专利,只要你愿意,贫苦者也同样是可以有的。我一向都是这样认为:口袋里可以没有钱,但心中不能没有远方;一日三餐可以没有肉,但生活中不能没有诗意。 陶渊明在生活极端贫困下,依然可以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李太白在失意之中,也能怀有着一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趣;杜子美在穷困潦倒之际,还能吟诵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情。 还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曾经便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其中,那个“天下”便是他心中的“诗和远方”,当然喽,那是一首“大诗”,那是一个很遥远的“远方”——也许绝大多数人都目不可及,但是,毛泽东同志凭着自己超常的智慧和勇敢,真真切切地领悟到了那首“诗”,也实实在在地到达了那个“远方”。 当今社会,有许多人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生活太富足了,反而冲淡了心中的那份诗意,忘却了脚下的那个远方。 有些人一辈子在为房子、车子所累,纷纷成为“房奴”、“车奴”,生活中的那份“诗意”也便被他的车轮无情地碾碎,而那个“远方”也被他头脑中那一幢幢高楼所遮挡和阻隔。其实,这样的生活真的是叫人望而生畏,让人看不到人生的真正目的和意义究竟何在。 也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为权与利而斗争,整天勾心斗角,满脑子都是权利之争,他们的生活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诗意可言。他们的“远方”便是赶在退休之前职位再攀升一级,抑或是存在银行里的数字再上升一位,仅此而已。殊不知,他们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而那个真正的“远方”却总是叫他们望尘莫及的。 其实,能真正读懂生活之诗的人,无须太高的文凭与太多的学识,只要有一颗超尘出世的心灵即可;能真正领略到远方风景的人,也不必具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很多的财富,只要有一双明亮的慧眼就行。 呵,真想把我的一颗尘心托付给诗行,把我的脚步交给远方。诗和远方,将是我不变的选择,一生的追求。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