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收种之间 |
正文 | 母亲不甘心在城里生活,她总是惦记着,她在农村的那一亩三分地。她不习惯于,城里“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氛围;不习惯于,吃完饭,一个人在家,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的无聊。她不会上网,不会利用互联网,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孩子小的时候,在北方上学,母亲每天要给孩子做饭,接送孩子上学,洗洗涮涮,缝缝补补,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而我们俩口子,整天忙于各自的工作,也无暇管孩子。孩子,就成了母亲的依靠和生活的全部。 等到孩子大了点,母亲年纪也大了。加上我的工作,因为转业,环境发生了变更,相对较为轻松,接送孩子的事就归我管了。孩子的中午饭、晚饭都在学校食堂。 这让勤劳的母亲,一下了找不着感觉了。 勤劳的母亲,她一次次地向我要求,回家种她那一亩三分地。说实在的,我有点不舍,毕竟,母亲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毕竟,我也习惯于一下班,回家就能看到母亲,看到母亲为我做的丰盛的晚餐。 但是,母亲总是以总总理由,还是要回家。 这两年,我看到母亲,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时常有点小病缠身,带她去医院检查,也总能查出点毛病。 我想:还是让母亲回去吧!她生活的环境,由她自己选择。做儿女的,目的是为让老人快乐,为的是她能安度晚年!如果她不快乐,既影响她的情绪,又对老人身体无益。还不如按照老人自己生活方式,只要她能快乐! 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开车送她回到我的故乡,一个我生活了十九年,母亲生活了五十多年的难离故土。 现在的农村,也不像我二十一年前离开时候的模样。尽管土地还是那块土地,人还是那些人。一些老人,已经作古,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些新的生命,雨后春笋般地来到人间。 许多年轻的人,我见面都不相识。毕竟我在外面漂泊了二十多年。母亲见到她的那些熟人,一个劲地打招呼,也一个劲地招呼我,他们发香烟,拿水果。 家里的那点土地,由于这些年,母亲不在家,都托付给了邻居耕种。那些邻居,因为母亲的归来,都主动提出,把我们家的土地归来给母亲。 母亲一一笑纳,因为她闲不住,总要找点活计做。这些年,在城里照顾孩子,把她憋屈坏了。她经常说:“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才不愿意待在城里呢!”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在我们上学求知年龄,她不惜付出所有,让我们倘佯在知识的海洋,贪婪地索取。她曾说:“我种了一辈子地,不想让你们也种一辈子地。”话质朴,好懂。是当年多少父母共同的心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培养孩子不计成本,为了孩子,宁可自己吃苦。 中国多少家庭中的父母,都如我的母亲一样,只要身体能动,就不会歇息,就不会坐吃等死。 尽管,我不想让母亲再种地,但是母亲,还是坚持要种。我不忍拂母亲的心意,就说:“能种多少就种多少,不要勉强,身体要紧。” 母亲欣然答应。 我也由于工作原因,很少有时间回家。有时候回家,都是抽点时间,回家一会儿,给母亲放点零花钱,送点家里用的,就又要回城。 母亲,把房前屋后,不是种的菜,就是种的农作物。有时,母亲也让我带点她种的蔬菜回城。母亲总是说:“自己种的,没打农药,绿色环保,吃着放心。” 这也是我愿意回去,往城里带点菜的主要原因。 买的菜,总感到吃着不放心。不知道菜的来源,不知道菜是怎么种出来的,不知道吃了,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我也总是在带回菜的同时,教育孩子“这是奶奶种的,没有污染,绿色环保,不要浪费。” 孩子也很懂事,知道奶奶这么大年纪,种点菜不容易,从来不浪费一点,总能把我做的菜,吃得干干净净。 旨种待收,收种之间。其实,也是一种人生观,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做人的洒脱。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