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重过“阊门”万事非
正文

早上去单位,走到黄岩中学老校园旁边时,忽然产生了进去一走的冲动,因为我曾经在这里度过了十四个春秋。

沿着东官河旁的林荫道,自南往北,踽踽而行。昔日学校的运动场,现在已变成一幢幢豪华的别墅。这运动场,周围是8条400米的跑道,铺有塑胶;跑道内是绿草茵茵的足球场。记得塑胶跑道,当时是靠校友半卖半送建成的,因当时校园多处需改建,资金匮乏。以前的实验楼、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图书楼、体育馆,现在都成了一幢幢高层公寓房。原来学校的两幢教学楼,有40多个教室,一幢建于1992年,一幢建于1999年。体育馆和女生公寓均建于1996年,实验大楼建于2002年,建实验大楼这块土地原来是尼姑庵和部分居民房,拆迁投入了一笔资金。我在黄中14年时间内,政府和学校投入改扩建资金近亿元,随着整个校园卖给房地产商,这近亿元的资金都化成了建筑垃圾。这块处于市中心占地70余亩的校园,仅以2亿多点的价格卖给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商赚了个盆满钵盈。

我来到老校园的北门,北门临街是一幢高层建筑,下层是商铺,商铺上面是公寓,西边是现在新建小区的大门,门旁矗立着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刻“书香园”三个大字。房地产商把这个小区取名为“书香园”,确也渊源有自。早在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春,当时的黄岩县令路邵于此创建“萃华书院”,称这里“东揖丹峰之翠,西含岱山之英,南则委羽献灵,北则苍溪拱秀”。清咸丰十年(1861年)萃华书院毁于兵燹。延至清同治六年(1867年),继任黄岩县令陈宝善属绅士王葆初捐资重建书院,为崇祀南宋黄岩籍右丞相杜范(谥号清献),改名为“清献书院”。后任黄岩县令王佩文、孙熹等,也都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县令王佩文督促重修清献书院围墙。县令孙熹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集资扩建清献书院讲堂和东西精舍,并亲自为书院作训词,镌刻于仰山堂石碑上。训词为: “从容而不后事,急遽而不失容,脱略而不疏忽,简静而不凉薄,率真而不鄙俚,湿润而不脂韦,光明而不浮浅,沈潜而不阴险,严毅而不苛刻,周布而不烦碎,权变而不谲诈,精明而不尖刻,亦可以为成人矣。”书院时期,先后培养出四位进士。1901年开始改清献书院为清献中学堂,后又改为县立中学。自办中学以来,先后有六位两院院士毕业于黄岩中学,其中一位还是“两弹一星”功勋。建国后六十多年里,遍布全国各地的黄岩籍各类人才,大部分中学时期就读于黄岩中学。这里,确是书香馥郁之地。可从此以后,充斥这里的不再是“书香”,而是“铜臭”,“书香园”也只不过是房地产商营销广告的一个噱头而已。

我自1994年从一所乡镇完全中学调入黄岩中学担任学校副职,当时黄中正处于低谷。黄岩在撤市改区前,黄岩的省级重点中学在路桥,黄中一直得不到重视。94年黄岩撤市改区后,黄岩就没有了省级重点。当时在校长童昌森先生带领下,我们一抓教学质量,二抓设施改造,经三年努力,教学质量进入台州市九县区的前三名,学校也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进入新世纪,在社会上建新校、建大校思潮影响下,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启动了迁建黄中的工程,老校长极力反对搬迁学校,政府领导为了能使黄中顺利搬迁,于2004年以年龄到杠为由免了校长,我也在两年后卸职,并在新校落成搬迁前夕调离黄中。

我在老校园周边慢慢走着,脚步有点沉重,这里再也听不到朗朗的书声了。我在想,学校确要不断发展,但发展并不意味着就是扩展校园规模。如果不注重学校内涵的发展,校园规模即使发展得最大,又有什么意义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校不是靠漂亮的校园而“名”的,而是靠先进的理念、高质的师资、优秀的学生而“名”。老校园虽然仅70多亩土地,当时已容纳了近2000名学生,与现在新校区人数差不多,虽有点挤,但设施齐全,也够用,办学质量在台州市也居前列。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容纳了13亿多人口,且还大多集中在东部,本就拥挤,土地使用本就接近红线,容不得人们再去挥霍,可仍没能引起所有人的警醒,任意挥霍有限的土地资源的事还在不断上演。现在的新校园,占地300多亩,一切都是新的,确比以前的老校园漂亮,但老百姓看重的不是校园的漂亮,而是学校的教学质量。

原来校园北大门处于校园的中轴线上,一条贯通南北的大道,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每天早晚,我常与校长他们一道,经常站在林荫道上,迎送洋溢着青春笑脸的学子,现在已看不到梧桐的影子了。想到校园林荫道上的梧桐树,我想起了一件事:一次,省教育厅一领导来到学校,看到大道两旁的梧桐树,就对校长说,这梧桐树档次太低,应换成其它行道树。当时,童昌森校长立即予以反驳,那以你的观点,法国香榭丽舍大道的四排梧桐树岂不也都要换掉,否则成了低档次的了。由此想起,作为带领知识分子团队的校长,更应该有独立的人格,能不屈服于强权,不人云亦云,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但可惜这样的校长太少了。

看着昔日黄中校园眼前的一切,回忆着昔日在学校里工作的幕幕往事,令人唏嘘感叹,两句记忆中的古诗不禁脱口而出:“物换星移几度秋”,“重过阊门万事非!”

2014年2月11日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