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的父亲 |
正文 | 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像是一个上足了发条的陀螺,也不知道有多少活等着他干。 从一九六六年伊始,他上山下乡从城市来到农村?。从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文弱书生,蜕变成一个学习大寨的标兵。广大的农村千锤百炼了多少下乡知青,尤其是父亲,我打小就特别崇拜,敬佩 。农忙时节,他赤膊上阵,挥汗如雨,龙口夺食;农闲时,登梯扶墙,悬腕挥毫,在墙上描绘出各式各样的美术体大字;改造新农村住宅建设,父亲又披星戴月去砖窑背砖;在大队 场院,劳动的革命姐妹在父亲的 娴熟指导下排练着节目‘毛主席 夸奖女民兵,不爱红装爱武装……’至今欢乐的气氛仍历历在目。啊!父亲!你真是多才多艺,这些劳动画面,都是我亲眼所见。父亲曾说过:“艺多不压身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还有一件事要讲,在打谷场上,父亲果断地用缝衣针救治了一个晕倒的妇女。从此肩头又背上红十字药箱。事后有人担心地问:“万一有个闪失”。父亲以笑而答,‘不救良心上说不过去’这就是父亲,‘赤脚医生’一片红心为人民,没有什么私心杂念,他捧出一颗火热跳动的心,热情澎湃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里有一个大书架,爸爸戏称那是我的‘聚宝盆’那里有文学书,医学书,各类实用书。我经常翻看,象中医的伤寒杂病论,中医针灸,中草药摡要,以及西医的内科外科,这些专业书看了难懂,连个皮毛也没入进去,什么望闻问切,辨证疗法,虚证,实证。还有穴位,你记得住吗?父亲下了多少功,这都是他自学的。台下十年功,台上几秒钟。想当年,为了练习针灸,扎了多少筐茄子。能够扎的又快又准,那可不是吹的。 我特别钟情文学书,中国的外国的,尤其是那些励志的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奥斯特洛夫斯基能够自豪的那样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炼的是心志,斗志,这些好书鼓舞了父亲,也同样鞭策了我。父亲用他的默默行动早已言传身教于他的子女门。而我,直到今天,还是一事无成,庸庸碌碌,得过且过,而感到羞愧,更是辜负了父亲的期待。 自从恢复高考,父亲就蓄势待发。考大学是他由来已久的夙愿。早几年因为身体有恙,经过自治已痊愈。平反政策落实后政府就给父亲分配了工作。改革开放,全国上下掀起许多高潮,工农兵学商,个个显身手。那个年代耽误了许多人,峥嵘岁月时不待我,引用毛主席一句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爸爸又想考成人大学,这可能吗?家里还有四个年幼的孩子,大的十岁出头,小的刚两岁,一个常年卧床的老人要扶起扶坐,端茶送水,倒屎倒尿。还耕种着八亩责任田,田地里多是人工活,全靠双手劳作。那年月,也不知是怎么挺过来的,等做完所有的活计,我们已酣然入睡。父亲才能安静的坐下复习,心无旁骛地学习,一边‘沙沙’的写,一边小声的念。他曾教育我们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这期间继母也尽力做着家务,好腾出空让爸爸多学会儿。象我们这个家,要做完这么多家务其实也够人忙的。我要赞美继母的所作所为,也挺让人感动,没有她默默地做后盾……‘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我为有你们这样的父母而感到骄傲,并欣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终于在限制年龄的最后一年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我时常想象项羽,韩信的典故‘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我父亲也如出一辙, 每每深夜醒了,父亲还在伏案苦读,我的眼前就浮现了一行在后街墙上父亲书写的立体大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我那坚强的父亲,任何困难都吓不倒他。 刚毅的父亲为自己争了一口气,也颠覆了一段不平常的岁月。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