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家乡杂记
正文

我的老家在黄岩城西100余里处的一个名为干坑的偏僻的小山村里,三面是海拔近千米高的山,村边一条溪流自西向东往外延伸,到宁溪镇与南江之水汇合成永宁江,再与源自天台的临江在黄岩县城东面约十余里处的江口汇合成椒江注入东海。我家门前的小溪叫黄岩溪,沿溪流往东以前是石块铺设的道路通向黄岩县城,往西的石径一直到抱料岭,抱料岭过去就是温州永嘉了,村旁这条普普通通的石径原来还是台温古驿道呢!

老家给我儿时的印象就是贫穷闭塞,随着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才不时泛起些许温暖的回忆,于是,笔下有了《儿时记事》《山村漫记》《家乡的枫杨树》等回忆家乡的文章。近年回老家,总有一种感觉,我的家乡虽地处黄岩西部最偏远的山村,似乎该有我还不知道的神奇之处。村边挺立了五百多年的枫杨,还有上辈连续三个举人,都似乎彰显着这个小山村的不平凡。离老家三里的黄岩溪上有一块巨石,人们称之为黄岩石,把它作为黄岩县得名的出处,现在县城的北门公园中还特意搞了块黄岩石的雕塑,以此彰显黄岩设县渊源有自。每次回老家都要路过被人们称为黄岩县标志的黄岩石,既然人们都认为这块石头就是黄岩得名的出处,也就姑且信之,没有想要去考证。

最近读了郑钦南先生写的《寻找黄岩山》一文,才知道真正的黄岩石在我家门前的黄岩背上。郑钦南先生根据南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黄岩山在县西120里处,一名仙石山,有路可通郡,今废。按《临海记》‘山上有石驿,三面壁立。俗传仙人王方平居焉,号王公客堂,南有石步廊。’又云‘山顶有黄石,故名。’”认为,黄岩溪中的巨石不是黄岩得名之由来的黄岩石。后来人们又说溪石边山上的“着棋岩”就是《临海记》中的那块黄石,郑先生也予以否定,因那块“着棋岩”根本不是“黄石”,且据王棻《光绪黄岩县志》卷二《地理门·叙山》中说,“黄岩山……黄岩溪之源出焉。”但“着棋岩”所在根本不是黄岩溪的源头。于是,郑先生开始了黄岩山的寻找。他从1962年第一次开始寻找黄岩山,历时近40年,先后八次带上干粮,来到黄岩溪源头寻找。2010年五一节那天,沿我老家前门的“大坑”的坑水直上到叫“黄岩背”的山顶,山顶有一块高10米、宽约7米的黄石,据了解,附近原来有一块“黄岩山”的石碑,70年代时还在,后被人砸毁。黄石旁有条山涧叫“抛兰坑”,坑边有一石洞,洞口有石屋,环境很清幽,蚊子苍蝇之类的害虫不生,确是难得的修道养生之所,该是王方平修仙之处。这里显然与《临海记》记载相符,因这里的山涧叫“大坑”,说明以前水流较大,与“黄岩溪之源出焉”也相符。《嘉定赤城志》提到的“有路可通郡”,我家乡前门的石板路,以前确是通往台州和温州两府的古驿道。“南有石步廊”,我家门前的溪上确有“石丁步”,小时在家都是走“石丁步”过溪的。

原以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想不到古人的典籍早有记载。王方平修仙之处虽是传说,但也并不是完全子虚乌有。道教十大洞天,黄岩的委羽山居其二,东汉时刘奉林在此修道;括苍山居其十,而我老家四周的山就属括苍山脉;七十二福地,黄岩的东仙原居其四,西仙原居其五。可见,黄岩一带早在东汉时就是道教繁盛之地。《神仙传》载:“王方平居昆仑,往来罗浮、括苍山。”可见,王方平来过括苍山,是有记载的。《神仙传》虽是道教学者葛洪的志怪小说,虽多怪诞,但文学源于生活,总有点生活的影子吧。宋末元初道士赵道一编的道教经典《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也提到“方平东入括苍山”。而《临海记》的作者孙诜是东晋时人,王方平在汉桓帝时担任过中散大夫,两人生活的年代最接近,《临海记》又是我国最早的地方史志,不会虚构,应该是有根据的,至少黄岩山因山上有黄石得名是肯定的。黄岩在唐以前属临海,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才脱离临海县,始设永宁县。武则天天授元年,因当时有四个永宁县,改掉三个,永宁县就成了黄岩县。改名的依据大概就是《临海记》中所说的“黄石”。

如果不是郑钦南先生近40年的孜孜以求,我老家的黄岩山还沉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呢。由此,我想到了苏轼的《石钟山记》,文章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其中提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我家乡的黄岩石也是如此,大多“士大夫”不会像郑钦南先生那样带着干粮一次次寻找,他们有些乘轿或车而来,看到离黄岩溪源头不远处溪中有一块黄色巨石,就下了结论,村民虽知道黄岩石和黄岩山,却不能表达。就像我,虽然从小居住在黄岩山脚下,也忝列知识分子之行列,却根本没想到去质疑、去求证,所以虽然有时也在做所谓的学问,因缺少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治学精神,也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成就可言。

按照道教观点,天、地、水乃至于人皆一气所分;仙境也是“结气所成”,它们相互感通,构成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但因气质清浊之异,而上下有别。故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序》称:“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五代时道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亦云:“乾坤既辟,清浊肇分,融为江河,结为山岳,或上配辰宿,或下藏洞天。皆大圣上真主宰其事,则有灵宫閟府,玉宇金台。或结气所成,凝云虚构;或瑶池翠沼,注于四隅;或珠树琼林,疏于其上。神凤飞虬之所产,天驎泽马之所栖。或日驭所经,或星缠所属;含藏风雨,蕴蓄云雷,为天地之关枢,为阴阳之机轴。”按照这一理论,不仅天上有仙境,而且地上海中皆有仙境,历代道士都会选择他们认为的仙境修道。我少时觉得贫穷蔽塞的小山村,竟是成了仙的著名道士王方平的修道之地,可见,这里肯定是他们认为的地上仙境了。我的老家是否“含藏风雨,蕴蓄云雷,为天地之关枢,为阴阳之机轴”,我不得而知。但,这里山清水碧,空气格外清新,是天然的氧吧,这是确定无疑的。有时还想经常回老家住住,可惜家中的老房子早已卖给别人了。

2015年8月5日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7: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