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沙朗捞塌坎第二分卷其人、其事9
正文

9,“常阴沙”名字考及其它

有人说,沙朗“常阴沙”的名字,是由于这些沙头上的沙是常熟和江阴二县地界里的沙合堆成的沙头而得名的。而且据说得出这个“科学结论”的人士,不仅有理有据,而且是沙朗乡土史的权威人士。笔者不仅要问,常熟县在“常阴沙”下游,常熟县的“沙”怎么能逆流而上来堆造“常阴沙”呢?再说,常熟县有能堆造沙朗“常阴沙”的沙吗?江阴县是个历史老县,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没有记载过扬子江南岸边的江阴县有大坍方,则:没有坍方,江阴县拿什么“沙”来堆造“常阴沙”?

人们只能将这个“科学结论”当童话来看。不过笔者确实为这些权威人士捏一把汗!

也有另一些沙朗乡土史的权威人士说,至所以叫“常阴沙”,是因为他在常熟县的沙头和江阴县的沙头之间。看似有理,实是牵强附伪,名不符实。首先,段山南北二夹坝成前,叫“常阴沙”的沙头是指沙朗的“北沙”全都,包括了如皋县的紫气沙,南通县的横登沙、刘海沙,常熟县的关丝沙、焦沙、登瀛沙、文兴沙。江阴地界在朝东圩港西边,与北沙隔了中沙、段山南北二夹和南沙朝东圩港向东的一大片南沙沙头。难道“北沙”能在常熟县和江阴县中间吗?能躲在南沙的肚子里吗?除非他们讲的“常阴沙”在朝东圩港的中间,可惜,朝东圩港比干河还要窄,能放得下这几十平方公里的“常阴沙”吗?可见这个权威“科学结论”也是不能成立的。

段山二夹坝成后,几年的淤涨,约在公元1930年前后,沙朗,(包括原来南通县的横登沙、刘海沙,包括老夹北部滩地)的南、中、北三片沙区和二夹,全淤涨成一片土地,沙朗人叫这一大片土地为“老沙”,这是对段山二夹坝成后,在原北沙区的文兴沙,中沙区的东兴沙以南、以东、以东南,又涨出来的“新沙”(蒲台沙、常熟沙、高明沙、阴沙、联珠沙、新青草沙、新带子沙、东长沙、担钩沙、河豚沙、芦头沙等)的区别叫法,这个新“老沙”和段山二夹坝成前叫“老沙”的概念和范围已完全不一样,原来叫“老沙”的范围是指朝东圩港向西的“南沙”的一大片沙头,或者就是泛指南沙。

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就将这“新沙”冠上了“常阴沙”的名字,而与段山二夹坝成前的“常阴沙”的概念和范围也已完全不一样了。新的“常阴沙”是指现在四干河、乐余、南丰向东南的一大片土地。“西头”老沙朗人也叫他们为“东头”。

所以,首先要明确,“常阴沙”这个名字,是江北南通老乡叫出来的。

“阴”者,江之南为“阴”,这些沙头都在大江之南,又属南通县,或当年主要由南通地区的人来围垦的,他们叫这些沙为“阴沙”,是既自然,又符合汉民族的文化习惯。所以,沙朗的“阴沙”这个名字,决和江阴县无任何关系,但且有一共同特点,即都在大江之南。清道光年间,朝庭将由江北南通人叫的“阴沙”大部份划给了常熟县,南通县只留下常通港以北的横登沙、刘海沙,南通人在“阴沙”前加上一个“常”字,也很自然。

请看:抗战时,中国共产党,在收编了“锦丰商团”,成立了杨行方为主任的中国共产党的“沙洲办事处”的同时,成立了“江阴民众抗日自卫队司令部”杨行方为副司令员,请注意:这里的“江阴”,与常熟县西邻的“江阴县”是浑身不搭界的,他纯指大江之南!大江之南为“阴”!这是常识。

还有一种解释,是从水文学、海(河)岸动力学,泥沙运动学来看:

“阴沙”(隐沙)这个学名,是对从江、河、湖、海里,通过水流、泥沙作用淤涨起来的沙头,在它成长过程中的某一段时间里的名称,对任何一个沙头来说,他总是从水底上“长”起的,而且分浅水、浅沙滩、阴沙(隐)、露头沙、沙头等几个时间段落和几个不同名称。不仅是民间,就是学术界也是这种叫法。

“阴沙”(隐沙)特征是,比浅沙滩的水深要浅,但在一年中最枯水位时,还是会淹没在水里,人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对航船的人来说,船一搁上“阴沙”(隐沙),必须要等大汛潮时才能退出来,而对浅沙滩来说,船一搁浅,当天高潮就能退出来。所以在沙头成长过程中,一进入“阴沙(隐沙)”阶段,他“长”的速度就会放慢,而且因它看不见,“阴”(隐)在水面下,很容易让船搁浅,会造成航行事故和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从而人们也就开始注意到、关心到它了,并为了航船方便,就对这些“阴沙”(隐沙)起名字,标在航海图上,保证航船安全。由于有这些特征和区别,加上到他“长”成为“露头沙”的时间是很漫长的,一直“阴”(隐)没在水面下,所以人们叫他为“常阴(隐)沙”。

当每年枯水小汛时,“长”高的“阴沙”(隐沙)上,水已没不过沙头后,人们开始改叫这“常阴(隐)沙”为“露头沙”。“露头沙”与“阴沙”(隐沙)还有不同点,就是“露头沙”上已长芦苇等水生植物,“阴沙”(隐沙)上什么也不长;“露头沙”和“沙头”的差别是,“沙头”一年四季,只有在每年大潮汛时,即每年7、8、9三个月中的高潮位时,几天到一个月左右时间,潮水会没上沙头,若当年潮位低,可能大潮汛也没不上“沙头”,这时沙朗人就可以策划上这些沙头上围垦沙田了。而“露头沙”除每年枯水期,即每年12、隔年1、2三个月中低潮位时,也是几天到一个月左右,它能露出水面外,其它时间都不能露出水。“露头沙”和“沙头”还有不同是,“沙头”上已有陆上野生动物生活,水生生物更丰富。

在段山两夹坝成前,几百年来,沙朗的成陆顺序是由西向东演变的,据传说,明末清初时,中沙盘篮沙、东兴沙已有沙朗人在围垦了,东边隔一条深夹泓的,后来叫“段山北夹”的一片浅沙滩里,有个别沙开始“露头”,还有一大片“阴沙”(隐沙)存在。人们开始叫这一片沙滩为“常阴(隐)沙”。到清嘉庆年间,“常阳(隐)沙”的横登沙、刘海沙、紫气沙有人类活动,朝庭开始对沙朗进行行政管理,将沙朗的二夹三片沙区标在地图上,有段山南夹、北夹名外,始有叫南沙、中沙、北沙三片沙区名。到道光年间,朝庭将沙朗一分为四,紫气沙划归如皋;横登沙、刘海沙划归南通;朝东圩港向西一大片叫“老沙”的划归江阴,其它沙头划归常热。官府将标为“北沙”的,南通人先叫起来的“常阴(隐)沙”的,被如皋,南通,常熟三县瓜分。

常熟县将自己的沙头叫“沙洲”、“沙洲十三洲”。如皋县的紫气沙因南坍北涨,离南岸而去,沙朗人就不将紫气沙再放在“常阴(隐)沙”内,而沙朗人始终将南通县的横登沙、刘海沙放在“常阴(隐)沙”内,而且沙朗人也不管常熟县将他辖下的原北沙沙头叫在沙洲十三洲之内,仍然将他们都叫“常阴(隐)沙”。直到二夹坝成后,公元1930年左右,南、中、北三片沙区、二夹、北夹北滩并涨成一大片土地叫新“老沙”后,这才将新的“新沙”叫做“常阴(隐)沙”为止。

但不管怎么说,“常阴沙”决不是老天(或有人)将常熟县的、江阴县的两县的沙合堆起来的;也决不是在常熟县和江阴县之间而得到这沙头名的!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4: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