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寻梦理县 |
正文 | 寻梦理县 ——理县援藏干部“中国梦?援藏梦”演讲比赛演讲稿 胥勋建 那个火热的夏天,当那辆兰色大巴载着40个年轻跳动的生命从遂宁出发,驶入这个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美丽县城的时候,我们的梦想就注定与高原联系在一起,与理县联系在一起,与藏羌同胞联系在一起。于是,带着希望,怀着梦想,我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踏上了两年的寻梦之路。 “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一定要用实际行动交出满意答卷!肩负组织的殷殷嘱托和亲友的热切期盼,刚到理县,40个年轻人就下定了决心。藏区相对艰苦的条件、生活上的诸多不适以及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丝毫没能让我们退却。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磨砺自我的机会,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必须真正做到既“安身”又“安心”,既“在藏”又“援藏”,只有这样,我们的梦想才可能实现。 于是,为着梦想,我们共同克服困难。没有食堂,我们主动沟通联系,自己想办法解决,绝不给受援单位增加负担。业余生活枯燥,我们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学习藏羌锅庄和歌曲,使援藏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于是,为着梦想,我们强化自我管理,民主讨论制定了《遂宁市赴理县援藏干部人才管理制度》,作为行动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家共同遵守。 于是,为着梦想,我们认真研究理县的历史地理、藏羌文化、民族政策,主动与受援单位的同事们交朋友,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增进相互了解,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熟悉县情、适应岗位、融入理县的目标。 于是,为着梦想,我们不计得失、勇挑重担,在各自的岗位上扎实工作、默默奉献。作为挂职干部,虽然我们身挂有“职”,但我们从不把“职位”当做“权力”。不是指手划脚,而是身先士卒,不论大事小事、不管分内分外,总能与同事们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在理县这片热土上,总能看见我们忙碌的身影。 当夏天再一次来临的时候,当“中国梦”正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时候,我们来自遂宁的40个兄弟姐妹,终于可以豪情满怀地对遂宁300万父老乡亲、对理县4万藏羌同胞说一句:这一年,我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实践着中国梦,那就是我们的援藏梦。 是啊,这一年,我们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精心设计课题,深入高山远寨、项目工地实地调研15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40余篇,提出合理化建议80余条,多数均被受援单位采纳。 是啊,这一年,我们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走访农户500余家、10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70余条,现场解决问题4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 是啊,这一年,我们采取与遂宁联合申报、对口支援和向上级部门专题汇报等办法,明确招商引资项目3个,编制、申报重点项目5个,涉及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 是啊,这一年,我们从遂宁协调抽调各类专业人才30余人到理县提供技术支持,从理县派出80余人到遂宁短期跟班学习,受援单位和派员单位交流互访40余次,开展各类培训20余场,培训人员达600余人次。 一年的时间短暂而充实,一年的时间忙碌而快乐。当得知40名援藏干部人才年度考核均为优秀的时候,当理县干部群众由衷地对我们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当发现自己的生命已融入理县、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理县人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的汗水和泪水从来都没有白流。 我们都记得,挂友欧文、胡朝军、蔡军辉、胡少波常常放弃休息时间,一年来为数千群众免费进行体检,开展健康咨询。 我们都记得,挂友文华、吴伟为了保证理县旅游旺季的正常秩序,在国庆、五一等法定节假日依然坚守岗位,没能回家与亲人团聚。 我们都记得,挂友詹锋和梁松离家到理县时,妻子都是有孕在身。当妻子临盆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因为工作繁忙,作为丈夫的他们竟然没能在妻子身旁守候。 我们都记得,挂友徐同妻子突发重病、危及生命,他却只是利用周末和放假时间回家照看,经常奔波于理县和遂宁之间,从未向单位和组织诉苦,从未因此耽误工作。直到领导知道后劝说他回家,他才含着热泪离开了他钟爱的岗位。 …… 值得我们记住、使得我们感动流泪的那些点点滴滴,相信我们会珍藏于心,作为今后生活工作的指引;相信理县人民会珍藏于心,作为藏羌汉深情的见证! 梦还将继续,还将在理县大地开花生根。看,40个好兄弟、好姐妹,正带着梦想,风雨兼程!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