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文乡诗国
正文

宁都共有五张名片,其中的一张就是“文乡诗国”。

然而,作为地道的宁都人,我却羞于把该张名片示人,因为就目前宁都的状况,你是无论如何也很难从她身上品读出什么文气或诗意来的。当我看到挂在河东熠熠生辉的“文乡诗国”的宣传牌匾的时候,说实在的,我不但没有那种身为宁都人的自豪感,相反,只会在潜意识中联想起鲁迅笔下的那个“先前阔”的阿Q,在喋喋不休地向人们炫耀——我的祖上也阔过!

不错,我们的祖上的确是阔过!

从前,从前的从前,从前的从前的从前,这里的“江湖吟社”享誉全国,由此得到了“诗国”之美誉,清初创立的易堂学馆位列当时“三山学派”之首,并涌现出了大名鼎鼎的“易堂九子”,尤其是闻名全国的散文家魏禧和江西山水画始祖罗牧,又由此誉添了“文乡”,“文乡诗国”从此得名。自宋至清,宁都中榜的状元就有2人、探花1人、进士130人,稳居赣南之首。也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也出了肉眼发现新星的天文学家段元星、最早分离并在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冠状病毒的微生物学家管轶等名人大家。即便是在恢复高考之后,这里有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宁中,一度有过全市10连冠的辉煌历史,在当时还大有追赶临川中学的势头,足以让周边县市中学仰视了,从这里送走了不知多少“天之骄子”,每一年出几个清华、北大生那也是家常便饭的事。大约就在84年吧,宁都中学这一年考取的大中专院校的人数就相当于邻县石城自恢复高考至84年考取人数的总和!这里的另一所名校宁都师范也不知为周边县市输送了多少人才……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已然成了昨日黄花。当你走进宁都,走进宁都县城,这个所谓的文章之乡,诗的国度,除了祖上的及过往中的那点资本外,当下再也找寻不出一个两个支撑点了,给人的感觉不是农民街,就是“赃、乱、差”,如果这种现状不再改变,我们又有何颜面再对外淘出“文乡诗国”这张名片呢!

名校宁中一落千丈,2012年更是跌落到了谷底,就连过去的“小老弟”石城中学也敢向我们叫板了!

另一所名校宁都师范给搬迁了。师范的搬迁无疑是昔日“文乡诗国”的悲哀,也是宁都人民的悲哀。大家想想看,只要你走出宁都,在全赣南,非宁都籍人氏当中,大凡对我们宁都有那么一点点念想的,大约也只有宁都师范的学子了。几十年来宁都师范培养出了多少莘莘学子,而在这些学子心中,宁都无疑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了。随着宁师的搬迁,也彻底搬走了这一大批学子对宁师乃至宁都的那一份宁静的依恋。

一个像模像样的文化馆,在老城改造的过程中,招牌改换成了“文化城”,可实质内容却变成了小商品市场。

还有书店、剧院、电影院、剧团,这么些年又何曾得到过什么发展。另外,宁都的子民除了部分老学究之外,又有几人读过宁都先贤、名人大家的代表作和诗词歌赋作品,多数、绝大多数人甚至连“易堂”、“三魏”究竟是什么恐怕也很难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会出现这种状况,归根结底都是文化掉价惹的祸,而文化掉价又是文化产业化、文化产业市场化惹的祸。文化产业化、文化产业市场化的优劣好坏,这不是咱们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但明眼人和圈内人都知道,随着所谓“文化公关”这类新名词的出现和书号的出售等,先前类似宁都这样的崇文县份的用稿优势也随之荡然无存了,直接结果就是报刊质量严重下降,八卦书籍铺天盖地,甚至一些刚刚脱盲的人士,也可以花几个钱出那么一两本书而冠之以“作家”的头衔而让真正的作家汗颜,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书再也没人看了。这尤其说是文化的灾难,不如说是文化的悲哀!

作为宁都的子孙后辈,在今天,在当下,我们唯一能做的,一方面是要想方设法来阻止文化掉价。但这一点目前我们恐怕也只能尽尽人事而已,因为文化掉价不仅仅是我们宁都所独有,它只不过是全国文化掉价的一个缩影罢了。另一方面就是要针对宁都的现状采取各种补救措施,让“文乡诗国”能有足够的支撑点来支撑。

愚以为,要使“文乡诗国”真正立起来,一是要有足够大的文学艺术团队和载体来支撑。目标要高,要从“文乡诗国”和文化大县的要求去着眼,去规划;门槛要低,要从宁都的现状和打牢基础去着手,去实施。具体要通过什么途径来发展壮大创作队伍和丰富承载创作人员的媒体,就要看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魄力了,总体上一方面要整合现有资源,对现有的文联、社联、电视台、电台、剧团、报刊、杂志、网站(主要是文学网站)进行必要的改造升级,适时将崭露头角的文艺青年和文学爱好者吸收到文联,吸收到各类协会中去,并要在各媒体中增加大量的文学元素。组织创作班子,撰写制作能充分反映宁都人文历史的《宁都县情》、《宁都风光宣传画册》投放到宾馆酒楼的每一个角落,并拍摄宁都风光片——《魅力宁都》在翠微广场大屏电视上滚动播放。尤其是要以《今日宁都》、《宁都文艺》等现有报刊为依托,去升级改造文学网站。假以时日,将它们打造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报刊和大型网站。另一方面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走出去”就是要组织有识之士到文化发达的地区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尤其要学习大型文学网站的运作模式,就算以简单的“拿来主义”也行,只要先进经验能为我所用就好;请进来就是要邀请知名作家到我县的各大媒体做主编或名誉主编,同时,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大型文化企业来宁都安家落户,主动申办各大媒体的年度中秋诗会等。再一方面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各中小学校要成立诗社、文学社,并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宣传、文化、体育、工、青、妇等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活动,诸如征文、赛诗、歌咏、书画、摄影、体育等比赛,要在“赛中识马,火中炼金”,筛选出好的作品到各大型刊物发表,民宗部门也可以组织各种届会,通过以上诸多形式让我县的文学艺术创作在民间扎根、开花、结果。最后就是政府要做好各类保障,在我们的文化市场还未充分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政府的资金扶持显得尤其重要。尽管真正的从文者大都是淡泊名利的,即便还不那么淡泊,也是重名轻利的,然而,你就是再淡泊也得生存吧,因此给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员一些相应的稿酬回报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所以,要发展文化事业,政府就必须从有限的财力中,舍得花钱,拿出必要的资金来做扶持。二是要有足够优美的城市环境来支撑。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文明创建的成功经验,集中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净化文化市场,尤其要整治好主要街道、商业区、公园、广场的“三乱”,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彻底改变“赃、乱、差”的形象。另一方面是要整合好旅游资源,坚持“红色、绿色、古色”并举,包装好翠微峰、莲花山、永宁古寺、宁都起义纪念馆、反围剿纪念馆、中革军委纪念馆、东龙古村落等向外推介。同时要进一步搞好城市亮化工程,尤其是要亮化好“一江两岸”。三是要有足够多的文化建筑来支撑。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在我看来,目前能够体现一些宁都文化底蕴的建筑好象只有翠微碑廊和摩崖石刻,这于“文乡诗国”而言实在是太可怜了,最起码要尽快建起一个“易堂九子”纪念馆或宁都名人馆,在馆内收集文物图片资料,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资料来反映先贤所取得的成就和历史影响。并适时向机关、单位、学校、厂矿、企业、社区开放,让宁都的子孙后辈们见贤思齐、百世效仿。四是要有足够规模的文化区域来支撑。要以新建宁都中学为契机,将易堂九子纪念馆(或宁都名人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中心等规划在学校周边,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设一个文化市场,将书店、诗社、琴行、画室、棋院等划行归市,加上纸砚笔墨文房四宝和古玩收藏,初步形成一个文化区。五是要有足够好的教育来支撑。如果教育上不去,再谈什么“文乡诗国”,只会让人笑掉大牙。因此,一定要下大气力办好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方面要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中小学危旧房改造步伐。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待遇,改善教师教学和生活条件,重奖名师和优秀教师,并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良好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人人羡慕、个个敬仰的职业。再一方面是要集中精力把宁都中学重新打造成为省级重点名校,重塑宁都教育之雄风。

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推进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政以来,全县上下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给宁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践行“ 崇文、怀德、开放、致远”为主要内容的宁都精神活动的深入推进,随着针对宁都现状所采取的一系列补救和发展措施的到点到位,必将唱响宁都梦,提振精气神,聚合正能量,最终达到“宁静致远,都和民安”的新境界。那么,就让我们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今日浓墨重彩的一笔去装点我“文乡诗国”更加绚烂的明天吧!

(2012—10—12)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